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探究

2014-02-20 15:42纪朋
教师·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孤儿成因

纪朋+

摘 要: 我国单亲家庭子女和孤儿数量庞大,他们往往具有诸多心理问题,本文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及问题形成原因,希望引起广泛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子女;孤儿;心理问题;成因

社会上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没有柔情似水的母亲,或者没有刚强开朗的父亲,甚至一无所有,孤苦地生活,他们就是单亲家庭子女和孤儿。

这类孩子数量庞大,已经成为我国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青少年犯罪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在40%以上。残缺家庭的孩子抽烟、旷课、打架、沉迷网络、中途退学人数也高出正常家庭孩子的两倍以上,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完整家庭的孩子。孤儿往往少人关心少人问,出现问题的比例更高。

一、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懦弱。比如七年级李某,表现为胆小怕事,软弱保守,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总想退缩,受人欺辱默默承受,不敢奋起抗争。

(2)自卑。他们往往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能为力,悲观失望,不敢尝试,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3)孤僻。他们不愿与人过多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心理,猜疑心较重;生活中喜欢独来独往,心事重重,害怕自己残缺的家庭成为别人谈笑的材料,不愿敞开心扉,常常为孤独、寂寞所困扰。

(4)偏激。他们遇事往往从个人出发,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看问题绝对化,要么就是全好,要么就是全坏。行动上莽撞行事,不计后果。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明知 不对还会坚持,不肯轻易顺从。

(5)狭隘。他们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得失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总喜欢把问题归咎与自己残缺的家庭。人际交往上比较狭窄,喜欢拉帮 结派,容易受到鼓动和引诱,不计后果。

(6)暴躁。他们无依无靠,许多问题得靠自己解决,而往往自己力不能及,挫败感很强,长期感到压抑,导致他们容易冒火,易被激怒,把自己练成了一个浑身带针的刺猬,听到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马上唇枪舌剑,甚至拳脚相向。

(7)依赖。他们要么从小就在单亲家庭中得到过度保护,从不独立活动;要么寄人篱下,处处看人脸色,没有大胆尝试的机会。总认为个人能力有限,时常企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希望别人为自己做出决定。

二、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 自身原因

这些孩子从小就家庭残缺不全,甚至有人一出生就被遗弃,从未见过父母,他们在自己重要的人生历程中,缺少指引,缺失父爱或母爱,甚至一无所有。他们因为心灵的创伤,比较悲观、抑郁,常常抱怨命运多舛、生活不公。久而久之,自怨自艾或萎靡不振,消极自贱;或浑身带刺,针尖对麦芒。

2 家庭原因

单亲家庭中,抚养孩子的重任由一人独自承担,往往生活压力大,经济负担重,常常为养家糊口而日夜操劳,生 活异常艰辛。在外边受了气无处发泄, 只有回家来撒在孩子身上,或者把对负心爱人的怨恨转嫁给孩子,往往会迁怒于子女,无故打骂,冷漠,暴戾。也有的把孩子当做唯一的安慰,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孩子,一味袒护,过分宠爱。

孤儿无依无靠,身后缺少强有力的支撑,健全家庭中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他们可望而不可即,孤苦伶仃,寄人篱下,风雨飘摇,心理创伤更深,问题更多更严重。

3 学校原因

目前,学校为了生存,特别关注社会影响力,首先会把资源投放到办学硬件的更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学校即使偶尔关注到他们,开几次座谈会,发一点生活费,也犹如昙花一现,他们享受到的温暖,很快仍会被孤苦替代。学校对这些弱势群体,缺乏长久、一贯的人文关怀。

4 社会原因

人们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残缺不全的家庭,对孩子父母过错品头论足,对孩子或漠视,或嘲讽,或叹息,而很少伸出援助的双手。不良的舆论环境,像无形的钢刀,让这些孩子的心在滴血;像凛冽的寒风,让这些孩子遍体鳞伤。我们国家的福利政策还不健全,政府对这群人的扶助还不够,他们凄惨的生活还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深切同情。

单亲家庭子女、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属于我们中华大家庭,也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但愿全社会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关注他们的生活,用温情营造一个个爱巢,温暖一颗颗孤苦的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孤儿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