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湿地保护管理考察

2014-02-16 07:12李清余国雄
云南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态

□ 李清 余国雄

台湾湿地保护管理考察

□ 李清 余国雄

参观展室

为学习和借鉴台湾在湿地资源保护、恢复、监测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应台湾中华造林事业协会的邀请,经云南省台办批准,云南省林业厅组织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大理州、德宏州、迪庆州林业局的相关人员一行13人,于2013年12月11日至19日,赴台湾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习考察。期间,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台湾中华造林事业协会、台湾湿地保护联盟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在他们的协调和安排下,实地考察了台湾日月潭湿地、奥万大森林公园、虎尾农博湿地、台江国家公园、洲仔湿地公园及新北市湿地故事馆。通过现场参观、座谈、查阅资料、交流提问、边看边议等形式,了解和学习了台湾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和经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感触颇深,启发较大。

一、台湾自然资源概况

台湾地区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人口密度大。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侧,属亚热带,雨量丰沛,全年平均年雨量达2500 毫米,相对湿度达80%左右,生物资源相当丰富。从平原、丘陵至中部高山,同时呈现出热带、温带和亚寒带的植物景观,是不同生物区系的过渡带,物种南北迁移的桥梁。台湾丰富的植物群系,为动物的繁衍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兼以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100公里,介于水陆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由于盐度与水位的变化,营造出特别的动物栖息地环境。在此生长的生物,有许多特别的构造与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受岛屿地理隔离的影响,生物的歧异度相当高,创造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台湾地区物种聚集度高,陆地面积仅占全球0.25‰,却有全世界10%的鱼种、5%的鸟种,其它昆虫、哺乳类、爬虫类动物及植物等均占1%以上。

目前,台湾有重要湿地100处,总面积5.7万公顷。这些湿地是台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永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台湾湿地具有3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类型多样。台湾从沿海到内陆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不同的地区,构成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根据1975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台湾的湿地分为22 种类型。

二是单块湿地面积不大,但生态地位重要。台湾湿地从数公顷至数千公顷,面积都相对较小。由于位于全球关键的水禽迁徙通道,共有52处“重要野鸟栖息地”,每年有近400种水禽在台湾停歇、越冬栖息。

三是湿地动植物十分丰富,特有比例高。目前约有1067种湿地植物,约为全台湾植物种数的1/4。仅低等植物蕨类种类就高达约800种,其中有55种特有种,146种为分布范围狭窄的稀有种。台湾沿海红树林种类歧异度最高,在四草湿地就有台湾所有的4种红树林:水笔仔、榄李、五梨跤和海茄苳树林。湿地动物种类多,鸟类有500多种,其中包括15种特有种和黑面琵鷺、隼、唐白鷺等珍稀水鸟;33种青蛙、蟾蜍等两栖类中有特有种10种;160种淡水鱼类中,有20种台湾特有种。

台湾与云南有相同的纬度,生态环境条件与云南较相近,具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物种,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但在湿地保护方面却走在云南前列,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湿地保护法律较为完善

历史上台湾湿地资源也遭遇发展带来的填土开发,倾倒垃圾、建筑废弃物、工业及生活污染等问题。近10年来,台湾对湿地保护和生态安全十分重视,先后出台《湿地法》、《国土计划法》、《海岸法》,合称国土三法,对湿地资源实行严格的分级分区保护管理,严格处罚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同时,违者还要接受1—8小时的环境教育课程。台湾还加大了湿地恢复力度,如高雄市,作为台湾工业发达的地区,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政府将位于市区的19块建设用地用于湿地建设,用近自然的理念,建成集公众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并形成高雄湿地生态廊道。通过恢复和保护,台湾湿地面积逐年扩大,生物种类增加,湿地资源逐步得到有效保护。

(二)宣传教育深入广泛

台湾在历史上也曾把湿地视为不重要且没有价值的地块进行开发。为让民众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台湾积极整合政府与民间资源,以实际行动推广湿地生态教育。鼓励学校开设湿地课程,带领学生进行湿地户外教学,感受湿地美丽,发现湿地秘密,并透过湿地探索与体验,学习关怀生命、珍爱地球。组织政府相关单位、生态界的学者专家、民间团体、校园湿地教育工作者等开展湿地教育论坛,深入探讨湿地教育的理念与内涵,构建湿地经营、管理与教育推广的平台,并通过论坛方式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学习,触发环境教育的新思维。台湾人工湿地除了具有净化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外,还是科普教育的场所。在学习考察中,我们发现台湾通过自然环境向民众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为学生普及湿地保护的知识。

这次学习考察新北市湿地故事馆和奥万大森林公园的自然科学中心,我们感受到台湾对环境保护宣传投入较大,有面对学生的多媒体教室、3D影院、电子光控照像、电子触摸简介屏、电子树种简介、电子声音环境动物识别系统等,内容设计精细,针对性强,科学性与娱乐性结合得很好,比较人性化,很直观地将湿地保护知识传播到广大民众中。新北市湿地故事馆通过模拟大汉溪河道生态廊带及湿地, 将大汉溪河廊岩壁至河口感潮的丰富生态相予以浓缩呈现,让民众在艺文特区内聆听水与绿交织而成的乐章,了解大汉溪湿地的成果,学习湿地知识,引领参观者循着溪流的发源地到河口的旅程,近距离观察自然生态奥妙之处。湿地故事馆还设有湿地小设计师互动区,为学生提供湿地设计小图案,创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湿地。奥万大的自然科学中心是台湾中部地区学生进行户外学习首选场所,截止2012年,自然科学中心5年时间共接待学生3.2万人次,中心教师均取得台湾环保署“环境教育人员”认证。为服务更多的群体,开发了多元活动方案,寓教于乐,引导学习者走入山林、亲近自然,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通过体验、探索,培养环保意识,唤起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三)社团组织及志工参与度高

台湾湿地保护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社会大众。台湾湿地保护联盟是致力于湿地经营管理的社团组织,从2000年开始进行官田水雉复育栖息地经营工作,认养高雄市洲仔湿地公园、台南四草高跷鸻保护区、高屏溪右岸高滩地、援中港湿地公园及半屏湖湿地公园,10余年来所经营湿地将近300公顷,成果斐然。理事长曾泷永直接购买一块湿地,委托湿盟经营。还通过认养、环境信托,甚至承租、购买重要湿地等方式参与湿地保护和公众环境教育。

台湾湿地保护联盟有许多在湿地保护中扮演着很重要角色的“志工”,他们义务整理资料,编印报刊,从事湿地研究和保护,当专业解说员,虽然分工不同,但无不兢兢业业,为保护湿地默默地奉献。在政策上,社会对“志工”有一定的激励机制,社会服务是中学的必修课程,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做8小时“志工”,有的公司则规定职员必须带薪担任一定时期的“志工”。通过赋税减免、补贴、奖励等措施对湿地认养、购买、捐助的企业、社团或个人进行奖励,使湿地保护得以持续。

(四)保护机制科学有力

台湾对湿地保护遵循优先回避、减轻冲击、异地补偿和生态补偿等原则,规定开发或利用行为经主管机关认定有重大影响导致湿地破坏的情况,则应采取一定措施纾缓开发和利用,避免对湿地资源造成损失。在重要湿地内生产、经营或旅游开发,必须按一定比率交缴经营收益作为湿地保护基金,用于湿地调查、保育等。另外,还要求开发者异地补偿一定的湿地。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

(五)十分注重以人为本

为保障民众权益,减少纠纷,台湾尊重湿地环境内既有的生活习俗及使用方式,包括农耕、养殖、渔捞、盐业、建筑等过去即已合法的行为,但私有土地权利人若要增设简易设施或变更使用面积,都必须取得主管部门许可。台湾将湿地保护与渔农林等产业发展相结合保护,一方面照顾了原渔、农民的生活,创造湿地产业收益;另一方面,以符合生态原理的方法来经营这些产业,如非资源消耗性的、有节制的自然体验式生态旅游,达到资源保护、永续经营目标。

(六)坚持近自然的保护恢复理念

台湾在湿地保护和恢复过程中,十分注重采用近自然的方法,以模仿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进行恢复和建设。如考察的高雄市洲仔湿地,它是由市政府将9.1公顷的建设用地交由社团(以志工为主)筹资建设、管理的都市湿地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建设精致,管理精细。一般的湿地公园,大多是以硬铺面、休憩设施、景观植栽等人类需求为主,忽略了其他生物所需要的栖息环境,造成都市中的生态较为贫乏、单一。而洲仔湿地从规划到建设特别注重生物多样性,坚持以自然生物的栖息需求为优先,采用近自然法来营造不同生物的栖息环境,尽可能将人为干扰降至最低。规划、建设了埤塘、湖泊、水岸、浮岛、滩地、漕沟等多样化的地形,来营造丰富的水域生态。在陆域生态里,配合多孔隙环境及不受人为干扰的多层次生态绿化,来营造小生物的多样化栖息环境,同时搭配台湾本土原生植物,以及诱鸟、诱蝶植物等多样植物。实行了分区管理,在旅客数量上进行总量管制。在台湾,洲仔湿地都市公园型态的改革和创新,不仅创造都会生态的典范,孕育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接受环境教育的基地。

湿地考察

二、建议

(一)切实贯彻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由于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效果。通过全面贯彻湿地保护条例,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严格处理各类破坏湿地资源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保护机制,树立科学保护的理念。

(二)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社会舆论是先导。目前我省湿地保护、合理利用等方面宣传和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不够,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省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是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要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同时,开发系列丰富而形象生动的科普宣教材料和素材。二是要通过“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三是要把湿地保护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使湿地生态科学和利用知识成为公共行政常识。四是要建立湿地保护宣传长效机制,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环境教育课和社会服务课程,将湿地保护作为重要内容纳入。

(三)激励社会团体和公众广泛参与湿地保护

目前,我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主要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虽然也有一些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到湿地保护中,但与湿地保护事业发展形势和需求相比,参与度不高。因此,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税收减免、冠名、补贴、奖励等措施,以及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湿地保护志愿者队伍,壮大民间湿地保护力量。

(四)加强湿地保护交流和合作

我省湿地保护工作起步晚,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滞后,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薄弱,难以适应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应加强与台湾在湿地保护技术和先进理念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开展人员培训,提升我省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能力。

(栏目编辑/何锐)

猜你喜欢
生态
持之以恒抓实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大营镇生态鸡
生态之旅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知”与“信”:《逃逸行为》的生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