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身穿警服的“泥腿支书”

2014-02-20 17:59:10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4年3期
关键词:吴军东村村支书

王海珍

“他是来自山东的魁梧大汉,却有着一颗细腻的心;他是一名身披橄榄绿的边防战士,却常年忙碌于村寨的大小事务;他扎根深山,播撒智慧和理性。吴军,用大爱让贫穷落后的山区充满了希望的阳光。”这是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临沧支队勐堆边防派出所副营职干事吴军在2013年3月荣获“2012年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时,颁奖词中对他的评价。

改变村貌增加农民收入

沿着蜿蜒山路,记者乘车来到海拔1350米、位于中缅边境大山深处的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

青山绿水间,独具边地民族风格的村寨错落有致,一幢幢整洁漂亮的平房民居镶嵌其中,田间阡陌砂石道路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排灌沟渠整齐配套,一派旖旎迷人的边寨田园风光。如果不是经过长途跋涉,你很难将眼前的景象与中缅边境大山深处的小村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帮东村因为有了民警、村书记吴军而渐渐被外界所知。

刚进帮东村委会大院,一捧沾满绿叶的清泉缓缓流淌,紧接着,帮东村原村支书周天贵将散发着阵阵清香的米酒递到记者面前。

帮东村气候常年炎热,山高坡陡,运输以前靠肩背马驮,堪比“孤岛”。“我们这里过去是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村民越穷越懒,经常打架,盗抢甚至吸毒也偶有发生,是方圆十几公里皆知的问题村、混乱村,政府连派了几个村支书来都待不住。”周天贵向记者介绍了帮东村当年的情景。“刚担任村支书不久,吴军就顶烈日,卷裤管,腿泡泥里,昼夜领着村民挖山修路。之后又除荒草、平沟壑、建水渠、铺电线,结束祖辈困守 ‘孤岛的历史。他干得确实比我好!”说起吴军的事儿来,周天贵的脸上露出真诚和信服的笑容。

2007年以前,帮东村里的问题的确不少,最为突出的是社会治安差,常年戴着“贫穷落后村”的帽子。2007年帮东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乡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正是在这一年,全国公安边防部队推出民警任“村官”的创举,云南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勐堆边防派出所民警吴军被派到帮东村任副支书。从来到帮东村第一天开始,吴军便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默默地在村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逐渐将村里的发展引入正轨。2011年,云南省临沧市勐堆乡帮东村村民自发联名向乡党委写信,请求正式任命吴军为村支书。不久,吴军成为云南省边防民警兼任行政村“一把手”的第一人。

吴军是山东枣庄人,1995年12月入伍来到云南,从此,云南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在帮东村,人们常常能够看到身穿迷彩服高大魁梧的吴军在农田里帮农民收割庄稼;提及吴军,村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赞叹:“帮东,帮东,我们村就是要靠山东大汉吴军‘帮动,才有发展,才能发展,泥腿支书就是我们帮东人前世修来的福。”村里91岁的刀大爷话说得很直白。

帮东村位于中缅边境,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2007年,吴军刚来帮东村,语言不通是他最大的工作障碍。“刚来时,听不懂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很难融入群众,加之傣族群众多,村民之间交流基本上说的是傣语,他们讲什么我听不懂……不过,通过慢慢走访,熟悉村民,辅助手势、表情,再结合当时当地的环境,也能沟通。”民警出身的吴军深知工作就是命令,迎难而上,他挨家挨户走访,随身带着两个笔记本,一本用来记录工作,另一本是民族语言学习笔记。凡是村民哪家婚丧嫁娶、生日祝寿、聚会等场合吴军从不落空,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现在语言关早就过了,村里的语言有一些简单的话我都能说了。”

吴军除了担任村支书职责外,也兼任派出所的巡逻任务,有时还“客串”村里的邮递员。村里往返乡里派出所有四十多公里的山路。除了少数有拖拉机、摩托车的村民,其他人取邮件、买农药,办一点小事都要费很大周折,来回一两天。看到村民的不便,每次要去乡里派出所执行任务时吴军就把群众要办的事记下来,从派出所出来走访时,除做好日常治安巡查、农业技术信息宣传外,他随身背着一个挎包,里面装的全是村民要买的药品、食盐、生活用品或是新办理的身份证、户口本等,回所的时候又把村民要稍的邮件、包裹带上。一来二去,慢慢地就和村民混熟了,大家也开始信任他,有事愿意找他帮忙。很快,吴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辖区通”:见房知人,见人知名,提名知情,甚至有些群众家里有什么亲戚、院里有几棵树,他都知道。

但仅仅了解是不够的,吴军明白,想要提高村里农民的生活水平,首先要让村里的人们从“孤岛”中走出来,刚担任村支书不久,他不分昼夜领着村民挖山修路,除荒草、平沟壑、建水渠、铺电线,很快实现了村庄与外界的“三通”:路通、渠通、电通,使帮东村经济“走出去”成为可能。

路通了,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就成了吴军天天琢磨的事儿,2011年7月份,吴军了解到张笑组养鸡专业户杨文凯因缺乏养殖技术连年亏损。他及时邀请镇康县畜牧局专家为杨文凯现场指导,还送给杨10套养殖技术书籍及光盘。杨文凯学会了种养的专业技术,养鸡业扭亏为盈,很快就盈利2万多元。在养鸡专业户杨文凯的带动下,帮东村的村民纷纷开始养殖山鸡,村民的口袋慢慢鼓了起来。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吴军还带领群众通过合理开发山地,增加甘蔗种植产量,并新发展核桃、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帮东村的人均收入从四年前的1900元涨到了4000元。现在,吴军又带领群众进行山地改造,继续扩大甘蔗种植产量,并引进烤烟、木薯、沙松、咖啡等经济作物种植。据估算,三年后,帮东村的人均年收入将至少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

“如今,在吴军的带领下,帮东村路通、灯亮,水也有了,村民也人心思稳思富了,在他的资助下,村里还出了第一批大学生。”帮东村村民高兴地说。

扭转风气创建和谐山村

随着对帮东村了解的深入,吴军意识到帮东村以前的贫穷不只源于地理上的封闭,更多的来源于一些顽固的陋习。“以前,村里每逢婚丧嫁娶,村民便借机饮酒、赌博,酒后滋事、小偷小摸等现象十分严重。”原村支书李进春告诉记者。尽管帮东村村民收入微薄,但酗酒、赌博等陋习根深蒂固。了解到这些后,吴军觉得要把村里的治安管好,首先要从扭转风气入手。他立即召集村干部商议限酒对策,但规章还没出台就遇到了很大阻力。“老酒鬼”保大听说村支书不让村民喝酒了,便跑到村委会嚷嚷:“我喝了一辈子的酒啦,宁愿不要命也不能没有酒!”

对此,吴军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整治酒风的信念,他先是组织村干部观看和剖析了大量因饮酒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转变了“支部一班人”的观念,又采用出板报、广播、制作宣传册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还主动上门与经常酗酒的村民交心谈心,从根本上转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不懈努力,帮东村终于出台了以限酒、调解矛盾、惩治打架斗殴、禁赌、公共设施管理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村民嗜酒如命,喝酒闹事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帮东村四组村民金国友因供销社解散失业在家,思想压力、心理落差很大,甚至对政府和社会产生了不满,经常组织闲散人员喝酒、闹事,还设路卡、打人,整个村子都不得安宁。2011年,吴军任村支书后主动上门与他交心谈心,和他交朋友,从思想上给予引导,帮其寻找发展致富路子。经过不懈努力,金国友被吴军的真心所感化,逐渐振作起来,将全部心思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此外,为消除邻里间因琐事引发的矛盾纠纷,吴军还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坚持提前预防,及时消除苗头隐患,实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的工作目标。

“吴支书上任以来,通过采取制定限酒村规、组建护村队、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大力开展法制宣传等措施,使村里的治安得到有效整治,现在村里治安好了,喝酒闹事的少了,赌博的现象没有了,村里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治安案件零发生。”村里的副主任金国成自豪地说。

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

2013年高考成绩揭晓之时,帮东村13名优秀学子考上了大学。一个人口不足两千人的帮东一下出了如此多的大学生,在云南全省引起了轰动。谈到这一历史性的突破,还要从帮东村的教育环境改变说起。

2007年以前,帮东村连一个考上高中的学生都没有,“知识改变命运”之路几乎走不通,吴军来到帮东村后一直在思考破局之法。

2009年1月3日,吴军在村里走访时,突然一阵哭声从一家农户中传出。“爷爷,我想读书!”“爷不是说过了吗?你爸妈去的早,爷爷年纪大了,干不了多少活,家里眼下柴米油盐的钱爷爷都拿不出了,到哪里弄钱读书啊!”老人泣不成声,吴军没有打断爷孙俩,悄悄地离开了。不久,吴军在小学走访时,得知另一儿童小建德也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其遭遇与恳求爷爷要读书的小芳一样,面临着辍学的困境。吴军开始了对两个小孩长期帮扶,在吴军的多番协调努力下,小芳和小建德领到了社会扶养金,学习终于有了保障。就这样,以适龄儿童入学为突破口,吴军对帮东村教育情况做了深入调研和摸底,如今帮东村适龄儿童全部入校就读。

入学之后还要保证就读。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蚌孔完小,坐落在山头上,不通公路不通电,上学的路崎岖难行,下雨天泥泞湿滑异常危险,孩子们每次上学都要绕行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学校。家长们更不愿意送孩子上学,乡村教师也快成“光杆司令”了。

2011年2月,吴军在走访中了解到,修建一条直通蚌孔完小的公路是当地村民、学校老师反映最多、最迫切的问题。吴军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却因地方经济确实困难,修路一直无果。吴军并未放弃,他的真心诚意打动了在勐堆乡施工的某公路指挥部,这个指挥部2011年3月动工用时2个月为蚌孔完小免费修成一条长约300米的柏油路,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路难行的问题。

学校通路当天,吴军正带领村名在地里修剪烤烟,校长张明智赶到地里,为吴军带上红领巾,上面是全校学生的签名。“支书啊,几代人没解决的问题你给办了,这可是改变这些穷孩子命运的路啊!”向学之心在帮东村蔚然成风,在吴军的宣传和推动下,村里的家长们主动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家在学校都能安心学习。很快量变成为质变,2013年高考成绩揭晓之时, 13名出生于帮东村的优秀学子考上了大学,在这个消息引起云南全省轰动的同时,暑假期间,吴军带着13名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多方奔走,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和社会帮扶,特别在得知镇康县爱心企业要对其合作社家庭子女考入大学救助时,他积极协调各方,并向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终将帮东村13名新录取的特困生纳入企业帮扶系统,为13名寒门学子争取到助学金,让山里的孩子们真正圆了大学梦。

回首过往种种,吴军曾经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写道:“当我每天为群众的琐事奔波的时候,我感到的不是光荣,而是心痛,为帮东村的贫穷而心痛。”正是由于这份心痛,成就了吴军心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推动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不凡的成就。

“现在,我将自己的家也安在了临沧江,娶了临沧江边的女子,有了可爱的孩子。我喜欢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说起自己在云南的生活,这位山东大汉脸上浮现出了幸福的笑容。

责任编辑 李娜

猜你喜欢
吴军东村村支书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7:16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村支书
村支书
心声歌刊(2020年1期)2020-04-21 09:25:04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当代贵州(2018年28期)2018-09-19 06:38:56
范蠡妖阵破吴军
范蠡妖阵破吴军
特别文摘(2016年5期)2016-05-04 21:59:19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GPS在东村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2:25
汪雷一兰 吴军 夏兆侠 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