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激活历史课堂

2014-02-13 10:32张皓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全球化历史经济

张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03-01

对学生而言,历史学习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和历史之间存有恍如隔空的距离感。可从中我们也能发现,学生对“活”历史的追求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如挖掘出土文物、历史遗址、纪念馆、风俗习惯等。教师如能对其有效开发和利用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活历史课堂活力,更能让学生获得“活”着的历史。以下就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激活历史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运用学生周边的或者所关注的生活资源引渡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进行模拟体验,引发心灵的共鸣

历史和现实两者之间具有传承性、延续性和统一性。在我们生活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历史遗留的痕迹,或者我们仍生活在由历史制定并代代传承下来的规则中。将要学的历史知识嫁接到学生身边熟悉的历史资源,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进入历史学习就会显得很亲近、轻松,对历史体验也会更加深刻。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经济全球化》一例来作说明。本课内容由三小点组成,第一点叙述了经济全球的发展历程,二战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和各国各地区的影响。第二点叙述了当今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要点。第三点叙述了中国加入WTO的过程及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三小点中第一点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表现有三:①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过于抽象。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未充分体现。③经济全球化利弊关系分析过于简洁。教材的上述不足由于受篇幅叙述、视角方向等因素制约,只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表达思路,不可能面面俱到,针对上述教材中的存在不足,我们可以以生活中学生亲身体验到的具体现象解决上述问题。如教师可以以大家经常光顾的肯德基、麦当劳连锁店,受学生追捧的耐克、阿迪达斯服饰,当今已经普及的手机、电脑为话题,让大家自己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对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弊,教师从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世界各国贸易额统计数据、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等热点话题和焦点新闻为切入点,形象而直观地描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弊,其结果既能贴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加强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的现实感。

二、学会运用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审视和分析生活实际问题并有提出相应有效对策的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只是为考试过关。他们学习历史的内容限于考试考什么就读什么学什么。这种趋势如任其放纵不管一方面不利于学生从历史学科中汲取丰富营养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忽视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和作用。为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实用论意识,彰显历史学科导向价值,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课堂思考和分析,让他们从中获益。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我国在外交方面的发展历程及所得成就。其中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变化是能突出反映我国外交政策的明显变化。中美关系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敌对状态、70年代的缓和状态、70年代以后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而中俄关系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同盟关系,60、7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80年代中后期逐渐恢复、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又进入新的阶段。从中国与两国关系变化的对比分析中,学生能总结出中、苏、美三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综合国力是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强力后盾等结论。反观现实生活,当今中国周边环境并不宁静,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借一些岛屿主权之争挑起争端,这些带有战争倾向的频繁举动打破了亚太地区的稳定环境,为这地区埋下了战争的种子。除此以外,美国也借此从中作梗。表面上看,中国与各国关系很复杂,若学生能运用历史逻辑思维分析上述现象,道理亦不难明白。至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由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尽力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标准。创新来自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虽然学生目前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但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努力,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球化历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历史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