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蕾 曾伟 金民东 陈尘钟 雨师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珠江—恩平组成岩相划分
张静蕾 曾伟 金民东 陈尘钟 雨师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成岩相的划分和命名至今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从浅层珠江组到深层珠海组、恩平组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研究,首次以成岩阶段(环境)、成岩作用种类、具体成岩作用类型对成岩相进行相、亚相、微相划分,指出了各成岩微相的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
储层 成岩阶段 成岩相 微相划分
珠江口盆地在经历20多年的勘探后,浅层有利勘探目标已钻探完毕,勘探重点转向深层,但深层成岩作用强烈,储层物性较差,如何划分成岩相、如何在深层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带成为深层油气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成岩相定义虽然不同研究者表述不一,但基本都涉及到成岩环境、成岩作用、成岩产物等内容[1-3],总的来看,认识分歧不是很大。但对成岩相的划分原则和命名至今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集中看来可分为根据岩石矿物成分进行划分[4-5]、根据主要成岩事件进行划分[1,3,6-7]、根据成岩作用差异导致的现今孔渗条件进行划分[8]、根据成岩环境进行划分[2,9]。成岩相与沉积相一样,应该有亚相、微相的进一步划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笔者拟用成岩阶段(环境)来命名成岩相,如早成岩相、中成岩相、晚成岩相等;以某成岩阶段大的成岩作用类型来命名亚相,如溶蚀亚相、胶结亚相、压实亚相等;用具体的成岩作用来命名微相,如颗粒溶蚀微相、方解石胶结物溶蚀微相、石膏胶结微相等。
珠一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中,为新生代古近纪开始发育的单旋回断陷—坳陷盆地,其中自下而上发育恩平组、珠海组、珠江组等地层,恩平组为河流—湖泊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上部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与浅灰、灰色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薄煤层;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夹灰色泥岩。珠海组和珠江组均为河控型三角洲—滨岸的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珠海组上部以灰色砂泥岩互层为特征,下段以浅灰色砂岩为主;珠江组中上部为深灰色大段泥岩夹砂岩,中下部主要为浅灰色灰质砂岩,下部为大套浅灰色砂岩。恩平—珠海组埋深一般大于3000m,称为深层;珠江组埋深一般小于3000m,称为浅层。
2.1 成岩阶段划分
根据样品分析,按照SY/T5477-2003看,珠江组储层成岩阶段大多处于早成岩B亚期,少数处于中成岩A亚期;珠海组储层一般处于中成岩A亚期,少数处于早成岩B亚期;恩平组储层大多处于中成岩A亚期,少数处于中成岩B亚期。
2.2 成岩演化序列
储层中各成岩阶段发生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见图1,在早成岩B亚期,压实作用强烈,无铁方解石胶结作用,绿泥石环边和菱铁矿环边胶结作用发
育,有弱的石英加大。在中成岩A亚期,压实作用减弱,压溶作用增强。由于有机质成熟,产生大量有机酸和CO2[10],溶蚀作用强烈。该亚期晚期,高岭石、石英和铁方解石胶结物发育,并出现石膏胶结物。在中成岩B亚期,石膏胶结物发育,石英加大进一步增强,高岭石胶结物、铁方解石胶结物继续发育。
图1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与成岩演化序列图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数据,研究层段储层共划分为两种成岩相、6种成岩亚相、7种成岩微相,各成岩相的岩石学特征及孔隙特征见表1。
3.1 早成岩相
早成岩相发生在埋藏较浅的有机质未成熟—半成熟的成岩环境中,可进一步划分为弱成岩、早期胶结和早期压实3个亚相。
3.1.1 弱成岩亚相
成岩作用弱,岩石疏松,未成岩(图2A)。镜下观察颗粒多为点接触,偶见少量早期无铁方解石胶结物斑块,个别石英有微弱加大现象,零星见有鳞片状高岭石充填粒间,胶结物总量小于1%。储层原生粒间孔隙很发育,面孔率为25.11%。
3.1.2 早期胶结亚相
可进一步分为方解石胶结、绿泥石环边胶结和菱铁矿环边胶结3个微相。
1)方解石胶结微相
成岩作用以强烈的早期方解石胶结作用为特征
(图2B),方解石胶结物含量一般在25%左右。这种方解石胶结物不含铁,在阴极射线照射下发亮红光,形成时间早,5个样品包裹体均一温度小于70℃,并常见其夹于松散的弱成岩亚相之间。由于大量早期无铁方解石胶结物对原生粒间孔隙的严重充填,储层孔隙不发育,仅见有少量粒间孔、生物体腔孔和溶模孔,且连通性很差,平均面孔率为4.66%。
表1 成岩相划分及特征表
2)绿泥石环边胶结微相
主要成岩作用为绿泥石环边胶结(图2C、2D),其他成岩作用很弱,岩石较疏松,半固结。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含量一般在2%左右,偶见少量早期方解石胶结物斑块,未被绿泥石环边包裹的石英颗粒有出现加大的现象。环边状绿泥石胶结物一般为早成岩阶段的产物,在颗粒接触处仍有分布。它对原生粒间孔隙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有效地防止石英增生,延缓石英的胶结[11-12],因此该成岩微相储层孔隙较发育,平均面孔率为22.69%,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少见粒内溶孔。
3)菱铁矿环边胶结微相
主要成岩作用为微晶菱铁矿环边胶结(图2E),其他成岩作用很弱,岩石较疏松,半固结。微晶菱铁矿环边胶结物含量一般在3%左右,未被菱铁矿包裹的石英颗粒有出现加大的现象。菱铁矿环边胶结物形成时间早,在颗粒接触处仍有大量分布。与绿泥石环边一样,它也能阻止石英加大,保护原生粒间孔隙[11],因此该成岩微相储层孔隙也较发育,平均面孔率为21%,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少见粒内溶孔。
3.1.3 早期压实亚相
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其他成岩作用很弱(图2F)。对于杂基或塑性岩屑含量高的岩石,早期压实作用就能使原生粒间孔隙迅速减少,岩层很快处于封闭系统[13],孔隙水交换能力弱,造成其他成岩作用很难发生或很微弱。由于泥质杂基或塑性岩屑含量高,压实作用强烈,储层孔隙不发育,平均面孔率为6%,主要为杂基内微孔。
3.2 中成岩相
中成岩相发生在埋藏较深的有机质低成熟—高成熟的成岩环境中,可进一步划分为溶蚀、溶蚀—胶结和紧密压实3个亚相。
图2 珠一坳陷碎屑岩典型成岩相特征图
3.2.1 溶蚀亚相
根据被溶蚀的物质组分,可进一步划分为颗粒溶蚀、方解石胶结物溶蚀、杂基溶蚀等微相,研究层段主要为颗粒被溶蚀,因此仅划分出颗粒溶蚀一个微相。颗粒溶蚀微相成岩作用以长石颗粒的强烈溶蚀为特征(图2G),胶结、充填物少,有少量的铁方解石、高岭石胶结物,含量小于1%,石英加大较弱,石英胶结物含量在1.5%左右。该微相储层物性较好,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平均面孔率分别为8.98%和8.22%,总面孔率达17.2%。
3.2.2 溶蚀—胶结亚相
颗粒溶蚀作用较强烈,但石英、高岭石、铁方解石、硬石膏等晚期胶结物也较发育,根据胶结物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颗粒溶蚀—硅泥质胶结、颗粒溶蚀—硅钙质胶结和颗粒溶蚀—硅膏质胶结3个微相。
1)颗粒溶蚀—硅泥质胶结微相
成岩作用以长石颗粒的溶蚀作用及石英和高岭石的胶结作用为主(图2H、2I)。长石颗粒溶蚀后,如果孔隙水交换不畅,或埋深进一步增加,很容易造成石英和高岭石的沉淀,2个摩尔的长石经溶蚀后将产生1个摩尔的高岭石和4个摩尔的石英[14-15]。根据189个石英胶结物样品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80%的样品均一温度为100~130℃,主要形成温度与有机质成熟或溶蚀作用温度范围一致,表明石英和高岭石胶结的主要物质来源为长石的溶蚀。该成岩微相石英胶结物和高岭石胶结物平均含量分别为4.6%和2.13%,储层物性较差,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平均面孔率分别为5.94%和5.69%,总面孔率为11.63%。
2)颗粒溶蚀—硅钙质胶结微相
成岩作用以长石颗粒的溶蚀作用及硅质和钙质胶结作用为主(图2J),溶蚀作用后出现了较强的石英加大,之后又有较多的铁方解石胶结物。石英胶结物含量平均为3.73%,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平均为4.13%。该微相储层物性差,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平均面孔率分别为4.65%和4.85%,总面孔率为9.5%。
3)颗粒溶蚀—硅膏质胶结微相
成岩作用以长石颗粒的溶蚀作用及硅质和膏质胶结作用为主(图2K),溶蚀作用后出现了较强的石英加大,之后又有较多的硬石膏胶结物。石英胶结物和硬石膏胶结物含量分别为4.65%和5.63%,其他胶结物少。该微相储层物性差,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平均面孔率分别为5.42%和3.23%,总面孔率为8.65%。
3.2.3 紧密压实亚相
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其他成岩作用很弱(图2L)。相当于早期压实亚相的进一步压实压溶,由于埋藏更深,压实压溶作用更强烈,岩石孔隙更不发育,平均面孔率为3.77%。这种成岩亚相主要见于杂基或塑性岩屑含量高的岩石中。
1)根据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标准,珠一坳陷珠江组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亚期,珠海组和恩平组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A亚期,少数处于中成岩B亚期。
2)浅层珠江组储层主要为早成岩相,包括弱成岩、早期胶结和早期压实3个亚相,早期胶结亚相又分为方解石胶结、绿泥石环边胶结和菱铁矿环边胶结3个微相。深层珠海组和恩平组储层主要为中成岩相,包括溶蚀、溶蚀—胶结和紧密压实3个亚相,溶蚀—胶结亚相又分为颗粒溶蚀—硅泥质胶结、颗粒溶蚀—硅钙质胶结和颗粒溶蚀—硅膏质胶结3个微相。
[1]陈彦华.成岩相—储集体预测的新途径[J].石油实验地质,1994,16(3):274-280.
[2]裘怿楠,薛叔浩.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65-169.
[3]许怀先,陈丽华.石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66-171.
[4]Aleta A. Mineralogical descriptions of the bentonite in Balamban, Cebu Province, Philippines[J]. ClayScience, 2000,11(3):299-316.
[5]Liu Jia, Han Chunrui, Wu Jianzheng, et al. The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meteoric diagenesis in Pleisto⁃cene reef limestones of Xi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J].Ae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8,16(4):71-77.
[6]申艳,谢继容,唐大海,等.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29(3):21-25.
[7]张庄,曾伟,杨西燕,等.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6):13-16.
[8]邹才能,陶士振,周慧,等.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5):526-540.
[9]楼章华,蔡希源.松辽盆地北东区扶杨油层孔隙流体地球化学与砂岩成岩相研究[J].地质学报,2002,76(4):557-564.
[10]Surdam.R.C.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 and sand⁃stone diagenesis[J]. AAPGBull,1989,73(1):356-361.
[11]Heald.M.T.and Larese.R.E.Influence of coating on quartz cementation.Diagenesis of sandstone:cement-po⁃rosity relationships[A].SEPM reprint series,1979,No9:75-93.
[12]Edward.D.P,Richard.E.L.and Milton.T.H.Clay coats: Occurrence and relevance to preservation of porosity in sandstones.Origin,diagenesis,and petrophysics of clay minerals in sandstones[A].SEPM special publication,1992,No47:241-254.
[13]Stonecipher.S.A.and May.J.A.Facies controls on early diagenesis:Wilcox Group,Texas Gulf Coast.Prediction of reservoir quality through chemical modeling[A]. AAPG Memoir,1990,No49:25-43.
[14]Michael.J.H and James.R.B.Volumetric relations be⁃tween dissolved plagioclase and kaolinite in sandstones: implications for aluminum mass transfer in the San Joa⁃quin basin,California.Origin,diagenesis,and petrophys⁃ics of clay minerals in sandstones[A].SEPM special publication,1992,No47:111-153.
[15]Knut.B.and Per A.Clay minerals in north sea sand⁃stones.Origin,diagenesis,and petrophysics of clay min⁃erals in sandstones[A].SEPM special publication,1992,No47:74-79.
(编辑:卢栎羽)
B
2095-1132(2014)03-0005-04
10.3969/j.issn.2095-1132.2014.03.002
修订回稿日期:2014-05-21
本文得到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矿产普查与勘探”(编号:SZD0414)的资助。
张静蕾(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沉积与储层地质。E-mail:3735452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