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改录 常秀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84-02
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我认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一、做一个有情感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其所道笃信不疑,潜心研习。如果教师能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你整洁的着装能让学生产生美感,你充沛的精力能让学生感悟到力量的源泉,你亲切的微笑能让学生感悟到心灵的交融,你风趣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感悟到智慧的奇妙。那么,你便是一位有情感的教师。你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唤起一种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感悟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做一个有情感的老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1)充满激情是一个有情感教师的重要前提;(2)教学艺术是做一个有情感的教师的有效手段;(3)人格魅力是做一个有情感的教师的基本保证。
二、备课时应有明确的情感目标
教师要上好课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情感因素的预设情况。因此,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情感因素,有些情感因素是显性的,有些情感因素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抓住问题的精髓。因为,要使自己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所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与感染。如,教学《去年的树》,我在备课时就注重了这样的设计。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次对话,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想象鸟两次对着灯光“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出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学了本文,我们进一步懂得了朋友间的友情是什么。通过认真做好课前的情感备课,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才能熏陶、渗透、感染、点化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应注重情感投入
1.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探索学习的核心,一个好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发现并构建新知识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强化课堂训练课堂。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化知识为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与新课标接轨,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注重教学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及时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兴趣。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法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能否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勤奋、独立、自律等优秀个性品质。
四、以情寓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我们教师要善于去捕捉、挖掘、引领学生用心体验情感,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创设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学情感。小学课文中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小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孩子们先是被作者那段关于外祖母去世后哀痛心情的描述所打动。此时,我也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外祖母去世时的那种哀伤的心情,言语中,我告诉孩子们,当自己至亲的人离开人世,再也不能回来。此时,我们最慨叹的是什么?是时间的流逝,光阴的无情!那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一个男孩含着眼泪说:“要孝敬老人,要不然等他离开我们再来后悔没好好待他就来不及了。”另一个孩子也站起来:“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说得多好!我惊奇地看到,孩子们似乎在一节课中就成熟了许多……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向理性认识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情感水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挖掘语文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并加以合理运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全面、更和谐,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