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9月23日上午
地点:远洋新干线
主持人:媒体朋友们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个细雨绵绵的天气参加我们的媒体见面会,今年秋拍我们推出了“百年遗墨专场”,重点打造了夏宗禹旧藏名人手迹专题,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得见证历史,并不是每个人的见证都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其中关键一点就在见证历史的深度和厚度。夏宗禹先生跟二十世纪很多文化巨擎:巴金、丰子恺、叶圣陶等很多人有很神秘的交往,如果读他们的信札会发现我所说的如同二十世纪的一个历史文化思想的缩影,这也正是他的价值所在。关于这些信札更多的精彩故事、更详细的内容,让我们欢迎中国书画部业务经理沈玮女士给大家介绍一下。
沈玮: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批标的及其背后的内容,一些夏宗禹与这些历史名人之间的故事。这批标的夏宗禹旧藏名人信札,夏宗禹与丰子恺、老舍、郭沫若这些文化名人之间的一段交往。
这批信札将在2013年匡时秋拍百年遗墨专场推出,集中了丰子恺、巴金、郭沫若、马一浮、叶圣陶、费新我等二十多位信札的手稿。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纵放了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当时这些名人的人生境遇、心理历程、探究学术新风,都是和时局紧密相连的,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夏宗禹先生,又名夏景凡,信札里边有很多抬头都是“景凡兄”“景凡老师”“景凡先生”,他也是各位记者朋友的同行,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辑和记者,非常优秀的新闻人。他早年投入到文化活动当中,长期致力于新闻出版事业,战时在重庆《商务日报》当记者,后来又到其他报纸担任记者,改革开放初期参加《市场报》,当时《市场报》是非常优秀的媒体人的阵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夏先生也是在这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帮助了许多人,关注了许多的时事。
夏宗禹先生最大的功绩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面是他编辑了《君子书》,包括《弘一大师遗墨》《丰子恺遗墨》《叶圣陶遗墨》《马一浮遗墨》。这套书的编辑始于1998年,当时是因为赵朴初先生的倡议,赵先生也为《君子书》特意题写了说明,非常潇洒的一些字。
这批信札是夏宗禹先生的家属提供的,可以看到这个是夏先生和叶圣陶先生及他的独生女儿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合影。九十年代末期夏先生的家属为这批信札出版了一本《随缘集》,这次拍卖的大部分信札都收录其中,也看出赵朴初先生对这本书的关注,他为《随缘集》题写了书名,赵朴初先生对夏先生的家属一直关怀有加,两家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
具体标的部分:
标的主体部分是丰子恺先生为夏先生写的28通书信,每一通都是几百字,内容非常详实。丰子恺先生与夏先生之间交情非浅,他们很早认识,常常有书信往来。1944年-1965年前后长达21年的书信。《丰子恺年谱》需要一些具体的事例去填充,这批书札的发现正是对《丰子恺年谱》的补充。两人1945年在重庆沙坪坝的一个合影,当时是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南迁,重庆沙坪坝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聚集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其中包括郭沫若、冰心、巴金、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人。
从这些信札的信封可以看到当时夏先生是住在重庆的北培,丰子恺先生住在沙坪坝,二人通信往来非常频繁,丰子恺先生在里面写到沙坪坝是他的精神堡垒,他又非常力主推行“白话文运动”,因和夏宗禹先生特别熟悉,所以他也提倡夏先生与他进行白话文的对话。
这封信信纸用到了丰子恺先生的堂号。他有抱怨到说当时有发国难财的,他要办一些画展,也是为了生计奔波,需要为家人的生计而准备,所以在上海等地都举办了画展。
这两通信提到丰子恺先生当时在重庆,对重庆著名的画廊“诗婢家”的一些认识,还提及他在拍卖行买了一个旧唱机这些比较有意思的生活细节。
这一通信是巴金先生写给夏宗禹先生的,当时巴金先生在编辑《家春秋》,夏先生写到《春》编得比《秋》好,你的想法、眼力不错。巴金写《家春秋》的时候参考了许多夏宗禹先生的意见,夏先生对他的帮助和鼓励也是非常大的。
这两通信是郭沫若先生写给夏宗禹先生的,他称呼夏先生为“夏景凡同志”,这里提到的《百花齐放》和《蔡文姬》也是郭沫若当时非常有名的两部著作。
郭沫若先生给夏宗禹先生的书信有这样一个历史背景,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响应百花齐放的政治号召,郭沫若别出新意以百种花命名各赋诗一首。诗集命名为《百花齐放》,也就是郭沫若先生书信中写的“百花齐放校阅一遍”,我们以前不知道:原来夏先生对诗集的编辑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蔡文姬》的详细定稿,我认为这是最终定稿了。”他在写《蔡文姬》的时候也是采纳了很多夏宗禹先生的意见。因而这些信读来就非常具有文学价值和书法价值。
郑振铎先生也给夏宗禹先生写过信,抬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当时郑振铎先生是文化部主席。这封信的内容透露定陵的地宫被打开的过程,还附有郑振铎写的文章(第一版油印)《论定陵地宫被开掘》。定陵至今也是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当时郑振铎先生的文章中解密了定陵地宫考古发掘过程,也是解读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史料补充。
夏宗禹先生八十年代初期时与巴金先生的合影,标的里面含有一套巴金先生的书,夏宗禹先生为巴金先生的九十寿礼特意做了一套《巴金随想录》线装本书,这套书夏先生费了很大的心思,是他亲自设计版式,亲自选定用纸,亲自去富阳督印,赶在1993年巴公诞辰九十周年之前送给了巴金先生,还特意制作了封皮。上面可以看到冰心女士的题签,有巴金先生写的后记。
巴金先生《随想录》的内容和意义大家都很了解,这是在海内外文化界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书,叫做“讲真话的大书”。还有巴金先生的签名,相当于是夏宗禹先生特别收藏的一份巴金先生的著作。
夏宗禹先生当时在编辑《君子书》的时候,他在印厂亲自督印《君子书》的下印。夏先生敬君子,做君子,“敦善行而不怠”,可以称为是新时代的君子。endprint
本次拍卖有一些标的是夏先生写的《君子书》的前言,包括他给每一位君子各自写的一个后记,从中可以看到夏先生对这四位君子的评价、与他们的交情、了解,也是很客观地评述和补充了这四位君子不为人知的一面。
马一浮先生的四条屏。马先生是当代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是精研儒学的一代宗师,一直被弘一先生视为良师。现在大众对他的认知度不是特别高,没有像弘一先生那么为人熟知,其实弘一先生出家也是受到马一浮先生很大的影响的,包括他精研儒学,对佛、儒、道三家的关怀,弘一先生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四条屏的内容:谢灵运的诗,也是诗、书、画、印四绝,非常精彩而且是原装原裱,很能够体现当时的时代风貌。
另外还有包括叶圣陶先生、费新我先生、何其芳先生等多位名人手稿一共有56通信札,包括《君子书》《前言》,巴金先生的《随想录》,他的书稿,还有马一浮先生的书法作品。
手迹丰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部分,还原了中国一大批文化人的经历,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夏先生对友人的赤子情怀、对编书事业的痴心和专业。这也是份令人感佩的财富,他的精神是无法衡量的。我的介绍结束,感谢大家!
主持人:听完沈玮介绍之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媒体见面会,不是正式发布会,大家有什么想法和看法都可以说一下,有问题可以向谢晓冬先生和沈玮女士提。
谢晓冬:我先补充一点,刚才介绍巴金标的的时候,沈玮讲的这套书,他不只是做了一套,是做了很多套,确实是巴金曾经给夏宗禹写了一封信跟他要这个书,他这个书印出来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喜欢,所以又向他要30部,夏宗禹专门给他送去。这套书的特殊之处在于什么呢? 第一,上面有巴金亲笔签名;第二冰心的题签是印制的,这套书中不是原件,是印制的;第三,这套书的扉页上印着巴金为这套书的出版、再版所写的一个《后记》,或者说一个《序言》,《序言》的原件在这里边。也就是说巴金跟夏宗禹的一封通信,是由巴金为这套书所写的一个《后记》这两份原件,以及这套书他的亲笔签名构成。关于巴金的部分是这样,当然巴金和夏宗禹四十年代的三封通信是另外的一个标的,这是我对这套书的形态做一个更进一步的补充。
第二,为什么这套书有巴金的签名本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家知道《随想录》在八十年代的整个中国文化界、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巴金也被誉为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这部书也被称呼为“讲良心的大书”,当然此大书非彼大叔,这套书巴金一共写了整整六卷,每一部出来都是洛阳纸贵,销售一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次有缘得夏宗禹后人的提供,这套有巴金亲笔签名的书,包括巴金和夏宗禹关于这套书的相关通信、为这套书所写的序言原件现身,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标的,值得市场和藏家重视。
我把刚才沈玮讲的这批东西的整体情况,如果再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实际上有这样几个部分值得重视:
一是关于跟丰子恺的通信。丰子恺是一个漫画大师,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散文大家,弘一先生的高祖。他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经常举办画展,经常围绕同一题材创作多幅画,因为那个时候他要养家糊口。这些年尤其是最近一两年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市场的行情上涨得也比较多,因为大家都喜欢他的作品当中所洋溢出来的童真、乐观,如同现在讲一个词——正能量,所以非常受到大家的喜爱。这组通信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跟至交好友夏宗禹关于心灵沟通的呈现,因为丰子恺经常不方便跟别人讲的话而跟夏宗禹去说,其中有涉及到国家大事、文坛的事情、很多他个人生活当中的事情,方方面面,包罗万象,洋洋洒洒数万言,可以说是至交的一个对话,这些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相关的内容已经在1997年《随缘集》当中出版,这次是原件现身。
二是夏宗禹跟包括叶圣陶、郑振铎、谢绝斋、郭沫若等等这些二十世纪响当当、声名显赫的文化巨匠、官员的交往通信,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时局的一些内容,涉及到一些关于思想、文化、学术、社会活动方方面面的交往。这些人跟夏宗禹的关系,一部分源于夏宗禹作为一个著名的出版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个著名记者的身份跟他们交往,我们读这些信时,更看到的是朋友之间的一种信任,这些人都对夏宗禹信任有佳,很多非常私密的事情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事情都委托夏宗禹去帮他代劳,所以说这些信首先是好友交往亲密无间的一个见证。这些信件值得我们仔细地去研究。
三是夏宗禹一生当中作为编辑人、出版人,作为弘一、丰子恺他们的朋友,非常重要的功绩就是编撰了《君子书》。《君子书》最早是赵朴初先生的提议,他认为像丰子恺、叶圣陶这些老前辈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他们的为人处事、道德文章可称后世楷模,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子之风,所以他建议夏宗禹把这些人的墨迹整理出版编辑一套《君子书》,用来泽被后世。按照计划《君子书》后边还有其他的人,包括俞平伯、谢吴亮等等,因为夏宗禹先生突然去世,这个工作没有完成,但是我们通过看这四部《君子书》,尤其是每一部书中夏宗禹都有一个《编后记》或者是《前言》详细介绍编撰的思路、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君子之间的交往,尤其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一代人的君子风范,从这组标的当中可以领略这样一些内容。
最后一个非常值得特别关注的就是马一浮先生的四条屏的作品,刚才讲到诗、书、画、印,这个诗不是马一浮自己作的诗,是谢灵运的诗,但是马一浮是重要的诗人,他和贺林是二十世纪中国两大哲学家,整个西方世界认可的。有一次我跟清华大学国学员刘东先生交流的时候他对贺林推崇备至。贺先生讲过一句话,他说马一浮先生是中国社会硕果仅存的一代大师,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个象征,他是集中国的师教、礼教、理学为一身的一代大儒。熊十力也是谁都不服的人,他也说马先生学问高妙、见高识远。过去几十年当中我们对于现在这些理学大家、哲学大家陆陆续续有了很多的研究,像毛东三、唐君毅、冯友兰很多书出版,他们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于马一浮的研究远远不够。那个时代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是被称为“现代三圣”的角色,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且周总理也称马一浮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理学大师。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其实也跟马一浮先生的为人、作学问的路数有关系。像夏宗禹编撰这套书提到的,不像现在很多人称自己为“大师”,他们就是踏踏实实作学问,不求闻达,真正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追求和信仰。但是我们回到历史语境和他的学问本身可以看到马一浮无论在思想、学术、文人方面还是在整个道德功绩方面都堪称一代完人,他的这种历史地位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是我对刚才沈玮介绍的一个补充。下面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交流。endprint
99艺术网:这批夏宗禹先生信札最值得藏家关注的是哪些?谢谢!
沈玮:如果以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应该是丰子恺的那一批信札在市场价位上是最高的,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说这些名人手迹,像巴金手迹、郭沫若手迹因为蕴含了更多的时事方面的内容,像郑振铎手迹关于定陵挖掘,对史料补白的作用也会引起市场充分的重视。
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沈女士,名人信札拍卖是一个比较大的热点,与以往的拍品相比,夏宗禹先生的拍品有什么样的优势?另外一个问题是想问一下谢总,是关于名人信札现在拍卖有一些争议的问题,关于信札所有权以及著作权,包括春拍期间的钱钟书先生的信札也是产生了一些争议,请谢总谈一下怎样界定所有权的问题?
沈玮: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它的来源很清晰,来自于夏宗禹先生的家属。这种来源清晰、查考可依的作品它的市场价值会更容易被大家认可,而且这一批信札当时全部都是九十年代的时候都是已经出版过,在《随缘集》有出版,也有著录,因为当时夏女士是编辑了两套书,一套是文字版,一套是图片版的,图片版是一套线装书,当时这些影印件也都已经出版过。都是发行量比较大的随行本,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谢晓冬:刚才沈玮讲到这批标的我们毋庸置疑,这些年因为市场比较好,所以无论是书画作品还是信札的作品,作伪情况比较严重,鱼目混珠,真真假假,搞得大家确实比较担心,那些来源可靠、有出版支持的作品更加得到市场的重视,也更值得信赖。所以这批东西首要的价值当然来自于刚才沈玮讲到的两个特点:一个是由夏宗禹的后人提供的,所以来源不成问题,非常可靠;第二是这批信札、手稿都有相关的出版著录的支持,所以藏家大可以放心。这两个特点相对于零零星星看到丰先生、其他先生的一些作品,相对来讲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还有一点是这些信札、手稿,因为是夏先生跟这些名人、要人作为一个好朋友的交流、沟通,他们在书写的时候都非常随性,也都非常投入、重视。这些作品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所以这也是特别值得去关注的地方。
你刚才的最后一个问题很敏感,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准备很坦诚地跟你做一个交流和沟通。第一,信札的所有权、著作权确实是两类权利,如果我们再讲一类权利就是隐私权,这是三类权利,是不同层面的,去年比如说我们的“梁氏档案”,当时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探讨,但是我们讲这个在法律上没有问题,为什么?梁仁公1929年去世,从著作权角度来讲五十年已经过去了,他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一个范畴,《东方早报》也有很多报道。去年像你刚才提到的钱钟书的信札确实可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但是所有权没有问题。
这批东西也依然如此,从所有权来讲,肯定属于夏宗禹的后人,包括这些人是给他父亲的通信;第二从版权角度来讲这批东西都已经得到了公开的出版、著录,所以知识产权方面也没有问题。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批大概有五十多件的拍品,因为分了几个标的,而且可能比较分散,有的是对巴金的,有的是丰子恺的,所以可能在市场上的关注度不一样,你们之前有没有预期一下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对这批东西感兴趣?因为有的是私人信件,包括四条屏之类的,可能不会像之前“过云楼”“梁启超”那个比较全面、比较整体。
谢晓冬:实际上你要知道每一个知名人物都有他的粉丝,这是没有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并不担心市场接受度的问题。从我们过去既往的经验来看,尤其是最近两年关于名人信札手稿的收藏正在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加入到收藏队伍当中,每个藏家收藏思路会不一样,有的人会坚持专题性的,有的人可能就会坚持一个人物系列。比如说有的藏家坚持收思想家的系列,但凡近代这些有名的人物属于思想家范畴的,像秋天的“梁氏档案”是把康有为、梁启超都作为思想家收藏的;有些人就收文学家系列,巴金、叶圣陶、郑振铎都属于这个范畴,像郭沫若、马一浮等等,他们的作品实际上在整个市场上接受度相对来讲有一定的基础或者相对比较成熟,尤其是郭沫若的作品大幅的在市场上也非常常见。就这批信札来说,它的特色在于它的精妙,在于它的内容,在于跟他通信相关人物的重要性。从这些角度来讲无论是一般的书画方面的藏家,还是已经进入到信札收藏序列当中的藏家,都应该来重视这样一批标的。这批标的本身来说,它的线索核心都是围绕夏宗禹展开的,因为都是跟他的相关的通信或者是给他的墨宝。当然从人头的角度来讲是分散的,如果你去看“梁氏档案”,也是这样的特点,信札当中有一些写给他弟弟,也有一些写给其他人的,比如写给一些要人,袁世凯或者是冯国璋。所以还是存在相关性,这些相关性就是他先是作为一个出版人、一个媒体记者、一个资深的知识分子,跟这些文化界、文艺界、社会活动界这些人物的交往。
记者:我想问一下拍卖是按照人物巴金28封信,这么28通一起拍还是50通每一封都是单独拍?
谢晓冬:到时候会根据内容的相关性,结合人物、人名做一个分类,比如说丰子恺不会说28通一通一通拍,也不是28通作为一个标的分,大致分一下类,丰子恺分几个标的,巴金通信会组合成一个标的,大概是这样一个分类的思路,基本上是按人物,同样一个人物按照内容的相关性再分类。
记者:刚才听说了郭沫若有三封信,是以百种花的名字各赋诗一首,请再具体说一说。
沈玮:郭沫若在56年的时候响应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结合当时时实,用具体的花名作诗。从通信内容上来看,一个是郭沫若当时在中国科学院,用的是科学院的信纸,郭沫若的字也是非常潇洒、非常飘逸,在书画拍卖来讲他的字也是非常好的艺术范本。从内容上来看,郭沫若当时可能是接受了夏宗禹先生的约稿,夏先生把他《百花齐放》书稿寄给他的时候,他仔细校对了一遍还改正了一些,包括一些具体编辑工作之间的一些细节。
记者:问一下谢总,这个大概预估的价格是多少?
谢晓冬:夏宗禹的后人提供这批拍品上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筹款,用以成立夏宗禹文化基金,因为我们知道夏老编纂这套《君子书》,或者说跟这些重要人物的交往,如果通读这些信会发现四个字“君子之交”,这些信件、手稿曾经在1997年的时候出版过,题目叫“随缘集”,你们知道丰子恺的宅号叫什么呢?缘缘堂,所以他们是非常重视缘分,随缘,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我们看这批信件、手迹的内容也会对这一点体会非常深,包括马一浮先生在四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在四川乐山创建了书院,他是在国恨家仇的背景之下推崇中国的国学,复兴中国文化,这个努力在今天不能完全想见,如果切回到历史当中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怎样用坚守自己的文化之根,坚守自己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处事的准则捍卫道统,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包括夏老接受赵朴初老的建议编撰《君子书》,不光是为后人留下这些墨迹,同时希望留下这些墨迹彰显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尤其是君子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示范,这是他更深远的一个出发点。马一浮对《论语》是非常推崇的,《论语》中107次提到君子,《论语》可以说是一部“君子之书”,丰子恺曾经说过马一浮也是当代的颜回,李可染八十年代看黄秋源,他说“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也”,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最推崇颜回,如果我们读《论语》,他从来没有一处讲到颜回的知识多么丰富、学问多大,都是在讲为人处事,中国古代对于君子首先是为人处事方面至高的行为礼赞,如果切换这些背景,统观下来去看就会发现《君子书》背后深远的文化诉求,本来夏老还有一个未尽的溯源,他想继续编下去,第二篇你们去读《君子书》的前沿,第二部分要编俞平伯等等,选了四个人,很遗憾因为夏老的去世这个事业就停顿下来了。我们想说的是整部君子书,君子之间交往信札、手稿见证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君子之交,以及背后体现的传统文化的诉求。所以夏宗禹后人提供这些拍品的时候明确表示他们将用拍卖所得成立一个夏宗禹文化基金,用于延续夏老未尽的事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关于夏老这些未尽的出版事业。从价值角度来讲,这批东西的底价并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希望这批信札、手稿能够得到市场藏家的支持,用来去推动、帮助夏老未尽的事业得以继续。
当然我也相信这批东西能够创造比较好的市场价格。今年6月份诸位到拍卖现场听到白先生的讲座,他也谈到这个观点,信札的东西为什么是书法作品,为什么被现代人重视起来?以前他们可能并不重视,就是你我交往的一个记录而已,当然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他们今天的稀缺性,而且他们在交往时候的随性、记录,往往隔了一定的时期之后具备了多重价值,包括史料价值、艺术价值,甚至能呈现人物的交往脉络,综合体现的一种价值反而比单纯的书法作品的价值更高。
第二就是它的稀缺性。像马一浮的作品,我们都知道马老的书法造诣非常之高,丰子恺曾经称赞他是当时中国书法界的泰斗,但是马一浮的书法作品在文革当中大量被焚毁掉了,市场上很少见,现在看到更多的是他的画作,从稀缺性角度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对整个市场前景也是比较乐观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