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理医生7个提醒/治疗心病克服“病耻”

2014-02-19 17:31:12
中老年健康 2014年2期
关键词:病耻心病心理医生

看心理医生7个提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各级医院也开设心理咨询科。想提高诊疗效率,在看心理医生前要消除下面7种错误思维。

1.一个电话解决问题。期待一通电话就能解决心病,就像希望吃一片药就治好病一样,几乎不可能。一通电话最多帮你找个情绪“垃圾筒”。正常情况下,至少经过5-6次咨询,问题才会得到改善。

2.急着问“我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不会告诉来访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重要的并非对错,而是认知。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女人,咨询师告诉她应该对丈夫温柔,却不帮她调整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她是无法变温柔的。

3.聊个天花费太高。心理咨询是有心理学理论支撑的,其中包含许多心理治疗技巧。表面看似乎只是聊天,但是咨询师说的每句话,都是他们用多年专業经验精心设计的。

4.抱着“试试”的态度。有的来访者会提出“先试试”,这种心态极易导致咨询失败。咨询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分析流派心理治疗中,来访者会经历一个非常不舒服、不愿继续咨询的阶段,被称为“阻抗期”。但这段时期正是解决来访者心理创伤的关键时刻,如果半途而废,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5.要咨询师的手机或QQ。在咨询之外接触会破坏隐私性;通过手机、QQ闲聊,因没有权利和责任划分与约束,会影响咨询效果。

6.不预约就来咨询。心理咨询需要与咨询师商定好时间和频次。不预约就前来咨询,就像自己胡乱加减药一样,会引起副反应。

7.迟到或爽约。咨询最好提前10分钟到。迟到或爽约常常意味着心中有阻力,可能是潜意识里抗拒治疗的表现之一。

治疗心病克服“病耻”

文/孙学伟

心理专科医生认为,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之所以不能安于看病治疗,自杀事件频频发生,是因为难以消除“病耻感”。这种感觉来自于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不理解。

专家指出,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他们首先是害怕,怕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歧视自己;而周围的人则怕患者危及自己。周围的异样眼光,给患者造成了极大压力,阻碍了他们正常就医,甚至促成了他们的死亡。

专家表示,精神障碍(包括失眠、抑郁和焦虑障碍)其实就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这些病就像高血压、胃肠炎一样普通。它的病因60%-70%来自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调,30%才是外界(主要是心理压力)的影响。可社会大众却颠倒过来,一说精神障碍就认为是压力造成的,反倒忽略了大脑出毛病这个事实。要让患者安于看病,必须消除外界的不理解。

此外,既然是有病,就要按医学要求治疗,但有些病人肯来看病,却不肯吃药,以为和医生聊两句就能好。这又是一个误解。从专家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焦虑、抑郁、失眠,如果自己能调整过来,一般不会到医院来看病。如果自己不能调整,医生也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让其精神障碍好转。所以只要患者症状达到一定的医学临床诊断标准,就应该按医学程序治疗。

猜你喜欢
病耻心病心理医生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4:32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意林原创版(2018年9期)2018-10-11 06:18:14
关注孩子的“心病”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3:00
古人医心病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2
更大的负担
更大的负担
人生十六七(2016年6期)2016-06-08 2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