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红光:科研要以国家需求为方向

2014-02-18 17:25徐超
民主 2014年1期
关键词:红光院士能源

徐超

北京北四环保福寺桥旁,有一栋10层的红色小楼,这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所在地。楼前,研究所奠基人吴仲华的塑像目光平和坚毅。

在4层一间向阳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刚刚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民进中央委员、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金红光。金红光主动为我们倒水,温文尔雅、平易随和,让人一见便油然而生亲切感。

在网上百度搜索金红光,除了个人简历和主要研究成果,几乎搜索不到有关他个人的新闻素材。这到底是怎样一位科学家?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他的研究领域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有何相关?作为民进会员,他如何看待本职工作与民主党派工作之间的关联……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金红光。

“我还是原来的我”

2013年12月19日,无疑是金红光学术生涯中非常难忘的一天,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手中接过证书,签署院士承诺书……能获得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许多院士都很激动。

“当选院士,肯定是高兴的,但其实我还是原来的我。换个角度讲,那些没有当选院士的科研工作者,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能说我很幸运,得到了这份认可。”原本想请金红光多说说当选感言,可他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

当选院士的第二天,金红光就出差了,途中还接到了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的电话,代表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向他表示祝贺。“感谢大家的关注,但其实真的没什么,当选已经是过去时了,我更多的在想今后我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再为世界、为国家作哪些贡献。”在他看来,当选院士只是科学探索道路上的新起点,它是荣誉、更是动力,意味着要站到更高的层面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进而达到更大的目标。

生于长春、长于长春的金红光,从事与物理相关的工作似乎是命中注定。“我的父母是非常优秀的医生,但他们去世很早,最初我想过从医,完成父母的心愿,医治更多的病患,可我后来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还是物理。”金红光还说起一个小插曲:“我是朝鲜族,上学时所有科目都用朝语学习,考试却要用汉语,这其实挺有难度的,不过我的数理化依然考得非常好。”

由于时代的影响,高中毕业后,金红光当了3年工人,但这也让他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1978年恢复高考,他抓住机会考入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开启了自己的工科生涯。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在知名科学家吴仲华、蔡睿贤院士的指导下,参与建立总能系统理论体系和能源梯级利用原理……一步步走来,学界前辈平易近人的为人之道,律己敬业的处世准则,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金红光。言谈话语间,从他的身上,我们也隐约看到了他所在的这支团队素质高、学风正、品德优的共同特质。

“能源利用方式必须变”

公众享受着科学家创造的科技成果,却不知道科学家是谁,他们具体在做什么,似乎是种普遍现象。“其实工程热物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谈到自己的专业,金红光开始滔滔不绝,“热物理是大物理的小分支,简单说,我们就是研究各类热现象、热过程的内在规律,并用它来指导工程实践。再说的比较容易理解一些,就是国家能源稀缺,我们如何科学用能”。

“过去,许多产业用能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放,单一输入、单一输出,快速发展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比如PM2.5和CO2等等。”说到这里,金红光话语不免沉重。“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短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现在,我国面临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瓶颈,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探索化石能源低污染、低碳利用的方式,用我的老前辈吴仲华先生的8个字概括就是‘温度对口、梯级利用。”

金红光喜欢用数字说话:“200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10亿吨,2012年消耗36.2亿吨。可是天然气这么高品位的能源,燃烧温度可以达到2200度,仅仅用于几十度的取暖,太可惜,这就不符合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相当于高射炮打苍蝇。如果天然气在高温段发电、中温段制冷、低温段供热,完全可以达到20以上的节能效果。我的团队提出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就是要打破以煤为主的传统用能思路,以能源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电、油、气等能源领域的价格改革,一直被视为“难啃的硬骨头”。金红光对此也有独到见解:“能源价格改革会对能源利用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电力价格体制改革难度较大,一些省份天然气价格比相同能量的电价还高,如同面粉比面包还贵。因此,必须要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利用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引导能源的生产与消费,这无疑是改革要破解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能源转型的未来规划,金红光有他心中的“路线图”:“要转变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同时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金红光很看好太阳能,不过科研工作者的理性、客观、清醒这时候又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说:“太阳能资源丰富,并且很环保,但它需要聚集起来才可以成为能源,这个聚集的过程成本很高。所以我们科研工作者要搞清楚哪些是近期可以推广应用的,哪些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才能接近国家需求的。我始终认为,做研究之前,我们要考虑国家未来是否需求,不可以一味凭兴趣做事。”

“投入进去寻找转折点”

1991年至1999年,金红光曾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任教。那8年,他暂时脱离了热物理专业,研究化学环境。两个领域的深入学习,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他对能源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日本我还有两大感触,一是日本的教授视角是瞄准国际前沿的,是真正在做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的研究;二是日本的学生做事真的很认真,执行力很强。这也成为日后我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谈及为何回国,金红光说首先是国家需要,其次是自己也很想回来:“虽然在那边获得了许多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肯定,但就像身处‘金色的鸟笼,我还是想回到祖国这片‘大森林来做更多可做的事。”

科研工作者大多给人的印象是“苦行僧”,枯燥、单调、清贫、寂寞,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献身科学的精神。金红光坦言,自己也经常有苦闷和纠结:“有时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好像迷失在大海里的小舟,没人能理解,很孤独。”不过他很快又笑了起来:“但是也有乐趣啊,当你进入到里面了,就会感到强烈的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行外人体会不到的。我现在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因为不仅要有想法,还要搭试验台去验证,这些都需要时间。”金红光很享受这个过程。或许也正因为这样,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等,这些荣誉在他身上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迄今为止,金红光培养过20多位博士生、30多位硕士生,提携后备人才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和学生关系很好,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打羽毛球、爬香山,他们也经常给我惊喜。”

对于人才培养,金红光更看重执行力和创新力:“我会告诉学生方向,但具体的方法我会请学生思考,之后我再帮他们分析哪种更合理。我经常对学生讲,要学会发现科研工作的奥妙,这是我们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专业。”金红光用手比划了一个弯折向上的曲线:“控制理论里有一种控制曲线,不是直线向上的,是有拐点的。所以年轻人真的不要浪费青春,要投入进去寻找转折点,你才有可能找到突破点。”

接受采访的当天早上7点,金红光到办公室,下午又要出差。当选院士之后,他更忙了。不过,追求科学、信仰科学、捍卫科学、坚持科学的信念和理想,在他身上永远不会改变。谈及当选院士后的下一步打算,他说:“过去中国是高碳能源高排放,我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为达到高碳能源低排放、甚至是无碳能源无排放尽一份应尽的义务。”而作为加入民进将近15年的老会员,他也在通过专门委员会的平台以及参政议政的各种渠道,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学术见解上升为有高度、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金红光,正和他的研究团队坚定行进在推动科学用能、科学发展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红光院士能源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发红光的蔬菜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先锋引领致富路
——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院士速递
两种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