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琳 杨 涛 潘洪洋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对于处在转型关键时期的山东省来说,分析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规律,凝练创新驱动模式,对促进山东省及国内高新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强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调研,山东省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由低级到高级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模仿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和自主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由于当前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层次不尽相同,所以处于这三个阶段的企业共同存在,并相互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现代产业已经形成一个全球采购、全球制造、全球研发与全球销售的供应链体系。山东省的部分中小科技企业利用与国内外知名专利商、工程承包商、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开展模仿创新,在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等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这一模式因要求较低,在山东省的中小科技企业中被普遍采用。模仿创新是中小科技企业接触先进技术的捷径,通过模仿创新,中小科技企业可以很大程度地规避在技术创新方面自身的劣势,规避研发的高额资金投入。
图1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层次
模仿创新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中小企业在没有合作机会的情况下,一般难以开展创新活动。总体来说,模仿创新虽然是积累创新经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中小科技企业必须在模仿的过程中有创新的突破,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和借鉴,这关系到中小科技企业模仿创新成果的含金量。如果在模仿之上的创新有较大提升,企业可以获得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一旦创新不得当,会得不偿失。因此,对于自主研发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科技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与国内外知名专利商、承包商合作的机会,拓宽业务,加强模仿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消化吸收水平,学习模仿核心技术,进一步扩大科研成果范围。
合作创新模式主要是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做法,在高新科技领域被广泛应用,合作双方以合作进行研发为主,并进行相应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国内的科技企业,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合作创新:一是进行科研成果的专利权许可,将其自主研发的技术转让给其他公司,获取一定数额的技术转让费;二是科研成果发明人利用自己的发明,面向其他企业筹集资金创办公司;三是将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相结合。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创新实力较弱,选择合作创新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稳妥。
合作创新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制度缺位,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之间关系不明,在合作过程中,还无法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一方面是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和政策性标准;另一方面是权益如何在各参与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分配,投资风险分担机制的不成熟也成为影响合作创新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企业需要提前、准确预测风险,并建立、健全法律监督、保障机制,从而保证合作目标的实现;应该积极拓宽思路,拓展合作领域,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高校资源,积极联络政府、金融机构,在项目申请和项目资金配备上争取更多利益;充分利用资产(股权)并购、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手段获取相关领域的专有技术和许可,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增加公司专利技术实力。
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并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积累和突破。作为率先创新,自主创新具有一系列优点:一是创新主体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的发展,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二是一项自主创新往往能引致一系列相关的创新活动,带动一批新产品的诞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创新企业更早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四是自主创新产品初期都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有利于企业较早建立原料供应网络和牢固的销售渠道,获得超额利润。
自主创新模式也有自身的缺点:需要巨额的投入;风险高;自主创新持续时间长;市场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多,时滞性强。对于技术基础和技术积累不雄厚,没有长期投入准备的中小科技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的难度较大。山东省的大多中小科技企业,资金实力尚不雄厚,科研基础也较为薄弱,因此在自主创新模式的应用上,显然是处在较低层次的。
在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过程中,战略视野、资源能力和创新意识始终影响着处于不同层次的企业,在企业发展环境呈现网络化、国际化、多变化特点的今天,政府、市场、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左右着企业的战略视野、资源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此,课题组为山东省中小科技企业凝练了一种新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网络创新模式(见图2)。网络创新模式强调市场—科研—企业—行业—政府五个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密切关系、相互作用,每个因素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图2 网络创新模式
市场是创新的起点,也是终点,即创新的灵感来源于市场的需求,而创新的结果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失去了市场需求,创新便毫无意义。企业、行业、科研、政府都在关注市场需求,它们的创新意图、创新举措都来自于市场并必然要为市场服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探寻者、发起者,也是持续不断创新的推动者。企业发展初期的创新可以自己完成,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借助于科研机构的力量,而要持续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企业依托于行业,行业是企业的集合,也是持续创新生命力的体现。行业的动态变化是企业创新的风向标,并且行业整体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创新资源。政府是企业创新环境的营造者,企业是否拥有自由的创新空间,是否能够得到安全的创新保障,都有赖于政府。
科研机构是创新力量的源泉,它们的专业能力为创新提供了活力,当然这种活力也着眼于市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进行成果转化,并为行业发展服务。同时,科研机构能够将知识资本化,政府鼓励起源于科研成果的新公司成立,发挥着行业引领的作用。
政府决定了市场创新的氛围。政府鼓励创新,则各环节创新活力四射;政府陈腐保守,则各环节不思进取死气沉沉。政府是市场的服务者,也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政府为企业、行业和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履行着监管义务。
综合来看,市场、企业、行业、科研和政府是当前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五种影响力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来选择创新的具体模式,而网络创新模式构建了普遍适用于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新模式,要真正赢得市场、赢得竞争、持续发展,山东省中小科技企业要向网络创新转型,要遵循网络创新中五种力量的作用规律,并很好地加以利用。
根据对网络创新模式的分析,结合当前研究发现,山东省中小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普遍受到企业规模、经营机制、创新人才等内在因素的制约,同时由于长期处在创新发展的低级阶段,网络化思路欠缺,面对创新困难,意识不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保障中小科技企业较好地利用网络创新模式,并通过网络创新改善当前的创新困难,政府须从以下五个方面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帮助,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创新模式的保障措施
企业主是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者,同时也是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因此,提高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网络意识对企业的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行业形势和市场动态,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先进的知识和科研信息;政府要针对企业进行最新政策及成功案例的宣讲或研讨,锻炼企业政策敏感度和网络化思维方式;定期举行科技创新竞赛或头脑风暴会议,发散企业员工思维,提高网络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只有企业主和员工都具有网络化的创新视野,企业的创新思维才能开阔,企业的创新成果才能高效实用,企业才能真正感受到创新驱动。
政府应建立中小科技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库,并在中小企业中广泛传播;政府要依托基层工商联或中小企业局为中小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现代企业制度是大势所趋。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动性。山东省的中小科技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该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在自身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组织形态等是中小科技企业内部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灵活、高效的合作团队和学习型组织,激发创新的动力和效率,是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中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中小科技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内部动力、运行和发展机制,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
政府应加快户籍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为人才流动扫清障碍;要为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创新用人形式提供政策保障;要尽快创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要为中小科技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信息帮助和政策扶持。
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逐步增加企业研发费用;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要逐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机制,更要优化项目,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寻求以点带面的突破。
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中介作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中小企业“产学研”的合作搭建平台。为改变多数中小科技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档次处于中下游情况,政府应引导企业,特别是上规模的中小科技企业,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争取主导产品围绕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为长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政府要保障企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重视专利战略与品牌战略的实施,以从根本上提高山东省中小科技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
[1]张向阳、张长生: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实证调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9).
[2]黄乔坤: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施放: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动力驱动系统构架[J].经济论坛,2013(2).
[4]张炜、杨选良:自主创新概念的讨论与界定[J].科学研究,2006(6).
[5]赵钎:中小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
[6]张全有: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7]苏竣、姚志峰:孵化器的孵化——三螺旋理论的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
[8]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