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谢谢你

2014-02-13 05:40杨澜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4年1期
关键词:海清马伊许鞍华

杨澜

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直不是很擅长表达感情,也很少能真正做到互相理解。

台湾演员、作家胡因梦从小跟妈妈是冤家。父母的婚姻不幸福,母亲焦虑并有强烈的控制欲,使得母女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只要见面就吵个没完,有时候她简直觉得母亲是有意折磨自己。母女俩一直无法真正谅解对方,直到母亲去世的时候,母女之间的对抗在瞬间瓦解。充满遗憾的胡因梦对她说:“妈妈,下辈子来做我的孩子吧。”数年之后,她高龄产下女儿,惊异地发现女儿在许多习惯方面酷似母亲。她突然觉得那未了结的母女之缘正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这时的她才明白母亲曾经生活在巨大的苦痛中无力自拔,只能用对抗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胡因梦同情母亲的际遇,理解她的挣扎。她发现,当对抗被理解替代,她对待世界的态度也变得柔软起来。而我们,则读到了她翻译的克里希那穆提的《爱的觉醒》。

青春期的叛逆有时来得异常猛烈。年轻时的任务就是把父母灌输给我们的“真理”推倒,来彰显我们的独立。有时候想想做父母的还真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比如有莫文蔚这样自由率性的女儿,就让父母既骄傲又操心:在伦敦好好地读着书就去参加面试演舞台剧;去拍了一张全裸的背影照片做唱片封面,并声称事先“忘记”告诉妈妈了;又有一次因为不满意所染的金黄色头发,干脆去剃了个光头,让开门的老妈目瞪口呆。

而我们什么时候去了解过父母的青春,去了解过他们曾经的浪漫与激情,疯狂与叛逆?有一天,我听70岁的母亲说起中学时代父亲怎么大胆地约她出去看电影,要知道一旦被老师发现将有无限麻烦,但她还是去了。而72岁的父亲这时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可是你不知道,为了买那两张电影票,我可是好几天没吃早饭咧!”我突然在脑海中勾勒出少女惶恐又勇敢的面孔和少年清瘦却骄傲的身影,那面孔与身影是熟悉而陌生的。而正是这对痴情的少男少女在若干年后对自己16岁的女儿说:“中学期间绝对不能谈恋爱!”这真不公平。

马伊琍的父母都是上海知青,十五六岁去江西插队,并在那里相恋、结婚。等到知青大批返城时他们傻了,因为结婚的知青拿不到城市户口。当时只有一个办法:假离婚。于是父亲带着马伊琍住在爷爷奶奶家,母亲住在自己父母家。为了应对居委会的不定期抽查和周围窥探的眼神,两人见面只能偷偷摸摸地约在夜晚的外滩,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分开的时候,父亲抱着女儿在头里走,母亲尾随,一直跟到弄堂口,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黑暗里才哭着走开。母亲总是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回忆起这段经历,让马伊琍唏嘘不已。

父母年纪大了,成了需要被照顾的“孩子”。海清在电视剧《心术》拍摄期间,父亲突然病重。海清是独生女,这时候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手术那天,她刚把父亲送入手术室,医生突然说临时送来一位车祸患者,伤得很重,要海清等一等。在楼道里煎熬了数小时后,终于等到父亲从麻醉中醒来被推出来。她俯身温柔安慰道:“爸爸,没事了。有我在,不用怕。”老人抓住女儿的手,只说了3个字:“谢谢你。”海清泪如雨下。

香港导演许鞍华也是在长大后才试图去了解母亲的。16岁那年,父亲告诉她其实母亲是日本人,在战乱后留在香港却被婆婆禁止说日语,她才理解为什么母亲会时不时地流露出孤独落寞的神情。于是在她导演的自传体电影《客途秋恨》里,才有了陆小芬和张曼玉扮演的母女从抵触对抗到相互疼惜。一直未婚的许鞍华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从不催促她的婚事,也不盘问,似乎从未担心过女儿的判断。而女儿也在母亲的沉默中体会到了接受和尊重。母亲一天天变老,终有一天将带着她所有的故事离开,这让许鞍华把目光投向了人生的终点。在她屡获殊荣的电影《桃姐》中,讲述一位老保姆在简陋局促的养老院里的最后日子,无论是凄苦还是温情,都是淡淡的。那份节制是否来自许导对生活特别是对母亲的体味?一直恐惧老年的许鞍华告诉我们她不再害怕变老:“毕竟,总有一些人跟我们一起老去,而无论日子多么艰难,总有一些理由让我们对生留恋。”

解敏摘自《幸福要回答》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清马伊许鞍华
马伊琍 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太高
马伊琍:学会爱自己
许鞍华:年轻人失去了什么?
海清:年龄越大,越谦卑
遇记者同款手机壳上前打招呼海青自带表情包节目
论许鞍华电影中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
许鞍华: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自觉继承者
海清:无意成了高级黑
海清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