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祥
磨课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达到更高时效比,达成预定目标。通过磨课能够去粗存精,使课堂结构简单,利于调控课堂;方法突出,利于突破难点;内容清晰,利于掌握知识;搭配得当,利于发展素质。磨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流程。
一、磨课基本原则
1.集体性原则
集体性原则指研究共同体围绕教学展开争辩,形成一致意见,通过教学检验共同体的研究成果,适时调整方案。“一课多研”的磨课形式很好地体现了集体性原则。“一课多研”即由一位教师就同一课题在不同的班级组织两次以上上课活动,课后研究共同体谈教学体验,评议教学过程,研究组织技巧,探索实施策略,优化活动设计,形成一个方向性的意见再由教师实践,直到达到活动目的。
案例陈述:2012年,教育局组织区级示范课磨课活动,目的是课堂贯彻少讲多练。作课教师选定内容后,第一次研讨会研究小组要求作课教师简单地谈谈他的设计构想。研究小组从课的结构入手,根据构想做了详细的探讨,对什么地方需要重点讲解,什么地方必须简约提出意见。通过多次听模拟课、教学评议等活动,研究小组多次修正方案,交由作课教师实施。
2.批判性原则
批判性原则也称反思性原则,指对教学活动的批判与自我批判始终贯穿磨课的整个过程,形成不断反思的氛围。一方面,研究共同体总是以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实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建议;另一方面,教师个人根据研究共同体的意见深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实际,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可行,教学结构是否适用,教学评价是否到位。
案例陈述:2005年我参加新课改研究课活动(一、二年级,跳的练习)时,第一次研讨会教研组对课提出了意见:采用情景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一次上课采用了学生熟知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来组织。课后,研究小组发现在活动中学生有不入境和入境慢的现象。第二次研讨,又增加了场景布置。第二次上课,效果好,学生入境快。虽然一节课练习的次数并不多,但是学生的练习兴趣却明显下降,课堂的后部分学生明显疲倦。第三次研讨提出了:二年级对动作技术的教学可以降低要求,重点要求落地屈膝缓冲,目标确定在提高学生对跳跃练习的兴趣上,分组可以再多一些,拓展自由跳跃形式。研究小组对提议进行了激烈争辩,最终同意提议,修改之前确定的教学方案。
3.多践性原则
多践性原则指通过多次评议、模拟课、课堂教学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修正教师个人的教学构想,优化研究共同体的教学方案。磨课活动是研究共同体不断优化的过程,是以螺旋发展方式展现集体智慧的过程,是教师个人教学素养不断规范的过程。磨课活动通过反复琢磨、多次打磨,去粗存精,使课堂结构力趋简单,利于教师组织调控;教学方法力趋突出,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传授内容力趋清晰,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主次搭配力趋得当,利于学生素质发展。
二、磨课基本流程
磨课流程归纳起来四个字:说、上、评、建。
1.以说初定预案——构思教学,修正思路
说包含两方面,一是作课者说,此说与“说课”基本相同,与之不同的是不需要用理论去阐释为什么这样做,重点在阐释自己的教学构思;二是研究共同体说,研究共同体针对作课者的构思,结合课程目标、教材、作课目的进行修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确定课堂预案。
案例陈述(以下案例均为此次磨课活动):2012年10月,我辅导一位教师参加区级公开课活动(二、三年级,急行跳远),首先是让该教师把跳远相关的教学内容找出来分析:重点确定在什么地方,利用何种练习落实重点,运用什么形式的活动突破难点,从准备到结束教师都详细叙述一遍。听完老师的叙述后,研究小组提出了见解,与该教师探讨细节部分,要求教师三天后把教学预案交研究小组。
2.以上检验预案——初建课堂,寻找问题
上课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上模拟课,教师设计好预案后,先行上一遍模拟课,以改进、完善预案。然后,作课教师在研究共同体前第二次上模拟课,研究共同体共同研课,对预案进行磋商。模拟课达到预期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有学生的课堂教学。
案例陈述:教师把教案交给研究小组,并作了15分钟的模拟课。教学预案设计得很好,但是模拟课中,教师总是丢三落四,语言、示范、站位均有不规范的地方,辅导缺乏方法,不能很好地为达成目标服务。表明教师没有对课了如指掌,胸有成竹,研究小组提出重新模拟课堂教学。第二次模拟课,明显不同,语言规范,示范基本到位,环节清楚,搭配也适当,练习方式变化也体现出来了。说明教师在下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课堂结构了然于胸。
3.以评反馈预案——反馈教学,剖析问题
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把预设方案和课堂存在的矛盾冲突提出来,研究共同体根据观察到的进行剖析,探讨解决问题。
案例陈述:课堂上,发现调动队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分组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指定地方练习(设计意图是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觉性),可是学生在途中就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组的了,于是有的组人多,有的组根本就没人,学生乱了,到处找自己该在什么位置。模拟课是不会生成这一问题的,研究小组分析:出现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借班上课,不适宜复杂的队伍调动,二是学生刚上三年级,组织能力和自觉性不高。于是,研究小组提出了预案: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即刻重新整队,强调要求,可以适当放缓教学节奏,教师可以带其中一组到预定地方站好,其他小组模仿,绝不能放任学生到处跑,养成不遵守课堂秩序的不良习惯。
4.以建优化预案——采纳意见,重建提纲
研究共同体重建教学预案,磨课第一轮完成。经过课前理思路、模拟课、课堂教学、教学评议等活动,最终形成了一份比较完善的教学预案,这份教学预案与最初的预案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案例陈述:第二次借班上课,教师放缓节奏,重复要求,调动队伍时井然有序。
磨课多在赛课、研究课等公开活动中采用。其实,教师平时备课和上课中推敲学习目标、筛选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步骤、创新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语言、撰写教学反思等都是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更主张教师多琢磨随堂课教学,把磨课随堂化、常态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