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花来养——香囊随身带,健康里面藏
文/吴大真
每逢端午节,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外,还要佩戴香囊。佩戴香囊不仅仅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农历五月(也就是端节前后)多阴雨天,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旧时人们认为这个月诸事不吉,称之为“恶月”。古人认为,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在这个疫病萌发的时节,古人为了确保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拴在衣襟和肩衣上。
香囊常用的是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苍术、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将这些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挂在门口。做香囊选用的中药,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并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纯正、持久,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蛇虫闻之远遁,可以减少传染源。而吸入或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可起到开泄腠理、活血化瘀、宣畅肺卫、平衡阴阳的作用。不仅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的作用,还可避瘟、防病。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在中国古代,用“香”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
丁香是各种香囊配方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药材。对于胃病患者,这里推荐几个制香囊小方子。取丁香、木香、砂仁、高良姜、藿香、干姜各等量,研成细面,装入布袋制成香囊,固定在脐部,可起到理气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寒凝气滞腹痛等。
对于脾胃虚弱的胃炎患者,可用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白芷,花椒等分制成香袋,放置在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穴处即可。
对于食欲缺乏的患者,也可以在身边放个香囊。因为香囊里中药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能够增强食欲。
香囊的适用人群很广,老人随身佩戴香囊,香囊中的芳香气味被人体吸入后,能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使用香囊时要注意防水、防潮,孕妇慎用。若直接接触皮肤而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可取下香囊,将其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局部皮肤外搽皮炎平或氟轻松(肤轻松)软膏即可。
妈妈传给我的饮食秘方——何香猪肚汤调理胃病效果好
文/陈允斌
得了慢性胃病是个很麻烦的事,吃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有时候发作起来还很痛苦。妈妈教给我一个调理慢性胃病很灵的药膳方,一般的胃病吃几次就会觉得有效果。
妈妈用这个方子给人调理过。其中一位中年女性特别典型,她的胃病是从小得的。每年秋天,天气转凉时,必然发作,几十年来,年年如此。发作时胃痛不止,有时吐酸水,有时又恶心呕吐,茶饭不思,十分痛苦。吃了这个药膳一个月后,困扰了她半辈子的胃病减轻不少,加之特别注意养胃,从此以后到换季的时候再也不用受罪了。平时偶尔有几次有胃不舒服的现象,让她喝点热热的糖醋水下去,马上就没事了。
这个药膳是用何首乌茴香炖猪肚,我们称之为何香猪肚汤。
原料:小茴香籽30克,生首乌60克,猪肚一只。
做法:把小茴香籽与生首乌放入猪肚内,用棉线把猪肚缝合起来。加冷水下锅,用大火烧开后,再转小火炖熟。切记不要放任何调料。
服法:吃肚喝汤,如果不怕苦,连首乌一起吃更好。小茴香籽不用吃。炖一只猪肚分两天吃完。一个星期炖一次,身体感到舒适为止。一般的胃病连吃三个星期,身体就会感觉很舒服了。
注意,要用砂锅炖,因为何首乌忌铁器。另外,调理期间不要吃萝卜,以免影响效果。
胃病有不同的种类和表现。有的是胃酸分泌过多,有的是分泌过少,还有的是分泌失调,时多时少。但除了胃火炽盛的类型之外,只要是慢性的胃病,这个药方基本上可以通用。因为它的调节机理是激发胃的自愈能力。
胃喜温恶寒,小茴香散寒暖胃,大补肾阳,能从根本上改善虚寒体质。
生首乌能去毒消肿,促进溃疡愈合,又能补虚补血,调节胃的功能。
猪肚的作用也很重要。一是提供营养,补益中气;二是调和药性,保护肠胃;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引药归经,猪肚是入胃经的,使茴香和首乌的药性能够直达病灶。
慢性胃病,从西医的角度解释,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茴香和首乌,都有杀灭病菌的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看,长期的慢性胃病多由寒凉伤胃、脾胃虚寒、肝气犯胃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茴香既发散寒气,又温煦脾胃,而首乌入肝经,祛肝风,补肝血。
所谓的肝气,多半由不良情绪引起。而绝大多数的胃病,都跟情绪有很大关系。胃神经官能症的人最典型,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一生气或者紧张就会胃痛,这就是肝气犯胃。
大部分的胃病,其实都是心病。在调理期间,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能生气,否则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上面的这个方子,一定要用生首乌,效果才好。因为首乌在其中不仅起补的作用,也起“泄”的作用,用制过的首乌就没有这个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