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Fe3+相互转化系列例题的选择与解析

2014-02-20 18:40朱怀义
化学教学 2014年1期

朱怀义

摘要:选择了一系列以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蚀刻废液的再生等为素材的典型例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原理,优化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Fe3+与Fe2+相互转化;例题解析;思维优化;印刷电路板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6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印刷电路板(PCB)(如图1所示)的制作、蚀刻废液的再生处理过程均涉及Fe3+与Fe2+的相互转化。本文以此为素材、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转化原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PCB的制作——Fe3+被还原为Fe2+

结合图2来说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取一块敷铜板(单面敷有铜箔的树脂绝缘板),除去铜片上的油污,洗净、吹干,用棉签蘸取少量饱和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在铜片上留下“+”字符号,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实际制作PCB时,先用油漆描电子线路,待油漆干后放入浓FeCl3溶液中。约20 min后,用镊子取出,洗净、吹干。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掉油漆,就得到用铜箔绘制在树脂上的电路板。

分析印刷电路板蚀刻原理:2Fe3++Cu=2Fe2++Cu2+,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分析“湿法冶金”原理:Fe+Cu2+=Fe2++Cu,氧化性Cu2+>Fe2+,还原性Fe>Cu。统合起来的总结论是:氧化性Fe3+>Cu2+>Fe2+,还原性Fe>Cu>Fe2+;这是高中阶段最重要、必须透彻理解且熟练运用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之一。

所以“有铁无铜”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答案B。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铁是实现Fe3+向Fe2+转化的最佳试剂,既不引入新杂质离子,过剩部分又容易过滤除去;二是认为“有铁无铜”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的原因是铁能将溶液中的Cu2+置换出来,这种认识是与题意不符的,因为在铁剩余情况下,铜根本没有机会发生反应进入溶液。

2 蚀刻溶液的再生——Fe2+被氧化为Fe3+

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印电路时,常用过量的FeCl3溶液作为“蚀刻液”,所以在蚀刻废液中含有FeCl3、CuCl2和FeCl2;由于电路板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处理废液,从中回收铜、使蚀刻废液再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例2 (2012年12月徐州高三质检试题)在电子工业中溶解铜的蚀刻液除FeCl3-HCl溶液外,主要还有H2O2-HCl溶液。蚀刻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2+,废液的回收利用不仅减少铜资源的流失,还可使废液再生蚀刻能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1)FeCl3溶液腐蚀铜的离子方程式 。

(2)H2O2-HCl型蚀刻液蚀刻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3)用Fe和Cl2分别作为还原剂和氧化剂对蚀刻废液进行处理,可回收铜并使蚀刻液再生。请分别写出回收铜和再生蚀刻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有多少写多少)。

(4)处理H2O2型废液的方法之一是向废液中加入NaHCO3,以制备Cu2(OH)2C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本题意在扩充介绍H2O2-HCl溶液溶解铜、使蚀刻溶液再生蚀刻能力和铜资源回收的措施之一。

答案:(1)2Fe3++Cu=2Fe2++Cu2+

(2)Cu+H2O2+2HCl=CuCl2+2H2O

(3)①Fe+2Fe3+=3Fe2+

②Fe+Cu2+=Fe2++Cu

③Fe+2H+=Fe2++H2↑

④2Fe2++Cl2=2Fe3++2Cl-

(4)2CuCl2+4NaHCO3=Cu2(OH)2CO3↓+4NaCl+ H2O+3CO2↑

3 混合液(Fe3+、Fe2+和Cu2+)的分离

在制作PCB所得蚀刻废液中含有FeCl3、CuCl2和FeCl2,上面所谈的回收利用是处理方向之一;在中学阶段,对混合溶液处理的另一方向是调控溶液的pH、将混合组分加以分离提纯。在《化学反应原理》之“难溶性物质溶解平衡”中,教材对此做了如下阐释:

在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例如,除去硫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3+,可向溶液中加入Cu(OH)2或Cu2(OH)2CO3,调整溶液的pH至3~4,Fe3+会全部转化为Fe(OH)3除去。

虽然Cu(OH)2难溶于水,但Fe(OH)3的溶解度比Cu(OH)2小得多[在25℃时,Cu(OH)2的溶解度为1.73×10-6 g,而Fe(OH)3的溶解度为3.0×10-9 g],当溶液的pH超过5时,Cu2+才开始转化为Cu(OH)2沉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达到除去Fe3+而让Cu2+保留在溶液中的目的。

通过图4可以看出,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将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e(OH)2为絮状、不稳定沉淀,不易彻底沉降,为除去废液中的Fe2+,常先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析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铜帽溶解完全后,需将溶液中过量的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

(2)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解析:在[实验探究]部分,废液中离子浓度求算:由8.61 g AgCl沉淀,知道10 mL废液中含0.06 mol Cl-;由0.32 g Fe2O3,知道10 mL废液中含0.004 mol Fe3+;观察蚀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废液中n(Fe2+)是n(Cu2+)二倍,进而推求各金属离子浓度。

在[交流讨论]部分,方案中不妥之处有两点:一是加入铁粉质量,丙同学忽略了Fe3+离子的存在;二是错用了氧化Fe2+的试剂,我们可以选择Cl2或30% H2O2溶液。对丙方案讨论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后面问题的解决。

在[拓展延伸]中,我们一要注意待处理废液体积为1 L而非10 mL;二是要绘制的关系曲线纵横坐标的含义;三是加入的铁粉与废液中离子反应顺序是先Fe3+后Cu2+。

[拓展延伸]绘制的关系曲线如图。当Cu2+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一半时,加入铁粉的质量:w=[(1/2×0.40+0.08×1/2)]×1 L×56 g/mol=13.44 g。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实现Fe3+与Fe2+相互转化多种试剂的差别,对废液中铜资源的回收,也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选择方向[Cu、CuCl2(aq)、Cu2(OH)2CO3(s)];同时,透过例题的剖析,也折射出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思维缺陷。相信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摘要:选择了一系列以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蚀刻废液的再生等为素材的典型例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原理,优化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Fe3+与Fe2+相互转化;例题解析;思维优化;印刷电路板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6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印刷电路板(PCB)(如图1所示)的制作、蚀刻废液的再生处理过程均涉及Fe3+与Fe2+的相互转化。本文以此为素材、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转化原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PCB的制作——Fe3+被还原为Fe2+

结合图2来说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取一块敷铜板(单面敷有铜箔的树脂绝缘板),除去铜片上的油污,洗净、吹干,用棉签蘸取少量饱和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在铜片上留下“+”字符号,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实际制作PCB时,先用油漆描电子线路,待油漆干后放入浓FeCl3溶液中。约20 min后,用镊子取出,洗净、吹干。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掉油漆,就得到用铜箔绘制在树脂上的电路板。

分析印刷电路板蚀刻原理:2Fe3++Cu=2Fe2++Cu2+,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分析“湿法冶金”原理:Fe+Cu2+=Fe2++Cu,氧化性Cu2+>Fe2+,还原性Fe>Cu。统合起来的总结论是:氧化性Fe3+>Cu2+>Fe2+,还原性Fe>Cu>Fe2+;这是高中阶段最重要、必须透彻理解且熟练运用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之一。

所以“有铁无铜”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答案B。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铁是实现Fe3+向Fe2+转化的最佳试剂,既不引入新杂质离子,过剩部分又容易过滤除去;二是认为“有铁无铜”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的原因是铁能将溶液中的Cu2+置换出来,这种认识是与题意不符的,因为在铁剩余情况下,铜根本没有机会发生反应进入溶液。

2 蚀刻溶液的再生——Fe2+被氧化为Fe3+

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印电路时,常用过量的FeCl3溶液作为“蚀刻液”,所以在蚀刻废液中含有FeCl3、CuCl2和FeCl2;由于电路板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处理废液,从中回收铜、使蚀刻废液再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例2 (2012年12月徐州高三质检试题)在电子工业中溶解铜的蚀刻液除FeCl3-HCl溶液外,主要还有H2O2-HCl溶液。蚀刻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2+,废液的回收利用不仅减少铜资源的流失,还可使废液再生蚀刻能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1)FeCl3溶液腐蚀铜的离子方程式 。

(2)H2O2-HCl型蚀刻液蚀刻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3)用Fe和Cl2分别作为还原剂和氧化剂对蚀刻废液进行处理,可回收铜并使蚀刻液再生。请分别写出回收铜和再生蚀刻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有多少写多少)。

(4)处理H2O2型废液的方法之一是向废液中加入NaHCO3,以制备Cu2(OH)2C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本题意在扩充介绍H2O2-HCl溶液溶解铜、使蚀刻溶液再生蚀刻能力和铜资源回收的措施之一。

答案:(1)2Fe3++Cu=2Fe2++Cu2+

(2)Cu+H2O2+2HCl=CuCl2+2H2O

(3)①Fe+2Fe3+=3Fe2+

②Fe+Cu2+=Fe2++Cu

③Fe+2H+=Fe2++H2↑

④2Fe2++Cl2=2Fe3++2Cl-

(4)2CuCl2+4NaHCO3=Cu2(OH)2CO3↓+4NaCl+ H2O+3CO2↑

3 混合液(Fe3+、Fe2+和Cu2+)的分离

在制作PCB所得蚀刻废液中含有FeCl3、CuCl2和FeCl2,上面所谈的回收利用是处理方向之一;在中学阶段,对混合溶液处理的另一方向是调控溶液的pH、将混合组分加以分离提纯。在《化学反应原理》之“难溶性物质溶解平衡”中,教材对此做了如下阐释:

在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例如,除去硫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3+,可向溶液中加入Cu(OH)2或Cu2(OH)2CO3,调整溶液的pH至3~4,Fe3+会全部转化为Fe(OH)3除去。

虽然Cu(OH)2难溶于水,但Fe(OH)3的溶解度比Cu(OH)2小得多[在25℃时,Cu(OH)2的溶解度为1.73×10-6 g,而Fe(OH)3的溶解度为3.0×10-9 g],当溶液的pH超过5时,Cu2+才开始转化为Cu(OH)2沉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达到除去Fe3+而让Cu2+保留在溶液中的目的。

通过图4可以看出,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将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e(OH)2为絮状、不稳定沉淀,不易彻底沉降,为除去废液中的Fe2+,常先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析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铜帽溶解完全后,需将溶液中过量的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

(2)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解析:在[实验探究]部分,废液中离子浓度求算:由8.61 g AgCl沉淀,知道10 mL废液中含0.06 mol Cl-;由0.32 g Fe2O3,知道10 mL废液中含0.004 mol Fe3+;观察蚀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废液中n(Fe2+)是n(Cu2+)二倍,进而推求各金属离子浓度。

在[交流讨论]部分,方案中不妥之处有两点:一是加入铁粉质量,丙同学忽略了Fe3+离子的存在;二是错用了氧化Fe2+的试剂,我们可以选择Cl2或30% H2O2溶液。对丙方案讨论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后面问题的解决。

在[拓展延伸]中,我们一要注意待处理废液体积为1 L而非10 mL;二是要绘制的关系曲线纵横坐标的含义;三是加入的铁粉与废液中离子反应顺序是先Fe3+后Cu2+。

[拓展延伸]绘制的关系曲线如图。当Cu2+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一半时,加入铁粉的质量:w=[(1/2×0.40+0.08×1/2)]×1 L×56 g/mol=13.44 g。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实现Fe3+与Fe2+相互转化多种试剂的差别,对废液中铜资源的回收,也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选择方向[Cu、CuCl2(aq)、Cu2(OH)2CO3(s)];同时,透过例题的剖析,也折射出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思维缺陷。相信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摘要:选择了一系列以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蚀刻废液的再生等为素材的典型例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原理,优化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Fe3+与Fe2+相互转化;例题解析;思维优化;印刷电路板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6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印刷电路板(PCB)(如图1所示)的制作、蚀刻废液的再生处理过程均涉及Fe3+与Fe2+的相互转化。本文以此为素材、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转化原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PCB的制作——Fe3+被还原为Fe2+

结合图2来说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取一块敷铜板(单面敷有铜箔的树脂绝缘板),除去铜片上的油污,洗净、吹干,用棉签蘸取少量饱和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在铜片上留下“+”字符号,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实际制作PCB时,先用油漆描电子线路,待油漆干后放入浓FeCl3溶液中。约20 min后,用镊子取出,洗净、吹干。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掉油漆,就得到用铜箔绘制在树脂上的电路板。

分析印刷电路板蚀刻原理:2Fe3++Cu=2Fe2++Cu2+,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分析“湿法冶金”原理:Fe+Cu2+=Fe2++Cu,氧化性Cu2+>Fe2+,还原性Fe>Cu。统合起来的总结论是:氧化性Fe3+>Cu2+>Fe2+,还原性Fe>Cu>Fe2+;这是高中阶段最重要、必须透彻理解且熟练运用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之一。

所以“有铁无铜”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答案B。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铁是实现Fe3+向Fe2+转化的最佳试剂,既不引入新杂质离子,过剩部分又容易过滤除去;二是认为“有铁无铜”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的原因是铁能将溶液中的Cu2+置换出来,这种认识是与题意不符的,因为在铁剩余情况下,铜根本没有机会发生反应进入溶液。

2 蚀刻溶液的再生——Fe2+被氧化为Fe3+

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印电路时,常用过量的FeCl3溶液作为“蚀刻液”,所以在蚀刻废液中含有FeCl3、CuCl2和FeCl2;由于电路板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处理废液,从中回收铜、使蚀刻废液再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例2 (2012年12月徐州高三质检试题)在电子工业中溶解铜的蚀刻液除FeCl3-HCl溶液外,主要还有H2O2-HCl溶液。蚀刻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2+,废液的回收利用不仅减少铜资源的流失,还可使废液再生蚀刻能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1)FeCl3溶液腐蚀铜的离子方程式 。

(2)H2O2-HCl型蚀刻液蚀刻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3)用Fe和Cl2分别作为还原剂和氧化剂对蚀刻废液进行处理,可回收铜并使蚀刻液再生。请分别写出回收铜和再生蚀刻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有多少写多少)。

(4)处理H2O2型废液的方法之一是向废液中加入NaHCO3,以制备Cu2(OH)2C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本题意在扩充介绍H2O2-HCl溶液溶解铜、使蚀刻溶液再生蚀刻能力和铜资源回收的措施之一。

答案:(1)2Fe3++Cu=2Fe2++Cu2+

(2)Cu+H2O2+2HCl=CuCl2+2H2O

(3)①Fe+2Fe3+=3Fe2+

②Fe+Cu2+=Fe2++Cu

③Fe+2H+=Fe2++H2↑

④2Fe2++Cl2=2Fe3++2Cl-

(4)2CuCl2+4NaHCO3=Cu2(OH)2CO3↓+4NaCl+ H2O+3CO2↑

3 混合液(Fe3+、Fe2+和Cu2+)的分离

在制作PCB所得蚀刻废液中含有FeCl3、CuCl2和FeCl2,上面所谈的回收利用是处理方向之一;在中学阶段,对混合溶液处理的另一方向是调控溶液的pH、将混合组分加以分离提纯。在《化学反应原理》之“难溶性物质溶解平衡”中,教材对此做了如下阐释:

在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例如,除去硫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3+,可向溶液中加入Cu(OH)2或Cu2(OH)2CO3,调整溶液的pH至3~4,Fe3+会全部转化为Fe(OH)3除去。

虽然Cu(OH)2难溶于水,但Fe(OH)3的溶解度比Cu(OH)2小得多[在25℃时,Cu(OH)2的溶解度为1.73×10-6 g,而Fe(OH)3的溶解度为3.0×10-9 g],当溶液的pH超过5时,Cu2+才开始转化为Cu(OH)2沉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达到除去Fe3+而让Cu2+保留在溶液中的目的。

通过图4可以看出,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将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e(OH)2为絮状、不稳定沉淀,不易彻底沉降,为除去废液中的Fe2+,常先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析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铜帽溶解完全后,需将溶液中过量的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

(2)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解析:在[实验探究]部分,废液中离子浓度求算:由8.61 g AgCl沉淀,知道10 mL废液中含0.06 mol Cl-;由0.32 g Fe2O3,知道10 mL废液中含0.004 mol Fe3+;观察蚀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废液中n(Fe2+)是n(Cu2+)二倍,进而推求各金属离子浓度。

在[交流讨论]部分,方案中不妥之处有两点:一是加入铁粉质量,丙同学忽略了Fe3+离子的存在;二是错用了氧化Fe2+的试剂,我们可以选择Cl2或30% H2O2溶液。对丙方案讨论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后面问题的解决。

在[拓展延伸]中,我们一要注意待处理废液体积为1 L而非10 mL;二是要绘制的关系曲线纵横坐标的含义;三是加入的铁粉与废液中离子反应顺序是先Fe3+后Cu2+。

[拓展延伸]绘制的关系曲线如图。当Cu2+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一半时,加入铁粉的质量:w=[(1/2×0.40+0.08×1/2)]×1 L×56 g/mol=13.44 g。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实现Fe3+与Fe2+相互转化多种试剂的差别,对废液中铜资源的回收,也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选择方向[Cu、CuCl2(aq)、Cu2(OH)2CO3(s)];同时,透过例题的剖析,也折射出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思维缺陷。相信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