胡晓群+沈琦+郑志国
摘要:本文从区域视角分析论证了我国不同区域经济金融总量和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有效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统一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信用传导;区域视角;经济金融总量;结构差异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1-0096-006
一、引 言
针对1998年以后我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效应不显著的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我国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政策目标及操作工具,商业银行行为及制度约束等方面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楚尔鸣(2007)借助自量自回归 (VAR) 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0—2005 年数据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存在严重的“硬阻”,并提出西方国家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以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的,即完善的银行体制、金融市场体制、企业体制、市场运行机制等,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产生“硬阻”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这些体制的非健全性。魏永芬、王志强(2002)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和我国实证分析认为:由于我国目前银行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股票直接融资的比重仍然较低, 加上股票市场的不规范、股票价格信号失真等原因,资产价格尚不能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一条渠道。 董亮、胡海鸥(2008)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中国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价格虽然可以影响消费和投资,但是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投资的托宾 Q 效应都很不明显,以致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在我国不够通畅,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存在阻滞。奚君羊、谭文(2004)运用协整和脉冲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长期中,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实际利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大。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抛开了我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运行中面临的现实的区域经济金融环境差异。这实际上就暗含着货币政策传导的“全国统一的经济金融结构”假设,而忽视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然要经历的经济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国的实际国情。虽然,货币政策作为一个总量调控政策,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统一性,但在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条件下,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由于遭遇区域传导和作用效应的空间上的不均衡,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因此,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的同时,应正视并尊重我国实际存在的巨大的区域经济金融差异,从区域视角探求进一步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的途径,这样有利于弥补我国以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方面的部分不足,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总体宏观调控效力,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金融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从区域视角对我国转型期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框架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的季末数作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采用不同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季度值作为检验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区域传导效应的代表变量。由于货币政策的变动频率较高,为使数据更能及时反映货币政策的变动对GDP的影响效应,本文均采用了季度数据进行分析。出于实证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及数据实际收集困难等方面的考虑,本文在进行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区域效应实证研究时,选择了东部地区的上海作为较发达区域的代表,采用上海1994.1—2010.4的季度GDP作为检验较发达区域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效应的代表变量;选择了西部地区的广西作为发展中区域的代表,采用广西1994.1—2010.4的季度GDP作为检验发展中区域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效应的代表变量。结果如下:1994—2010年广西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广西GDP之间相关系数为0.989,1994—2010年上海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上海GDP之间相关系数为0.993。由此可知,上述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表明本文采用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的作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采用广西、上海GDP作为检验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区域传导效应的代表变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由于数据收集方面的困难,同时考虑到消费价格指数调整对数据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本文对上海和广西的季度GDP的现值进行检验。为了消除数据间的异方差性的影响,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
本文样本区间为1994.1—2010.4,均为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统计快报》、《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相关各期以及上海和广西统计局相关统计材料。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从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期间的统一货币政策在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信用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地说,先对1998—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和广西、上海的GDP三个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再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分析1998—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和广西、上海的GDP三个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分别检验全国信贷总量(LOAN)和广西、上海的GDP时间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因果方向),最后再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所得到的方程式对未来的数据进行一定精度的分析,从而判断1998—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在不同区域的传导效应差异。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序列均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说明1998.1—2010.4期间广西GDP、上海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原序列不是平稳数列。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其差分序列进一步进行平稳性检验,则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说明它们的差分序列是平稳的。由此可以推断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广西GDP、上海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三个时间序列都是I(1)的单位根过程(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处理非平稳变量的协整检验方法进行分析。endprint
(二)协整检验
表3和表4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1998.1—2010.4期间广西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上海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即广西GDP与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时间序列之间以及上海GDP与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说明在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能够通过信用渠道分别对广西和上海GDP增长发挥影响作用。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在从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0年期间,1%的显著水平下,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是广西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变动对广西经济增长起到一定影响作用。1998年至2010年期间,在1%的显著水平下,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是上海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变动对上海经济增长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四)脉冲响应函数
1.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1可知,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只引起小幅上下波动,在第二期达到最高值0.02,到第三期达到最低值-0.018,从第五期开始趋于稳定,收敛于0。
2.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2可知,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作用效果不明显,在第三期达到最低值-0.002,从第四期基本收敛于0。
(五)方差分解
1.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脉冲响应的方差分解
由表6可知,在1998至2010年期间,从1到10期的预测期内,广西GDP的增长,大部分来自其自身的内在增长,其贡献率从99.39%到98.86%;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61%到1.1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在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对广西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不大。
2.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脉冲响应的方差分解
由表7可知,在1998至2010年期间,从1到10期的预测期内,上海GDP的增长,几乎完全来自其自身的内在增长,其贡献率从99.997%到99.96%;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003%到0.0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在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几乎无任何影响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综合运用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一般脉冲响应函数等最新发展起来的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98年以来统一货币政策在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信用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一)研究结论
1.我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在不同区域均有效
通过1998—2010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对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均对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GDP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和因果关系,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对广西和上海的GDP都增长发挥了作用。再次表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的存在性。
2.我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在不同区域的传导效应具有一定差异性
通过观察全国统一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在1998—2010年期间对广西和上海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可知,1998—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的波动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作用,作用时效为5期;对上海GDP的波动则产生较小的影响作用,且作用时效更短,约为4期。1998—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从 0.61%到1.14%,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003%到0.04%。因此,可以认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的波动作用影响相对较大、作用时效较长、效力相对较大,而对上海GDP的波动作用影响很小、作用时效较短、效力也很小。
(二)主要建议
1.实行区域差别化再贷款政策
为提高发展中区域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效率,应该在综合考虑发展中区域和较发达区域经济结构、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当地资金供求状况,结合当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再贷款资金用途情况,主要对扶持发展用途资金需求以及一般性头寸调剂用途资金需求再贷款实行区域差别化的再贷款政策(用于支付救助和关闭撤销等用途的紧急再贷款不在此列)。首先是在再贷款额度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额度使用优先发展中区域;其次是在再贷款期限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发展中区域再贷款期限设置可适当延长;第三是在再贷款利率水平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发展中区域再贷款利率可适当降低。这样就可以改善发展中区域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紧缺状况,增强信贷资金实力,提高其发挥货币政策信用传导主渠道作用。
2.实行区域差别化再贴现率政策
建议通过明确再贴现业务的票据品种,对发展中区域的票据贴现的种类给予宽松或优先政策。主要是对发展中区域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可实行适度的再贴现政策倾斜,再贴现额度和利率进行适当优惠,以更好地缓解发展中区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同时要扩大中央银行对发展中区域再贴现业务的授权,保证再贴现额度基本满足发展中区域金融机构对再贴现资金的需要,并在再贴现业务中体现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引导发展中区域货币供应量的产业流向。
3.实行区域差别化的“窗口指导”政策
我国区域间的经济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窗口指导”而言,既是不利因素,又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为此,要强化“窗口指导”的约束力,防止金融机构的非理性行为对货币政策效能的抵消。一是强化信贷投向指引出台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引导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向区域优势产业倾斜,以期引导各地充分发展其优势产业;二是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向金融机构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三是定期检查、评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对货币政策执行不力的金融机构进行通报并约见其负责人谈话;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在有关媒体上介绍当前货币政策要点,让企业和公众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五是将金融机构传导货币政策情况与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挂钩。
参考文献:
[1]楚尔鸣.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 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84-88.
[2]魏永芬,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5):20-24.
[3]奚君羊,谭文.影响人民币汇率若干宏观因素的实证检验[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26-31.
[4]董亮, 胡海鸥.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1):102—105.
[5]张云,张利兵,孙力军.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与信贷配给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8):116—117.
[6]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8]范祚军,洪菲.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区域性金融调控机制构想——基于广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5,(1) :29—39.
[9]李利平.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 2011,(3):128—131.
[10]袁锦.金融机构资产配置与货币政策信用传导[J].管理世界,2005,(9) :20—27.
(责任编辑 秋 妍)endprint
(二)协整检验
表3和表4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1998.1—2010.4期间广西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上海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即广西GDP与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时间序列之间以及上海GDP与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说明在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能够通过信用渠道分别对广西和上海GDP增长发挥影响作用。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在从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0年期间,1%的显著水平下,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是广西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变动对广西经济增长起到一定影响作用。1998年至2010年期间,在1%的显著水平下,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是上海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变动对上海经济增长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四)脉冲响应函数
1.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1可知,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只引起小幅上下波动,在第二期达到最高值0.02,到第三期达到最低值-0.018,从第五期开始趋于稳定,收敛于0。
2.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2可知,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作用效果不明显,在第三期达到最低值-0.002,从第四期基本收敛于0。
(五)方差分解
1.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脉冲响应的方差分解
由表6可知,在1998至2010年期间,从1到10期的预测期内,广西GDP的增长,大部分来自其自身的内在增长,其贡献率从99.39%到98.86%;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61%到1.1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在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对广西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不大。
2.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脉冲响应的方差分解
由表7可知,在1998至2010年期间,从1到10期的预测期内,上海GDP的增长,几乎完全来自其自身的内在增长,其贡献率从99.997%到99.96%;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003%到0.0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在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几乎无任何影响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综合运用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一般脉冲响应函数等最新发展起来的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98年以来统一货币政策在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信用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一)研究结论
1.我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在不同区域均有效
通过1998—2010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对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均对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GDP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和因果关系,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对广西和上海的GDP都增长发挥了作用。再次表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的存在性。
2.我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在不同区域的传导效应具有一定差异性
通过观察全国统一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在1998—2010年期间对广西和上海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可知,1998—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的波动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作用,作用时效为5期;对上海GDP的波动则产生较小的影响作用,且作用时效更短,约为4期。1998—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从 0.61%到1.14%,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003%到0.04%。因此,可以认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的波动作用影响相对较大、作用时效较长、效力相对较大,而对上海GDP的波动作用影响很小、作用时效较短、效力也很小。
(二)主要建议
1.实行区域差别化再贷款政策
为提高发展中区域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效率,应该在综合考虑发展中区域和较发达区域经济结构、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当地资金供求状况,结合当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再贷款资金用途情况,主要对扶持发展用途资金需求以及一般性头寸调剂用途资金需求再贷款实行区域差别化的再贷款政策(用于支付救助和关闭撤销等用途的紧急再贷款不在此列)。首先是在再贷款额度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额度使用优先发展中区域;其次是在再贷款期限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发展中区域再贷款期限设置可适当延长;第三是在再贷款利率水平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发展中区域再贷款利率可适当降低。这样就可以改善发展中区域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紧缺状况,增强信贷资金实力,提高其发挥货币政策信用传导主渠道作用。
2.实行区域差别化再贴现率政策
建议通过明确再贴现业务的票据品种,对发展中区域的票据贴现的种类给予宽松或优先政策。主要是对发展中区域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可实行适度的再贴现政策倾斜,再贴现额度和利率进行适当优惠,以更好地缓解发展中区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同时要扩大中央银行对发展中区域再贴现业务的授权,保证再贴现额度基本满足发展中区域金融机构对再贴现资金的需要,并在再贴现业务中体现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引导发展中区域货币供应量的产业流向。
3.实行区域差别化的“窗口指导”政策
我国区域间的经济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窗口指导”而言,既是不利因素,又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为此,要强化“窗口指导”的约束力,防止金融机构的非理性行为对货币政策效能的抵消。一是强化信贷投向指引出台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引导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向区域优势产业倾斜,以期引导各地充分发展其优势产业;二是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向金融机构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三是定期检查、评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对货币政策执行不力的金融机构进行通报并约见其负责人谈话;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在有关媒体上介绍当前货币政策要点,让企业和公众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五是将金融机构传导货币政策情况与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挂钩。
参考文献:
[1]楚尔鸣.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 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84-88.
[2]魏永芬,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5):20-24.
[3]奚君羊,谭文.影响人民币汇率若干宏观因素的实证检验[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26-31.
[4]董亮, 胡海鸥.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1):102—105.
[5]张云,张利兵,孙力军.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与信贷配给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8):116—117.
[6]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8]范祚军,洪菲.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区域性金融调控机制构想——基于广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5,(1) :29—39.
[9]李利平.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 2011,(3):128—131.
[10]袁锦.金融机构资产配置与货币政策信用传导[J].管理世界,2005,(9) :20—27.
(责任编辑 秋 妍)endprint
(二)协整检验
表3和表4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1998.1—2010.4期间广西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上海GDP和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即广西GDP与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时间序列之间以及上海GDP与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说明在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能够通过信用渠道分别对广西和上海GDP增长发挥影响作用。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在从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0年期间,1%的显著水平下,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是广西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变动对广西经济增长起到一定影响作用。1998年至2010年期间,在1%的显著水平下,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是上海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变动对上海经济增长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四)脉冲响应函数
1.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1可知,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只引起小幅上下波动,在第二期达到最高值0.02,到第三期达到最低值-0.018,从第五期开始趋于稳定,收敛于0。
2.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2可知,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作用效果不明显,在第三期达到最低值-0.002,从第四期基本收敛于0。
(五)方差分解
1.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脉冲响应的方差分解
由表6可知,在1998至2010年期间,从1到10期的预测期内,广西GDP的增长,大部分来自其自身的内在增长,其贡献率从99.39%到98.86%;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61%到1.1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在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对广西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不大。
2.199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脉冲响应的方差分解
由表7可知,在1998至2010年期间,从1到10期的预测期内,上海GDP的增长,几乎完全来自其自身的内在增长,其贡献率从99.997%到99.96%;全国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AN)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003%到0.0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在1998至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几乎无任何影响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综合运用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一般脉冲响应函数等最新发展起来的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98年以来统一货币政策在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信用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一)研究结论
1.我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在不同区域均有效
通过1998—2010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对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均对广西和上海两个区域的GDP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和因果关系,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对广西和上海的GDP都增长发挥了作用。再次表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的存在性。
2.我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在不同区域的传导效应具有一定差异性
通过观察全国统一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在1998—2010年期间对广西和上海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可知,1998—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的波动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作用,作用时效为5期;对上海GDP的波动则产生较小的影响作用,且作用时效更短,约为4期。1998—2010年期间,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从 0.61%到1.14%,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从0.003%到0.04%。因此,可以认为全国统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对广西GDP的波动作用影响相对较大、作用时效较长、效力相对较大,而对上海GDP的波动作用影响很小、作用时效较短、效力也很小。
(二)主要建议
1.实行区域差别化再贷款政策
为提高发展中区域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效率,应该在综合考虑发展中区域和较发达区域经济结构、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当地资金供求状况,结合当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再贷款资金用途情况,主要对扶持发展用途资金需求以及一般性头寸调剂用途资金需求再贷款实行区域差别化的再贷款政策(用于支付救助和关闭撤销等用途的紧急再贷款不在此列)。首先是在再贷款额度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额度使用优先发展中区域;其次是在再贷款期限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发展中区域再贷款期限设置可适当延长;第三是在再贷款利率水平上向发展中区域倾斜,发展中区域再贷款利率可适当降低。这样就可以改善发展中区域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紧缺状况,增强信贷资金实力,提高其发挥货币政策信用传导主渠道作用。
2.实行区域差别化再贴现率政策
建议通过明确再贴现业务的票据品种,对发展中区域的票据贴现的种类给予宽松或优先政策。主要是对发展中区域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可实行适度的再贴现政策倾斜,再贴现额度和利率进行适当优惠,以更好地缓解发展中区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同时要扩大中央银行对发展中区域再贴现业务的授权,保证再贴现额度基本满足发展中区域金融机构对再贴现资金的需要,并在再贴现业务中体现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引导发展中区域货币供应量的产业流向。
3.实行区域差别化的“窗口指导”政策
我国区域间的经济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窗口指导”而言,既是不利因素,又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为此,要强化“窗口指导”的约束力,防止金融机构的非理性行为对货币政策效能的抵消。一是强化信贷投向指引出台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引导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向区域优势产业倾斜,以期引导各地充分发展其优势产业;二是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向金融机构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三是定期检查、评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对货币政策执行不力的金融机构进行通报并约见其负责人谈话;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在有关媒体上介绍当前货币政策要点,让企业和公众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五是将金融机构传导货币政策情况与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挂钩。
参考文献:
[1]楚尔鸣.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 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84-88.
[2]魏永芬,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5):20-24.
[3]奚君羊,谭文.影响人民币汇率若干宏观因素的实证检验[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26-31.
[4]董亮, 胡海鸥.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1):102—105.
[5]张云,张利兵,孙力军.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与信贷配给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8):116—117.
[6]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8]范祚军,洪菲.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区域性金融调控机制构想——基于广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5,(1) :29—39.
[9]李利平.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 2011,(3):128—131.
[10]袁锦.金融机构资产配置与货币政策信用传导[J].管理世界,2005,(9) :20—27.
(责任编辑 秋 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