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梅园植物景观营造

2014-02-15 09:13郑浙东
园林 2014年4期
关键词:横山梅园梅林

文·图 ◎ 郑浙东

郑浙东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与效益评估。

1.浒山山顶梅林,借助念劬塔的俯瞰效果,另有一番风味

无锡梅园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巨子荣德生(名宗铨,号乐农)始构于1912年,是中国四大梅园、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园林设计者借周围环境之胜,以植物造园为主,依梅园诗词典故产生意境,形成文脉;园林建筑多为地方风格的民族形式,别具特色。梅园除了以观梅花为主的景区之外,其他各处景区也或以植物景观为主题,或以植物景观为衬景,植物元素的重要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中国山水画论中也有“远观势,近看质”的提法,植物景观要动人心弦,不仅在宏观上要规划得当,在微观上更要做到精致,做到耐人寻味,这样才可成就一件优秀的作品。有的时候,细部环境的设计还能起到“牵一子而动全局”的作用,成为景观营造成败与否的关键。

2.朝南向的浒山山坡梅林,沿地形等高线种植了一长排美人梅,花期恰似一条粉色飘带,非常壮观

3.朝西向的横山山坡梅林,通过减少常绿背景植物的比重,以获得充足的光线

4.朝东向的东山山坡梅林,不同花色和花型的品种混杂种植,给人以星罗棋布之感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指导,伴随着诗歌、绘画艺术而发展,形成了以师法自然为途径的独特设计理论。无锡梅园的梅景规划与设计继承了这一传统理论体系,形成了区别于无锡地区其他公园绿地的植物主题景观。无锡梅园的植物景观细部设计紧紧围绕“赏梅”做文章,在统一主题中寻求各种变化,通过梅花与植物、山石、水体、建筑、道路等造园要素的精细配置串联出一系列的优美景观,带给了我们一些梅花配景手法的启发。

梅林

梅林向来是赏梅的最主要形式之一,无锡梅园依山植梅,主园路沿山而辟,沿路一圈共设置了四处梅林,梅花遍植于阳光充足的三个坡向。老梅园东山梅林,主景朝东,面积约8 550平方米;念劬塔下梅林,为山顶梅林,面积约1 560平方米;浒山梯田梅林,主景朝南,面积约11 100平方米;横山西坡梅林,主景朝西与南,面积约8 300平方米。梅林的梅花品种以单瓣、宫粉品种群为主,品种的配置更注重自然随机式的洒脱风格,白中有粉,粉中有红,相互掩映而熠熠生辉。少数区块为增加梅林景观的变化,采用了镶嵌式的布置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如浒山梯田梅林在山坡上沿地形等高线种植了一长排美人梅,因美人梅花期一般在其他品种群梅花之后,而且植株花繁色艳,每临花期,如一条粉色飘带,荡起一股花潮。

梅园品种的配置注重开花时间,同一区域连片栽植花期较为一致的品种,既不失欣赏梅林香海的壮观,又营造出梅花交替开花的季相景观,延长了赏梅期。

梅花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梅花凋谢后漫长的时期内全树观赏价值不佳,尤其是梅林景观失色最为明显,需要通过与其他植物的配置来增强梅景的可观性。这些植物材料包括以梅花为主景的背景植物和与梅花共同成景的观赏花木两大类。

梅花的背景植物材料以常绿植物为佳,常绿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梅花背景来突显梅花的花色之美,而且能使园景保持四季常青,不至萧瑟。陈俊愉先生就说过:“最好用苍翠的常绿树或深色建筑物为背景,方可格外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梅园内除梅之外,还广植桂花,成为全园的常绿基调,又弥补了秋景的不足。老梅园东山梅林配植了香樟、含笑;念劬塔下梅林周围配置了孝顺竹、桂花;浒山梯田梅林以香樟为背景,同时配置桂花、夹竹桃等;横山山坡梅林则以湿地松、圆柏等为常绿背景。在以梅花为主景的树丛组景中(如中门入口、横山入口、春满湖山、岁寒草堂等树丛),梅花也多以湿地松、香樟、桂花、石楠、含笑、厚皮香、八角金盘、毛鹃、沿阶草、麦冬等常绿植物为背景。

为展现梅景的变化,在适当位置的小景作调整,可以令人耳目一新,起到防止审美疲劳的特殊效果,同时又延伸了梅园的观花期。如梅花溪的梅花以点缀的方式为主,在空间由幽暗转为开朗之处,一小片的玉兰属植物为主景,梅花、东京樱花成为配景植物,明亮的白色调使空间宽阔感更加浓厚。横山山坡大面积种植梅树,在梅林北侧则以一组白色调的樱花为主景,鲜粉色的美人梅为配景形成了灿烂的繁花景观。梅园还大量使用蜡梅与梅花同时作为主景植物或者单以一组蜡梅作为主景来营造树丛景观(如中门入口、花溪入口、松鹤园等树丛),使梅园的冬季景观得以丰富。垂柳、碧桃、金钟花、云南黄馨等也都是梅园中常与梅花配植的植物材料,它们通过各自的观赏元素为梅园增添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梅园在梅林规划中还保留了一些造型奇特、独木成景的老树,如横山山坡的朴树、乌桕等,它们挺拔的身姿、苍劲的枝条与梅花的品性相契合,形成的景观效果也不错。

6.东京樱花与花期较晚的美人梅的配置,丰富了春季梅景的色彩,延长了梅园的观赏时间

7.横山梅林保留了姿态壮美的朴树,与梅花苍劲嶙峋的风韵相得益彰

梅花与山石的配置

梅花与山体相配,基本上是根据山体的走势,通过梅花片植形成梅坡、梅岭、梅谷、梅田等不同的效果。梅园山体地形较缓,除了浒山梅林形成梯田的形式外,其他几处均是梅坡的形式,梅花与山体地形的配置不算丰富,较为可惜。

历代名家在画梅咏梅时,多以松、竹、梅“岁寒三友”紧依铁骨奇石,使奇石成为梅文化的不可或缺者,所谓“石不能言最可人”。在梅花与石的配置上,梅园下足了功夫,做得最精细之处,当是园中园古梅奇石圃。古梅奇石圃紧扣“梅”“石”做文章,为让古梅特具的虬枝铁骨与奇石独有的嶙峋峥嵘相互映衬,在旷古逸人的梅圃内,呈现出梅魂石魄的天趣古意,故从大江南北,广泛收集了华夏大地所产的各种奇石。并通过一梅一石、一梅多石、多梅一石、多梅多石、梅与其他植物配石等多种形式使梅景变得格外生动活泼。在当今世界奇石文化方兴未艾之际,向游客展示多彩多样的梅石景观,也成为了梅园特色之一。当然,除古梅奇石圃之外,梅园还有多处梅石搭配的案例,如天心台的米芾拜石,通过黑松、孝顺竹、梅的搭配进一步提升了典故的传神之意。而对面的“福”“禄”“寿”三星石,四周也都相伴梅花,寓意长寿。

8.梅花的配石注重体量的比例,石形与梅花姿态的和谐,使梅-石小品协调动人

梅花与水体的配置

10.梅花与白墙配置,红白掩映,如诗如画

11.梅花沿台阶列植,给人以花径通幽的感受

谈到梅花与水体的配置,总会令人想起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千古名句。梅花与水体相映成趣,梅花弄影,水体增色。梅花与水体配置,也成了江南古典园林的常用配置手法,其优美效果立竿见影。古梅奇石圃的滨水区,梅花沿岸散植,枝条伸向水面,营造出一幅简远、疏朗、雅致的动人画面。梅花溪以“探梅”为立意,梅花只在溪流转角、岸石叠高处乍现一枝,带给人别样的感官刺激。而最令人欣赏的要算春满湖山景点,西侧栽植了梅花早花品种的东山梅坡,带给人由地形和水面形成红、白繁花影耀的双层早春美景,而北侧通过垂柳和美人梅、金钟花的搭配与水面相映成趣,为梅园的阳春四月抹上了最温暖的色调。

梅花与建筑的配置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与中国传统园林在建筑的性质、功能、内容及服务对象上有较大差别。梅园结合园址历史和服务社会的宗旨,在园林建筑形式上主要有亭、台、堂、轩、阁、廊、塔、门、墙几种。梅花与这些建筑的配置形式主要是梅林、梅丛、孤植梅与建筑的配置。

梅林主要配置亭(如老梅园梅林的揖蠡亭、浒山下梯田梅林中的琅琅亭、横山山坡梅林中的闻籁亭)、台(如老梅园梅林的天心台)、塔(念劬塔)等,一方面便于观赏整个梅林景观,以体会梅林的壮美景色。另一方面,古雅的亭台楼阁,错落地点缀在香雪海里,窈窕多姿,为梅林增光添彩。梅丛或梅花与其他植物的组景主要配置亭(如春满湖山景点的锡明亭)、堂(如古梅奇石圃的岁寒草堂)、廊(如古梅奇石圃的疏影廊)等,软化了建筑的僵硬边角,突出了梅花的清新亮丽。

孤植梅与建筑的配置则最常见于古梅奇石圃中的梅花与墙面的精巧结合。这里引用宋代周邦彦《花规》一词的一句“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似乎最能体现这幅立体的美好画面了。

梅花与道路的配置

道路有组织游线、引导人们步移景异的作用,优美的道路景观也往往能够独自成景,形成特色。梅园中也不乏通过梅花夹道、梅花沿台阶两侧列植而形成的典型美景。譬如老梅园梅林中多设曲折道路,两旁密植梅树,在路中欣赏有梅径寻芳的乐趣。主园路的横山路段,两侧通过间植桂花与梅花,形成了由暗窥明的赏梅体验。而梅妻鹤子的台阶两旁列植一排梅树,则又形成了拾级探梅的特殊效果。

梅园不仅通过梅花与多样的园林要素相配置向人们展现了其精湛的设计手法,园中还较多地运用文化典故再现景观,如分处园中两角的放鹤亭和招鹤亭结合了爱梅人放鹤和招鹤的两个故事,梅花溪的“罗浮梦”景点取自《龙城录》载赵师雄醉寐罗浮大梅树下梦见梅花化身仙子与其共饮的典故等等。这些梅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意蕴深远,使人们对无锡梅园梅景的欣赏层次又提高了一层。

猜你喜欢
横山梅园梅林
情暖横山
梅园春色渐显
吃梅子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西夏时期横山地区若干问题探讨
远方
元丰五年宋朝进筑横山杂考——兼论《种太尉传》中的一些问题
梅园即景
望“梅”止渴
林和靖与梅云——孤山梅林里的爱情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