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然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在哪儿?
○文/刘 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延续和贯彻了2013年农村工作会议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调,有不少新看点值得关注。
会议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人民日报》在24日发表的社论中也指出,破解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制约,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在具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六项工作中,也体现了顶层设计、多方联动的思路。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中,要“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农业本是传统的第一产业,今年会议却提出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这就是专家说的“第六产业”(1+2+3=6),凸显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表明农业不仅只有单纯的农作物生产价值,还可以向农产品加工、运销、流通及休闲观光服务业延展产业链,使农业呈现出综合型、复合型价值,得到多重的利益回报。“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韩等国已探索出比较成功的经验,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会议还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顶层设计,抓好试点试验,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在会议出席人员和会议安排上,在过去10年相比,也属于较高规格,国务院一正两副三位总理均参与了本次会议。从会议安排来看,从2002年至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基本每年都会邀请4到7个省的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而今年有所不同,地方同志不再发言,而是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8个国家部委负责人发言,这在近年来也属首次。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
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
虽然“人的新农村”是本次会议的一个新表述,但以人为本的要求却贯穿在整个会议精神中。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工作中,会议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在农村建设的工作中,会议要求,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会议还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会议强调,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造就一支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人民日报社论中也指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法治保障。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领域,要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