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其
【摘 要】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很少和数学联系起来,而现今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单单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困惑;数学阅读特点;数学阅读策略;数学阅读方法
古人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之说。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是不足的,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探索数学学科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一进入必修一的函数部分的学习就感到困惑了,包括一些成绩好的同学都是如此,认为自己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认真独立完成了,课本上的知识也背得滚瓜烂熟,老师介绍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掌握了,但是一遇到题目,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这些困惑就像传染病一样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问题无法独立正确地读懂题意,不能提取完整、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老师在备课时已经把课本的内容进行提炼,通过自己的语言展示给学生,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知识产生的过程,只是被动的接受,因此对知识的感受不深,理解有限。本期期末复习时针对以上困惑,我对教学方式作了调整,改以往的题海战术为阅读教材,回归课本。通过检测,这样调整的效果很明显,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读书的习惯也在逐渐养成,学习数学的困惑和迷茫也得到破解。
二、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根据分析,数学阅读具有以下这些特殊性:
1.数学阅读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能够正确的理解数学符号、图形符号、数学术语所表达的含义,明白每一步推理的根据,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术语、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例如解三角形的一道题目:已知△ABC中,B=45°,AC=,cosC= 。①求BC边的长;②记AB的中点为D,求中线CD的长。在给定的数学材料中,首先要根据所给的符号语言翻译成图形语言,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先用正弦定理求出AB边的长,再用余弦定理求出BC边的长,最后用余弦定理求出线段CD的长。完成这道题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学阅读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具体步骤是什么,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要求记忆、理解、分析、归纳、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弄懂含义。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或者概念和定理,就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应用的前提条件,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推理严密,步步有据。例如等差数列的定义:对于一个数列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和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在理解定义时,要注意限制条件“从第二项起”,“同一个”,差是“每一项和它前一项的差”。有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注意到了差,而没有注意到谁和谁的差,还有的学生术语表述不够准确,往往叙述为“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如此一来就和正确的定义“差之千里”了。因此数学阅读必须认真,勤思多想。
3.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
数学通常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它是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理和定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需要数形结合,再转化为符号语言达到理解的目的。
三、培养“数学阅读”的策略
教师要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学生最为薄弱的应用题,更应把数学应用题的阅读指导当成一个重要课题加以探索研究。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如果学生带着一些新颖而有趣的问题去阅读,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而成为知识获得的积极参与者。但学生对阅读的对象如果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就会对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因此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播放“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上空以及绕地球旋转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飞船是绕地球做什么轨迹运动,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椭圆,接着马上提问椭圆的轨迹方程怎么求呢?于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材。 通过这样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有趣的和有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阅读教材能力的培养,不少数学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才翻开数学课本。建议在每节数学课上能否设计至少5分钟数学阅读环节,让学生读教科书上的定义、定理或总结的规律等,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在学习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的基础上,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并及时阅读理解和弥补。
(2)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作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例如在讲授新课时,应该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的阅读,并画出概念、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细细品味,深刻理解其中含义。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问题,例如:去掉某个词行吗?把某个词换成其它词行吗?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要点、难点,读出所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教师应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等认知活动。可通过勾画关键词,加入旁白注解,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不同的意义,以加强重点和关键,形成自己的阅读语言。
四、培养“数学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时抓关键词。数学问题中的关键词反映了数学题目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关键词的反复阅读与分析,可以迅速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在数学阅读时学会筛选和提炼信息,整合知识。在阅读数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与周围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中筛选和提炼信息,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3)指导学生做好数学阅读笔记。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或费解的问题可以先记下来,以便集中突破,同时也可以记录下处理问题的想法。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不断进行总结和提炼,使所学的知识不断融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阅读能力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技能,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习数学新知离不开阅读,数学复习也离不开数学阅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只有抓住数学阅读的基本特点,善于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才能体现数学阅读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关注数学阅读,培养良好习惯》.数学大世界,2011
[2]夏静珍.《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探析》.数学之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