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53-01
通过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教与学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课程标准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置的说明和功能定位。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和枢纽。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置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而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
其次,从思想上改变一些错误认识。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改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二、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中有大量的实验,在实验中探究有关知识,重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态度要严谨、操作要规范、示范要到位、效果要明显,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对于学生要完成的实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实验课题,让学生积极讨论,制订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动手完成。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是直接实践的主要途径。它可以是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边讲边做实验,也可单独开设实验课完成,还可在课后进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如有条件也可补充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直接参与,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与做好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通过科学的课堂笔记使学生在记录、听讲的过程中将教科书的知识浓缩、补充和深化,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其化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另外,针对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散的特点,高中化学老师还要善于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系统的知识归纳与整理,以此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再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记忆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如采用比较法、归纳法、实验记忆法等方式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四、积极引用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高中化学老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反思性教学方式的实施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提高,帮助教师增强自我指导与自我批评,为更好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作为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点,反思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是高中化学教育改革实施的重点,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
五、改变教学策略,拓宽学生视野
新课程中的选修模块内容的编排注重“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咨询、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