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如意的『磁场养成记』

2014-02-14 06:16
中国收藏 2014年2期
关键词: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乾隆竹制

编者按:一把好的如意,它的“兰心蕙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在看到如意的那一瞬间“合”对“眼缘”?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听听专业人士是如何评述的。

采访嘉宾:何欣(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

判断一把如意的好与不好,最为简单而直观的方法,我认为是观其整体是否令人感觉舒服。正所谓一饱眼福,我们在欣赏和把玩一件如意的时候,这个眼福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工艺与造型。

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产生时代最早的如意实物,几乎都是集中在明清时期,尤以清代为盛,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几千柄风姿各异的如意。必须承认,在评价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单纯从一两个方面来定论未免欠妥,所以不大好完全抛开材质来判断一件如意的好坏。但纯粹以材质来比较其贵重与否也不对,比如同一时代的如意,有人可能会觉得,黄金制作的如意一定最贵重!实际上,像黄花梨、小叶紫檀这些材料,一样也是很珍稀的。同理,你说究竟是长条形的如意好,还是流线形的如意优美?云头、灵芝头,哪个更好看?不能这么简单地去比较。

相对来说,明代的如意,造型简约、曲线很流畅;而清代的如意,则胜在丰富繁复、琳琅满目上,毕竟如意的制作发展到这一时期,人们认为只有在工艺上下工夫,做得好,才能超越之前。因此,清代的如意整体上看更重工艺。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如意的发展,与统治者的重视分不开,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史就不难发现,例如乾隆皇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如意的狂热爱好者,甚至将其嵌入到统治理念当中。这印证了文化理念与政治理念是分不开的,从如意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元素身上,清朝统治者努力向中原文化靠拢,借助文化的融合来巩固“江山”的思想不难窥见一斑。

有的时候,人们看到一把明清时代的如意,譬如用竹制作的如意,第一眼感觉很素,可能会觉得不起眼,说不出什么好。殊不知,这种看似普通的背后,蕴含了工匠们无数心血。竹制的如意,明清宫廷用得比较多,这跟对其工艺水平要求高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竹子容易裂,尤其是南方的竹子运到北方后很容易发干。鉴于此,用竹子制作如意,需要经过浸泡、处理、贴黄等多道工序,每一道都有着精准的要求和讲究,要做成一把好的竹制如意,不是一般人轻松就能完成的。

早在唐代,人们对于如意就有了明确的概念,而这些文化概念流传到明清时期,产生了一种固定模式的器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如意。它是由如意、吉祥等文化概念所催生出的产物,是多种传统文化的集合。由此,对一把好如意的判断,工艺、时代,包括其背后的故事,应当是置之首位的。

清乾隆 紫檀三镶古玉御题诗如意

清乾隆 铜鎏金镶料石冰梅纹嵌表如意

猜你喜欢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乾隆竹制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选刊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竹制玩具的设计特征探析
竹趣横生——传统竹制玩具品类与特征研究
捕鱼节(环球360°)
瓶上花枝簇簇俏 记一组清乾隆时期壁瓶的修复
传世名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美学价值研究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清乾隆朝内府藏书画来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