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茹
堤防建设中生态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王 茹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水利局,江西 吉安 343000)
施工者在进行堤防的建设时周围的生态环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文章通过对堤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对生态堤防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减少对岸坡等周围环境的破坏。
堤防建设;生态问题;解决对策
堤防建设有利于水资源充分的利用,并且防洪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传统的堤防建设中大多数的建设者关注的只是堤防的功效,很少考虑到对河流的生态的破坏,这就为人类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要求在进行堤防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1 生态堤防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堤防的建设作用就是及时的调节水量,确保防洪、泄洪。通过在丰水期及时地将渗透到堤防内部的水进行存储,确保河流顺畅流通,降低水灾发生的概率;在枯水期将河流放出或者是避免河流由于干旱造成的干涸降低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堤防在建设中经常使用混凝土进行河岸的防护就会阻碍河道内部分水流的流动导致河道水流生态发展不平衡,因此为了确保河流的通畅,河道内正常生态的发展就要进行生态堤防的建设。
1.2 打造具有自净能力的生态堤防
堤防建设中为了确保河道内生态环境的自然和谐发展要加大河道内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通过小环境内自身能量、物质循环确保生物物种的稳定有序发展,通过水生植物的保护养殖可以将生态堤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起到净化水质、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
2.1 护岸硬化破坏了生态环境
堤防建设中的岸坡是小环境进行生物和自然界进行能量和物质流动的通道,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生物链的发展起到流通的作用。在堤防的建设中通常是使用浆、干砌石和混凝土,虽然是对岸坡的保护但同时也导致了整个坡面的硬化,不利于岸边植物的生长和岸边生物的发展。建设中通过硬化画面会导致周围的植物死亡,同时对周围动物的栖息、产卵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2 规则的堤防体型与岸坡破坏了生态环境
堤防的建设中建设者往往设计的堤防的形状是大同小异的,在建设施工中为了更好确保堤防受保护面,将堤防的体型设计为整齐划一的斜面或者是整齐的直立面,并且堤防中的浅滩、河床也被建设的平整、平直,整齐划一的堤防的造成除了会对周围生物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影响河流发展中自然的美感。
2.3 规则的河道破坏了生态环境
“裁弯取直”的方法在河流堤防建设中经常会用到,这样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但是将自然的河道修整成笔直的河道会阻碍河流的自然的发展和流动,在洪水来临时也不利于河流水分的流动,原本弯曲分叉的河流有助于河流内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虽然笔直的河道有利于工程的施工但是对河道内的动植物有着很大的破坏性,会破坏动物自然发张的规律,并且地方建设中用的水泥、混凝土不利于动植物养分的吸收。
2.4 片面追求保护面积的最大化
堤防的建设追求最大化面积原则,这种做法既浪费了资源,还对岸坡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施工者在进行堤防建设时无论是针对浅滩还是深潭都采取先填平然后设计出规则的梯形、矩形,这种设计将堤防的面积扩大很多,一是浪费了资源;二是将破坏的面积扩大,另外将天然河道的形状也破坏了。此外,施工者在施工之后对废弃料处理不当,对废弃的石料和渣滓处理过于简单;施工之后对周围的土壤的剩余利用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岸坡边的植物没有保护好为今后施工地段发生水土流失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3.1 工程案例——生态堤防设计
某市的生态堤防建设工程在堤防的设计、生态的保护方面都为我国生态堤防建设提供了范例,如图1所示。生态堤防的建设是基于满足该城市防洪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生态、旅游和城市景观的多种需求,符合当今堤防生态建设的理念,同时该建设工程将城市规划中的道路建设也纳入其中,堪称生态堤防建设的典范,下面就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图1 某市的生态堤防建设工程示意图
该生态堤防是基于生态岛建设基础之上的,生态岛总面积大约为200hm2,周长为7.2km2,四面环水,通过生态堤防的建设既可以起到有效防洪的作用,还可以将生态堤防作为休闲区,该设计将生态岛、生态堤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生态堤防在西北方向有仓头水道,东南方向有官洲水道,两者结合下接前航道、后接后航道,方便水流的流动。图1属官州水道,为生态堤防的主要断面形式,堤段总长 5515m。堤顶高程 3.3m,顶宽为环岛路路宽,没有设置二级平台,而是通过25~35m宽度的一级平台进行斜坡的连接构成。
3.2 解决堤防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施工单位在进行堤防的建设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尽最大可能保护岸坡的生态环境,施工单位通过方案的实施确保降低岸坡周围三废的污染。施工者针对出现植被破坏的可能或者水土流失的可能要做好施工之后的善后工作,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工程建设完工之后要将现场遗留的混凝土的废料、残渣及时的清理,免遭二次污染,并及时将围堰拆除,使施工场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正常。
3.3 设计符合河道特点的堤线、堤型
施工者进行堤防的建设中结合当地地质环境设计出远离岸坡坡顶的建设的方案,确保在泄洪时有足够的断面来维持堤防的稳定。在进行堤防主体的建设时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和地貌,另外还要分析河流的整体情况,根据当地的防洪标准严格执行堤防建设方案,确保岸坡的自然状态不被破坏,确保堤防的安全。施工者和设计者在堤型的选择过程中,一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可靠;二是确保生态环境受到尽可能小的破坏。另外尽量避免为了扩大保护的面积而将堤防线过分靠近岸坡。
3.4 重视岸坡防护
传统的堤防建设一般都是采用混凝土等硬处理措施来进行岸坡的防护,这就对岸坡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引进,越来越多的工程施工者正逐步采用软处理措施,在进行河道渠化的同时也对岸坡的生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岸坡的动物、植物可以免遭施工带来的破坏。
通过“软处理措施”的应用可以让周围的土壤免遭雨水的侵蚀;岸坡的土壤会免遭动物踩踏或者是机械耕作造成的土壤的破坏和疏松;同时会考虑到在不同表现方式下免遭滑坡和崩塌导致的土体运动,另外还可以避免土壤的疏松和被径流搬运、冲刷。施工者通过对岸坡植物的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从而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为更多的动植物提供生物栖息的场所,确保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通过一些新方法的运用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建设者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为解决堤防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保障措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堤防建设的可续发展。
[1] 夏伟.堤防建设中生态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水运,2012(03).
[2] 韦荫新.论堤防建设的生态问题及对策[J].人民珠江,2007(s2).
[3] 王立春,韩玮.浅析堤防建设的生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10.3969/j.issn.1008-1305.2014.03.023
TV871
B
1008-1305(2014)03-0063-02
王 茹(1977年-)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