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
原典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
译文
只要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动,都会有相应的对应策略。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环相连没有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教育感化大众,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宣扬树立自己的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发展的规律来考察天时,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去掌握,并想方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去转化。世间万事万物没有永远占领高贵地位,也没有永远居于榜样地位的。圣人常常是什么事都做,什么话都听。圣人想方设法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先制定好的计谋,都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满足合乎于这一方的利益,就必然要牺牲和违背另一方的利益。无论多么优秀的计谋都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会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治理天下,就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治理某个国家,就必然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治理某个家族,就必然要把整个家族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总而言之,无论把这种“忤合”之术应用在大的范围,还是应用在小的范围,“忤合”的功能和作用都是一样的。
当你有车和没车的时候
文/汪金友
一个人在公交站牌下焦急地等车,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车上已经挤得满满当当。他仍然使劲往上挤,边挤边喊:“挪一挪!让一让!”他刚挤上去,车就开了。但到了下一站,车又停了,又有好多人往上挤。这个人非常生气:“挤死人啦!等下一辆不行吗?”同时他还对司机大喊:“关门、关门,快关门!”一个人没买车的时候,看到有车的人就来气:“不就有辆破车嘛,显摆什么呀?”他骑自行车的时候,从不给小汽车让路。看到路边有人乱停车,他也嘟嘟囔囔:“你看,这都什么素质,把车停在人行道上,让大家怎么走啊?”后来,他也买了一辆爱车,态度马上就不一样了。每次开车走在街上,看到骑车的人占道,就觉得不顺眼:“骑个破自行车,总出来晃悠什么呀?等会儿不行吗?靠边不行吗?”为了方便自己停车,他还在小区的公共场地上装了一把地锁,使其成为自家不可侵犯的“领地”。同是一个人,为什么在车下一种态度,在车上又一种态度,没车的时候一种态度,有车的时候又一种态度?自私是人类最大的祸害。如果你也自私,我也自私,他也自私,每个人的出行都只为自己方便,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不方便。因为只有你看别人顺眼,别人才会看你顺眼;你给别人方便,别人才会给你方便。
俄罗斯有位叫西比利牙克的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在他的一生里,伤心一定会多于开心,烦恼一定会多于快乐。”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人,必定是无私之人。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希望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