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园洪何苗(.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4000;.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33030)
辅导员视野下90后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的现状
——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例
张园园1洪何苗2
(1.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90后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工作。辅导员个人能力素质参差、高校全员育人推动力度有限、高校管理体制中尚存“盲点”以及家校合作体系尚未形成等原因会直接影响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效果;加强“入岗”动机考察,宣传全员育人典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搭建家校合作平台等措施将有力促进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90后;后进生;教育转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未来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随着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导,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崇尚自由、张扬个性、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合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已经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出挑战。高校后进生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学生经过降级、休学后仍以退学、肄业告终,不但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包袱,也使高校的社会声誉和育人质量大打折扣。
近年来,学者对后进生教育转化在理论层面已多有探讨,教育工作者也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要真正认识后进生现象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转化,还有一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之前的研究多从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后进生的本质及成因,却忽视了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因素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影响。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直接力量,当前的转化理论和经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直接负责人——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未能充分调动转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是高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条“软肋”。本问卷力求通过对一线辅导员后进生转化工作实际的调查,了解各高校辅导员转化工作的现状,分析影响转化的原因和难点,探究促进转化的对策和方法。
由于国内暂无专门调查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现状的评估体系,本研究在吸纳部分国内通用的工作状态调查问卷题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适合辅导员后进生转化工作实际的评估体系,并做了部分样卷,也经过专家指导。本次调查的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专兼职和学历等。第二部分主要关注了各高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整体现状。分层次调查了辅导员自身的能力素质,高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对后进生转
化的参与程度,以及各高校相关方面的激励转化措施等影响因素。
本次问卷选择了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巢湖、黄山等9个地市15所本科院校进行了调查,所选的学校中既有重点大学,也有一般本科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农业、医药、教育、商贸等专业型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上述学校中各随机选择15-30名辅导员(根据学校规模调整)作为调查对象,形成样本,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329份,通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为86.97%。
表1 样本结构信息一览表
大学生是成千上万青年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但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高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市场经济大潮下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部分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未能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所犯错误较突出,并对自己、他人或集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学生我们称之为大学“后进生”。
图1 班级出现降级、肄业、结业、退学或受到其他校级处分的学生比例
1.班级学生中后进生的比例。69.3%的辅导员承认自己所带班级不同程度出现了后进生。如图1所示:44.5%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所带的所有学生中有1%的学生出现了降级、肄业、结业、退学现象或受到其他校级处分;17.4%的辅导员认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学生占自己学生总数的2%-5%;7.3%的辅导员认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10%;30.7%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学生中没有出现降级、肄业、结业、退学或受到其他校级处分的学生。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做出这样选择的辅导员中,80.7%是刚刚担任辅导员工作不到一年的老师。可见,后进生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学分制下,后进生课堂纪律的主要监管方式(可多选)。59.93%的辅导员选择参照他们的课表,经常深入课堂抽查;48.08%的辅导员选择让课代表点名,有情况及时反馈;24.04%的辅导员选择如有任课老师反馈就记录下来;2.09%的辅导员选择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3.辅导员与后进生沟通的主要方式(可多选)。78.05%的辅导员选择了面谈,49.83%的辅导员选择了电话,53.66%的辅导员选择了短息,41.11%的辅导员选择了网络,12.89%的辅导员选择了让班干传话,8.36%的辅导员选择了书信或其他。网络已成为仅次于面谈、短信、电话的第四大主要沟通方式。
4.辅导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状态。13.24%的辅导员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转化方案,能够按计划执行;58.19%的辅导员尽可能关注这些学生的动态,不定期找其谈话,进行督促和关心;23%的辅导员承认日常事务太繁杂,做一些是一些,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5.57%的辅导员承认对于后进生,自己听之任之,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处理一下。尽管有13.24%的辅导员执行了有针对性的转化方案,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情况是,当问及“对您自己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没有信心时”,66.2%辅导员的回答是没有信心,他们承认转化工作会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工作太忙,或情况不允许时,极有可能不能按部就班进行。
5.辅导员对自己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认可度。大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后进生转化工作较为认可。11.5%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后进生转化工作非常满意,班级多数学生变化明显;65.16%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较满意,承认部分后进生正在转化过程中,17.42%的老师认为效果一般,能不出问题就好;5.92%的辅导员对自己的转化工作不满意,承认学生变化不显著。
图2 高校后进生转化工作总体效果
6.高校后进生转化工作总体效果。在对您所在学校(院)后进生转化工作总体成效的调查中,21%的辅导员认为转化效果明显,学生、家长、社会反响良好;48%的辅导员回答效果较好,多数同学通过帮扶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另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中途面对休学、降级或者以退学、肄业告终,如图2所示。
即使是48%的辅导员帮扶学生拿到了毕业证书,也并不代表他们已完全克服自身的缺陷,部分同学可能只是勉强“通过”学业考试,并不能说明该生能以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态度来面对以后的人生。而每年以退学、肄业告终的后进生,虽然对各高校来说只是1%,但是对每一个后进生家庭来说却是100%,他们增加了家庭的负担,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
实事说明:各高校后进生现象已相当普遍,虽然多数高校给予重视,辅导员老师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尝试了多种转化方式,但是由于后进生的成因具有多端性,转化教育过程又包括醒悟、转变、反复、稳定4个阶段,教育的效果常常具有滞后性和反复性,往往教育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能立竿见影,教育者往往也因此失去持续教育的信心,致使转化工作效果一般。
1.辅导员的个人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绝大部分辅导员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意义认识很明确。如图3所示,99%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进行后进生转化工作很有意义;96.6%的辅导员认为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班级班风、学风建设有积极影响;95.4%的辅导员认为是否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会对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产生影响。
图3 辅导员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认识
辅导员专业能力素质参差。在“曾有过的社会工作经历”问题中(可多选),有15.33%(44人)的被调查者从未担任过任何管理工作,84.67%的辅导员曾在校、院、班或社会实践中担任主要管理工作。
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初衷多样。56.1%的被调查者是因为热爱学生工作,认为辅导员工作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20.6%的被调查者承认是学院推荐和领导要求才做的辅导员;10.5%的被调查者认为辅导员是自己进入高校的跳板;12.9%的被调查者承认是生活所迫没有办法才选择当辅导员。在“承担其他工作情况”问题中(可多选),43.55%的被调查者承担学生党建工作;34.84%的被调查者承担团委、学生会、协会等管理工作;43.9%的被调查者承担奖、助、贷的工作;50.52%的被调查者参与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只有8.01%的辅导员没有其他额外任务。可见,辅导员队伍中真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兴趣的只有一半左右,另一半的同志则“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状态将直接影响辅导员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精力投入和效果。
虽然,多数辅导员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素质差异,个人发展意愿不同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投入时间精力有限,方法不得当。
2.高校全员育人的推动力度有限
各高校与学生工作直接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学院党委副书记对于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而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如图4所示,60.62%的学校相应的管理部门重视或非常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而参与和经常参与的程度仅为28.57%;各学院党委副书记的对应数据分别为72.13%和57.49%。而27.53%的学校的相关部门和15.33%的学院党委副书记根本不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
图4 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转化工作情况
专业课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32.4%(93人)的任课教师会主动关注后进生,与辅导员一起进行转化教育;28.57%(82人)的任课教师当后进生多次出现旷课、作业抄袭等问题时会反馈给辅导员;28.57%(82人)的任课教师当辅导员询问后进生情况时就反馈一下情况;10.45%(30人)的任课教师对后进生完全不管不问。当辅导员邀请专业课老师一起参与转化时,只有48.87%的老师积极响应,并
付诸实施,另外51.22%的老师则消极应付。
图5 任课教师参与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情况
显然,各高校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全员育人工程的推动力度明显不够。虽然各学校(院)的职能部门非常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参与程度要低很多;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态度、参与程度和理念方法也会对学院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而部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教师,只教书而不育人。可以想见陷入“孤军奋战”状态的辅导员们将如何持续开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学校管理体制中尚存“盲点”
91.64%的辅导员所在高校没有设与后进生转化工作相关的考评和激励措施;只有14.63%的学校聘请相关专家参与过后进生转化工作;几乎没有学校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
如图6所示,近90%的辅导员认为如果高校能够建立健全后进生转化方面的考核、激励措施;能够请相应的专家参与其中,全面提高辅导员在后进生转化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将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与教师的评优和职称评定挂钩,这些措施将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6 管理体制对高校辅导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影响
与发表文章,评定职称,组织活动,评优评先,这些显性的“亮点”工作相比,后进生转化工作显然是一件需要凭着辅导员们的“良心”去做,难以量化的“盲点”工作。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多数学校的现状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积极性。
4.家庭与学校的合力尚未形成
能够主动和辅导员联系的 “后进生”家长占18.82%;辅导员联系家长时,能够积极配合的家长占58.89%;辅导员联系家长时,消极应付的家长占17.42%;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辅导员要对孩子负责的占4.88%。近95%的辅导员承认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以及家长的配合程度将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如图7。
图7 家长态度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影响
事实上,由于职业、年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的差异,许多家长在后进生转化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在转化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不能 “默契”配合辅导员工作,相反,由于他们各式的家庭矛盾,较低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往往使后进生转化工作事倍功半。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使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是一条漫长需要探索的道路。
1.加强“入岗”动机考察
多种形式全面考察辅导员的“入岗”动机,提高辅导员工作队伍的 “纯度”。强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后进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百分之一,但是对应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建立“爱心与责任心比能力素质更重要”的普遍共识。适度减压,提高辅导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专注度。做好辅导员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使每一位在任的辅导员都能够致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宣传全员育人典型
通过“三育人”评选等契机,在师生员工中广泛宣传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涌现出的模范典型。彻底与“获得成绩时是我们的学生,出了事情时是你们的学生”的两张皮状态相脱离。建立“以生为本”的工作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教师、行政、后勤人员与辅导员一起为每一位学生的成人成才而努力,形成高校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健全培训考核机制
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定期邀请各方面专家开展学生工作专题讲座,为辅导员们解疑答惑;不定期输送辅导员到外校学习交流,回来分享经验,提
升辅导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健全考评制度,将班级学生成绩绩点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挂钩,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完善激励模式,使辅导员后进生转化等“隐性”工作“显化”。
4.搭建家校合作平台
创建家校合作新模式,改变传统的开学、毕业、退学、休学时应激式的接触模式,使家校合作机制常态化。建立信息平台,定期将学校学院相关活动告之父母,特殊事情可以通过e-mail电话等私下联系,建立线上线下的多重网络,为家长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架起桥梁,使家长始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关注者、监督者和陪伴者,促进家校合力的形成。
[1]毛德波,张凡.和谐教育对大学后进生转化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65-166
[2]徐卿,王燕妮.高校非智力型后进生转化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08,(8):54-58
[3]周青云.赏识教育理念与后进生转化[J].探索教育,2008,(8):115-116
[4]马晓燕.高校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转化艺术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0):165-166
[5]秦旭鹏,高杰.高等院校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9):66-67
[6]马向真.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6-129
[7]曾智.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转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72-175
[8]李艮,钱逍.基于弗鲁姆期望理论的高校后进生激励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362-363
[9]徐才千.新形势下高校后进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11):87-88
[10]王征.略论高校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J].重庆工业学院学报,2005,19(11):148-149
[11]杨军.积极促进后进学生转化努力提高学生素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0,(7-8):60-61
[12]张海燕.高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450-452
[13]杨卫.大学生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的防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112-114
[14]王靖鑫,赵其波,王佳佳.新形势下引入朋辈辅导机制促进高校后进生转变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0,(7):130
[15]陈维国.论高校辅导员对后进生的教育与管理[J].科教文汇,2007,(3):15-16
[16]冯岩,赵堃.高校后进生家庭教育缺失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75-76
Present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ofunderachieversborn in the 1990sfromcounselor's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Yuan-yuan,HONG He-mia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derachievers who were born in the 1990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that influences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The differences in personal ability and qualities of the counselors,a lack of impetus in promoting the all staff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he blind spot in the management,and the fact that the syste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ies and families has not formed yet are the factors directly affecting the effect of the transformation.Strengthen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counselors'motivation when choosing the position,publicizing the example of the counselors who do well in work among the whole staff,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and establishing the 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platform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facilit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derachievers.
students born in the 1990s;underachiever;transformation
G641
A
1009-9530(2014)02-0109-05
2013-12-24
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198);安徽师范大学培育基金项目(2011rcpy019);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校本课题项目(2011xgxb17)
张园园(1983-),女,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