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领域。然而,自上个世纪以来,环境的恶化使全球自然灾害的形势严峻,人口、财富高度集中的城市一旦受灾,产生的损失相当严重。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其他类型的城市空间不可替代的,因此应该从认识城市防灾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把城市防灾作为一项基本规则贯彻在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当中。
本论文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分析探讨了城市灾害的特点与严重性,并从城市安全角度的出发,来认识了解城市绿地系统,发现总结出城市绿地在解决城市防灾方面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城市安全的规划与建设及城市景观绿地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城市灾害、防灾避难、城市绿地、防灾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绿地的定义
城市规划中的定义:城市绿地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是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所组成的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城市绿地从属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系统[1]。
2.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
城市绿化系统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如果有较完各的城市绿化带,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城市绿化系统在防灾救灾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2,3]。
2.1隔离灾害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强烈地震等地质灾害除了造成建筑物本身的破坏外,一般还会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如火灾、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其危害巨大。大面积的绿地可以阻隔灾害的蔓延和减少次生火灾发生。
2.2减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绿地通过水土保持、土壤壤吸收、下渗等途径对水体的速度和流量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水是许多地质灾害的诱发剂和加速剂,有了水的参与,地质灾害速度加快,破坏力变强。所以,减缓了灾害体的速度,就能降低灾害发生时所释放的能量。绿地系统除了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外,还能减缓滑坡、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
2.3临时避难所和灾民安置场所
城市绿地可以作为地震发生后的临时避难场所。城市居民迅速疏散到绿化带、公园等开阔空间,可以有效减少人员的伤一亡。救灾人员可以利用城市绿地建立临时医院尽快展开救治工作;城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城市绿地调运、储存、分发救灾物资等等[7]。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倒塌,基础设施毁坏,而且伴随着不少的次生灾害。城市公园绿地正好满足这些条件,公园中有许多年代久远的树木,在发生地震时一般不会倒伏,可以利用搭建防震棚。绿地地势平坦,适宜作为灾民住所。同时,大块绿地可以阻隔次生灾害的蔓延。
图1 地震后的唐山站
Fig 1 TangShanZhan after the earthquake
2.4倒塌物堆放场所和死亡人员掩埋场所
地震发生后,灾害重建灾的首要任务就是清理倒塌的建筑、平整场地。在灾后交通极不便的情况下,建筑残留物很难快速运送到郊外的垃圾场,城市绿地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临时垃圾堆放场处,可以就地解决大量倒塌物的堆放问题,节约时间的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然后统一对临时掩埋遗体的地方进行了清理、消毒[4]。
2.5防灾公园的防灾避难优势
2.5.1 防灾减灾功能
防灾公园具有普通公园的功能,在平时能对城市环境和生态平衡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地起到预防和减少灾害发生的作用。当地震等严重灾害发生时,防灾公园内的绿地及水系则可以减轻或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与蔓延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造成的灾害[5]。
2.5.2 临时避难功能
避难生活功能是防灾公园的核心功能。作为城市避难生活场地的组成,防灾公园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避难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确保了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9]。防灾公园能够搭建供避难人员栖身的窝棚、简易房、防震棚、帐篷;有紧急提供被褥、衣物、食品、饮用水、生理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供给能力;有备用的应急电源、供电网络、照明和供水设施;按规定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厕所;提供市民交流信息与晾晒衣物的空间等等。
2.5.3 医疗救护功能
灾害发生后,利用防灾公园中的医疗卫生设施快速成立临时医院,尽快开展救治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5.4情报收集与传递功能
防灾公园的指挥系统和通信系不但可以帮助应急指挥中心尽快掌握灾害的早期综合情报,做出避难疏散的决策和具体实施措施,及时把有关避难的情报传递给每位避难者。而且还可以与外界沟通安危信息,减少非灾区的亲属等盲目进入灾区。
表1防灾公园的作用(按时间顺序)
Table 1 disaster park (in chronological order)
表2 防灾公园的作用(按规模分)
Tab 2 According to the park (disaster scale)
2.4.5 物资运输集散功能
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紧急调运,抢险救灾部队和其他救援人员进入灾区或在灾区内实施救灾活动,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资运输系统。防灾公园中的物资存储仓库、机动车停车场以及直升飞机停机坪等设施能保障灾时和灾后物资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8]。
2.4.6教育演练功能
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进行防灾演习与抗震减灾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对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教育,定期组织应急避难疏散演习,并进行自救、互救实践,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3 展望
虽然防灾公园在日本、美国等国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仅有少数局部地区开展了此方面的建设与进行,所以在通过建设城市绿地来进行防灾避险,提高城市安全方面的研究,还是有相当的空白与未知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深入。本文期望通过笔者的一定的研究与总结,对建设防灾绿地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丁石孙.城市灾害管理.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3]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刘敏,徐欢,朴永吉.浅谈城市绿地对地震灾害的作用[J].现代园林,2008,(8):23~25
[5]李金路,白伟岚.防灾公园关键在于——平灾结合[J].市政技术,2006,(24):64~65
[6]聂运华,李逢东.地震次生火灾与城市绿地的减灾作用[J].工程抗震,1999,(4):38~39.
[7]琳展鵬.高密度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研究—以香港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中国园林,2008(8):37一42.
[8]高军,王天青.关于城市防灾规划的反思[J].城市问题,2005.5.
[9]李景奇,夏季.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7,23(139):16一17.
作者简介:刘成学,男,1979年4月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