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
在罗湖一户普通人家中,笔者看到了这样温馨的一幕:坐在轮椅上的张华(化名)先生,一边看着一岁多的孙女在和曾外婆玩耍,一边高兴地“啊哟、啊哟”地叫着,虽然言语还含糊不清,但可以看出他心里充满了欢乐。张先生的老伴姜女士一直在旁边轻轻地帮他擦汗。
说起往事时姜女士泣不成声,但说到现状她脸上却总是挂着欣慰的笑容。
13年前,一场车祸将家中顶梁柱张先生撞成了植物人,但姜女士和女儿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悉心照顾。13年间,奇迹不断地出现,如今张先生苏醒过来、会说话了、有了较清醒的意识了……这是亲情创造的奇迹。
妻子辞职照顾丈夫
张先生一家是山东人。13年前的一天,当时还在山东烟台上班的张先生去单位值班,早上8时整,他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上班去了。“平时老伴总是傍晚6时到家的,那天都7时多了怎么还没回来?”当天,姜女士在家一边念叨着一边招待到访的客人先吃饭。突然,电话铃响了,“张先生家吗?他出事了,现正在医院抢救呢!”姜女士大吃一惊,急忙赶往医院。
在医院里,一位先生告诉姜女士,两个多小时前,他从一座大桥上经过,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就走近看个究竟,发现这人可能是因为发生车祸后受伤了,全身都是血,便急忙把伤者送进医院。他从伤者衣兜的本子上发现了电话号码,于是拨打电话通知其家人。
姜女士眼前的丈夫血肉模糊,脑袋臃肿得像个大篮球似的。手术从晚上8时一直持续到凌晨4时多,医生告诉姜女士,伤者命虽然保住了,但能不能醒来就要看他的造化了。“老张在出事前,长得高大英俊,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细心爱护我和孩子,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丈夫、好父亲。他遭遇不幸,我和女儿千方百计也要让他好起来。”当时,姜女士的大女儿在外地上班,小女儿小张正在读大学,为了照顾丈夫姜女士放弃了在冷藏厂的工作,每天在医院陪护丈夫。
几乎每隔两个小时,姜女士就要给丈夫翻身按摩。为了保证丈夫有充足的营养,她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熬汤,今天鲜鱼汤,明天牛肉汤,后天排骨汤,汤水天天不重复。由于张先生处于植物人状态,进行鼻饲异常困难,喂汤水只能一点一点地进行。张先生喉咙里有痰,喂一口汤就要吸一次痰,早餐一碗汤从早上8时喂到中午,午餐一碗汤从中午喂到晚上。但姜女士从来也未在家人面前抱怨过一声。
为唤醒丈夫历尽艰辛
张先生昏睡了3个多月后,开始有了一点点知觉,如碰到他的手他会有所反应。姜女士欣喜若狂,对丈夫照顾得更细致了。张先生在老家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到天津医治了一年,花了二十多万元,由于肇事车辆逃逸,所以这笔费用部分由单位报销,其余由自己掏,家中的积蓄几乎全部耗尽。
张先生在天津住院时,姜女士带去的钱都花完了,她打电话叫家里再邮寄一些钱过来。姜女士的父亲觉得寄太慢,就亲自坐上汽车送钱去。刚到天津,老人一下车心脏病就复发了,当姜女士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不行了。“祸不单行,丈夫的病不见起色,我深爱的父亲又突然去世了,当时,我感到天都要塌陷下来了。”姜女士说。
面对高额的医药费,姜女士只好把丈夫接回了家。有一次,姜女士抽空去办事,回到家里发现丈夫从床上摔了下来。一个只有1.6米的瘦弱女子要把一个处于植物人状态的1.8米的魁梧男子抱上床,谈何容易。她一点点把丈夫往床上拖,刚拉上一半因为使不上劲他又掉了下去,就这样来回拉了十几次,费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他平稳地放到了床上,经过这般折腾,看着依然沉睡的丈夫,姜女士哭了。她告诉笔者,当时她的眼泪落到丈夫脸上,丈夫突然又动了一下,让她又觉得有希望了,心想他一定能醒来。
从那次以后,姜女士就一步也不敢离开丈夫,天天都陪在他身边。6年后,张先生的病情开始好转了,但生活仍然不能自理。姜女士总是默默地为丈夫料理屎尿,把臭烘烘的脏物处理完后,又得为丈夫洗澡擦身。因为护理得好,张先生这么多年来从来没长过褥疮。由于过度操劳,姜女士有一次把腰摔伤了,痛了一个星期,实在受不了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骨折,要求住院两个月。可她哪里躺得住呀,家里还有不清醒的丈夫要照顾呢,于是让医生给开了点药就回去了,如今她落下了腰痛的毛病。
女儿挑起家庭重担
“13年的艰难是一步一步慢慢熬过来的,说来好像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好在两个女儿都非常懂事,也为家里付出了很多。”姜女士流着泪说,大女儿成家早,为家里出了不少力,但她工资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么多年是小女儿小张挑起家中的重担。
张先生在天津住院期间,大学刚毕业的小张怕妈妈一个人照顾爸爸太累,就毅然选择陪妈妈到天津一起照顾爸爸。她很快就在天津找了一份做编辑的工作,经常是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照顾爸爸,让妈妈休息。她总是一边给爸爸捶背按摩,一边给爸爸讲以前全家人快乐的事情,希望爸爸能听到后尽快醒来。赶上加班,小张就在爸爸的病床上写稿子,写一段又给爸爸翻个身按摩一下,只是在快天亮的时候抽空睡一会儿,第二天又要赶到公司上班。每月发了工资,她都会第一时间把钱交给妈妈,自己只留两三百块钱吃饭坐车。
每次医院催交医药费的时候,小张心里就特别难受,尽管她拼命地干,钱还是挣得不多,入不敷出。为了父亲,小张想到深圳挣钱,她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妈妈的反对。1997年她偷偷地独自一人来到了深圳,刚一下飞机,她就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在深圳我更努力的工作,多挣点钱,您也不用那么辛苦啦。”听了女儿的话,姜女士真是百感交集。
在朋友的帮助下,小张在一家公司找了份工作,每月两千多块钱,为了多挣钱给爸爸治病,她又找了份夜班工作,没日没夜地辛苦着。到深圳一年时间里,她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没吃过一顿好吃的,晚上回到和朋友合租的宿舍,总是吃一碗泡面就当是晚饭了。尽管如此她还是挤出钱买电话卡给妈妈打电话,询问爸爸的情况,告诉妈妈自己在深圳过得很好。
女婿亲家鼎力相助
小张到深圳工作后,一直省吃俭用给家里寄钱。工作之余小张收获了爱情,2003年,她和一位小伙子举行了婚礼。
婚后不久,小张就打电话催妈妈把伤残的爸爸,以及从小缠足、行动不便的奶奶都接来深圳。看着老弱病残的家人,姜女士犹豫了:“我们来深圳,会不会给并不富裕的女儿和女婿增添麻烦,在深圳工作的亲家会不会嫌弃我们呢?”事实证明,姜女士的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姜女士经不住女儿软磨硬泡来到深圳后,不但女婿对他们都很好,连亲家也尽力地帮助他们。后来,小张和丈夫添了女儿,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姜女士说:“2004年,我们刚到深圳的时候,女婿就叫女儿给家里人多买些衣服,想吃什么就尽管跟他说。他们俩每天一下班回来,就一起帮张先生洗澡,接屎接尿。”在女儿女婿的悉心照料下,2006年,张先生康复进程加快了,能坐起来了,并能长时间保持清醒的意识,与家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这时小张和丈夫就打算给爸爸添一把新轮椅,姜女士说:“不用浪费,能省就省吧,你们挣钱也不容易。”谁知第二天,亲家就送来一把新轮椅,这让姜女士感动不已。
“老伴能坐起来了,节假日,女儿女婿就找来一辆车,不辞劳苦地把我和两位要坐轮椅的老人,带到深圳的景点游玩。老伴心情更加愉悦,到2007年初,他已经能自已扶着楼下小区里的健身器械做运动了。”姜女士感叹地说,“丈夫病了这么久,我过得最快乐就是在女儿身边这几年了。我觉得女儿、女婿和亲家一直这么周到地照顾我们,真是不容易啊。我衷心地感谢他们,让我和丈夫、母亲过上这么幸福的晚年。”
孝顺父母是晚辈应该做的——对话小张
记者:这么多年你付出这么多,很不容易。
小张:这是家教的影响。我父亲对老人很孝顺。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我和姐姐在吃饭时争着要吃鸡腿,父亲却教育我们,要把好东西让给长辈吃。从此,我和姐姐会主动把鸡腿让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母亲在父亲病后,一直对他关怀备至,在康复过程中,父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人,但妈妈从来没有怨言。有这样的父母作榜样,我觉得我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