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激辩如何对待内地客

2014-02-20 00:26
环球时报 2014-02-20
关键词:港人香港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本报记者 刘畅 ●陶短房 柳玉鹏 “如果对游客及商店带来不便,要说声‘不好意思了。”虽然香港“驱蝗运动”发起人梁金成18日为自己发动的百人“驱蝗运动”进行象征性道歉,但这些人上周日侮辱内地游客的民粹式发泄仍在刺痛两地普通民众的神经。“几粒老鼠屎坏了整锅粥”,有香港政商界人士“哀港不幸”:这场闹剧乱了正常经营环境,砸了“文明香港”的国际招牌,甚至有可能促使中央收紧对港政策。有香港媒体更加担忧,对内地客自由行的不满只是小小的前奏,一场参与人数更多、更激烈的“占领中环”行动正在酝酿,如果公众不对这种极端本土主义大声说不,由“驱蝗”到“占中”的一年时间,“将会是香港由天堂到地狱的距离”。香港《经济日报》称,自由行政策给香港带来实在的利益和就业率,但内地客的负面形象同时让香港民众“心理超载”。是做信奉市场规律的亚当·斯密,还是做强调政府干预的凯恩斯?香港眼下正在做艰难选择。港媒纷纷发评论反思  “不认衰假道歉。”香港大公网19日以此为题批评“驱蝗行动”召集人梁金成前一天晚上的表态。18日,梁金成在参加电台访谈节目时称,此前在尖沙咀辱骂内地客的行为,并非计划之内。他承认该行为激烈,并表示若对游客及商店带来不便,要说声“不好意思了”。不过,他不认为“驱蝗行动”野蛮,并称公民拥有集会权利。同一档节目中,“爱港之声”召集人高达斌则批评梁金成做作,中央政府推出自由行协助香港走出经济低谷,现在的行径是忘恩负义。  双方的首次交锋始于16日。当天梁金成发起“驱蝗行动”,带领百名网民到香港尖沙咀抗议内地来港游客太多,他们手持港英旗,沿途向内地客叫喊“蝗虫”、“滚回去”,部分示威人士还做出不雅手势,更有人撒纸钱。支持内地客来港的“爱港之声”成员与“驱蝗行动”示威者隔着马路对骂,双方还一度发生推撞。  “又一场针对内地人的示威活动以混战结束”。香港《南华早报》18日说,与去年上水针对水货商的抗议不同,这一次,那些在香港高端店铺购物的内地客成为受害者。这篇以“反内地客示威是香港之耻”的社论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称其不仅背离香港倡导的和平示威文化,而且加剧了香港与内地紧张局势,破坏了正常营商环境,玷污了香港形象。尽管许多香港人或许也像示威人士一样觉得香港被游客入侵,但极少人纵容示威者这种极端行为。香港《成报》19日社评称,不论用现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法理标准,辱骂游客总是不对的。若用先进国家的法律标准衡量,甚至可以说是违法的。《南华早报》认为,不幸的是,这在香港不会被入罪。大公网称,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表示,支持特首梁振英对该事件依法妥善处理,这是中央政府部门首次对同类事件作出的表态,足以反映中央政府的忧虑。  香港《新报》19日社论称,有很多比中国更穷的国家,例如东南亚和非洲诸国的国民,都到香港旅游,而毫无疑问的,这些游客的行为品行,至少不比内地客优胜。内地游客纵有一万个缺点,至少也是在香港花钱的,但是许多穷国的游客,在香港延期居留,采取非法手段请求留下,这些游客的平均素质肯定比内地客差得多,但对于他们,甚至不用签证,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由进出。我们反而对内地游客设限,必须申请双程证,才能来港。这种差别对待显然不公平。文章说,“自由行”来港的游客虽然多,但香港到内地的游客也不少,如果说内地人在香港态度不好,当年香港人有钱时,在内地嚣张得目空一切的嘴脸,莫非又好看了?香港旅游业协会主席胡兆英表示,事件发生后,有海外报道谈论香港是否是一个安全的地方,真感到担忧。香港《太阳报》称,香港是一个文明的地方,以眼还眼,只会令世界变得盲目。  “‘驱蝗的代价可能将由香港整体来承受。”香港《明报》19日如此评价此次事件的影响。报道引用资深人代及建制派人士的话说,中央领导及主管港澳事务的官员也明白“反蝗”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内地省市人民及地方官员看在眼里,会否感到“未富先骄”的港人瞧不起自己,产生抵制情绪?这批香港年轻人中有人故意挥动港英旗,无疑再为内地强硬派提供了弹药,借此提议收紧政改及对港政策。《成报》援引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的话说,有“驱蝗”示威者高举港英旗,内地客会认为香港人很奴性,竟然喜爱英国殖民地多于自己国家。她说,“内地与香港关系犹如父子,如果你对我不孝,日后便会减少惠港政策。”香港《大公报》质疑说,正如反对派政客在网上所说,“驱蝗”只是一个开始,那么何谓“结束”?是以将香港变成野蛮之地,还是以香港“独立”告终?如果这就是反对派要的结果,市民要思考的是:香港未来会变成怎样的地方?  也有港媒提醒不必太认真。“认真你就输了。”香港《信报》借用网上潮语说,若对“蝗虫论”及“驱蝗行动”太认真,会让小事化大。这些团体以“蝗虫”比喻内地客,其实只流于“扣帽子”,似小学生以绰号取笑同学,(上接第一版)目的是激怒对方,打出“反蝗”口号也是如此,然后什么不用做就可成为“反建制斗士”。凯恩斯,还是亚当·斯密?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田北辰19日对法新社称,他担心“驱蝗”事件可能激化港人和内地人的矛盾,并称“不能责怪香港人,香港地方很小,游客数量太多了”。他14日表示,他将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建议设定49个内地城市每年自由行访港游客人数的上限,维持每年增长率在3%至5%。10日,香港“人民力量”立法会议员陈伟业建议特区政府引入游客入境税,向每名经内地陆路入境的非港居民征收100港元入境税。但也有分析担心,上述措施或许会加剧两地矛盾。  香港媒体认为,现时港人对内地客的反感情绪,源于心理承受能力问题。香港《经济日报》18日称,港人一向自傲是文明城市,即使今时今日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落后内地,但港人仍感自豪的原因,部分便是香港领先的文明形象。港人视之为核心价值,因此对部分内地客的不文明行为嗤之以鼻。该报分析说,旅游学上有“Doxey烦扰指数”,将城市居民对游客的态度分为四个阶段,先是兴奋期,认为游客促进经济就业;之后到冷漠期;然后开始对游客感到厌烦,不满游客打扰日常生活;最后出现对立期,即展现排斥情绪。香港确已到了对游客厌烦,甚至对立的阶段。虽然内地客来港消费,带动旅游、零售等行业,创造就业机会,但港人更关注负面景象,商铺租金上涨,处处只有药房、金铺,人多拥挤抢奶粉等引发诸多不满。香港《信报》19日社评称,面对这些事实,香港当局不能只强调内地客带来收益,忽略副作用,更不能罔顾市民对日常生活受影响产生的怨气。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朱世海1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摩擦代表矛盾,矛盾背后必有利益冲突,从近年内地与香港的摩擦来看,利益经常是最直接触发冲突的因素。香港特区旅游发展局18日发布最新数据,2013年全年访港游客人数达到543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七成来自内地。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此前预测,2017年访港游客将超过7000万人次,2023年更会超过一亿。《经济日报》称,2004年至2009年,因个人游增加的职位年均31034个,令失业率平均降低了0.87%。而同期自由行游客每年带来141亿元的额外消费,为GDP增长贡献0.6个百分点。不过,该报同时给出另一组数字:香港中文大学先后于2004年和2012年就自由行政策进行民意调查,香港市民在两次调查中均肯定自由行刺激本港消费的作用,但比例由75.9%跌至60.8%,认为自由行可改善就业的从44%跌至29.6%。  英国广播公司19日说,香港特区政府面对每年来自内地的庞大消费群体,其管治理念和管治手段都要明确,是要凯恩斯还是亚当·斯密,即是政府主导干预市场的凯恩斯主义,还是回归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亚当·斯密的传统?文章称,如果要凯恩斯,港府近年采取的限制游客的措施都是正确的。如果要亚当·斯密,港府近年采用的限制游客的管治措施都是错误的。香港《都市日报》19日援引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的话说,他明白港人会有不满,但不赞成限制游客数目,而应开拓新景点与酒店,以分流游客为上策。摩擦中前行的两地关系  “驱蝗”始作俑者是谁?香港《大公报》19日的署名文章认为,即便没有自由行,反对派政客也会编造出种种新的理由。真正原因是香港社情与民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过去香港人的勤劳低调、务实理性、崇尚专业的民风正在改变,鼓吹激进行为的做法不断受到年轻人的支持。之所以有这种改变,在于“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严重缺失。香港《东方日报》评论称,香港极端本土主义近年有蔓延之势,由“城邦自治论”到“香港人优先”,由“反赤化、反殖民”到“不做中国人”,由挥舞港英旗到冲击解放军营地,思维与行为愈走偏锋。在中央眼中,这类行径已非两地摩擦这么简单,而是变相在撒播“港独”种子,在港实现“去中国化”。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郑赤琰1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少部分港人发动“驱蝗运动”,其实就是把内地人当成是“外国人”,反映出部分香港人的国民意识薄弱。郑赤琰建议,当局未来应加强国民教育,除了在学校推行国民教育外,可以考虑学习港英殖民政府,补贴香港公务员子女回内地读书,认识国情。另外,也可以考虑在国庆时邀请香港年轻人到内地参加活动。  朱世海认为,香港社会民主化程度较高,社会矛盾容易表面化,其中香港各阶层在利益上的矛盾、官民在监管上的矛盾、阵营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着内地与香港的互动。这将不断引起争议、摩擦、反思和协调,而两地关系将在磨合中前行。▲

猜你喜欢
港人香港
港府拟为大湾区港人推跨境投票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香港
“港人港地”被疑将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