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香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嫉妒 觊觎 劫富济贫 赍恨而亡
B.潦水 聊赖 未雨绸缪 撂手不管
C.喧阗 腼腆 暴殄天物 恬不知耻
D.纳罕 木讷 千补百衲 方枘圆凿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揕刺 孝悌 礼上往来 犄角之势
B.长蒿 愁怅 臭名卓著 声名雀起
C.戗兽 庇佑 茕茕孓立 变本加利
D.寒暄 樊笼 蜚声中外 舐犊情深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忙生俗,静生雅, 不是规律,却是我生活的经验。我想在这一点上,许多诗人 会有我同样的感受。在红尘中忙忙碌碌的人,是不可能礼佛的;心若非 到极致,也决不会到品什么禅味。忙人来三峡,哪里会有 ,来细细品味三峡的山川风物呢? (熊召政《诗中的三峡》)
A. 虽然 肯定 闲静 闲情逸致
B. 尽管 也许 宁静 优游洒脱
C. 即使 大概 清静 盎然志趣
D. 即便 一定 清净 悠然自得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的比赛中,也饮恨败北。
B. “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所以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C.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语言的学习,学生在这里可以积累语言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
D. 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反乡农民工问题。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及对后主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B.《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C.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它源于《诗经》,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隋,唐代进入黄金时代,著名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D.莫言因“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可见,他受到过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的影响。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文化与价值
殷海光
价值是文化组成的要素。价值为文化质料的组织提供种种罗聚的方式。我们要充分了解一个文化,必须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系统。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那么该一文化的事物呈现在我们前面时,将为不知有何意义且在时空中偶然碰在一起的一堆东西而已。比如我们游历埃及。埃及人自己正在金字塔旁玩得起劲,我们则瞠目不解,只是傻笑。之所以如此,原因是我们没有摸清埃及人为什么有这种动作之背后的价值系统。 “入境问俗”之必要在此。我们不能设想这个地球上有无价值含在其中的文化。我们只能设想有价值而尚未明文化或形诸社会实际的行为,例如,某些道德理想、宗教天国等。价值常常藏在目的里面。人往往为实现某一目的而活动,因此也就是为着某一价值的追求而活动。美国商人疯狂竞争是为追逐经济价值;印度人曾成千地跳入恒河是为了追求解脱现世苦厄的永恒价值。价值是有生物禀赋并且在社会中生活着的人之文化的心灵活动之产品。这种文化的心灵活动回头又延续、丰富或改变文化。文化的改变常为价值的改变。
价值有属于某一个人的,或一小群人的。时代先驱、伟大思想家、宗教创建者,他们的价值常常是各自酝酿的。在他们的价值尚未得到众人了解与接纳时,他们的价值只是属于个人的。于是,他们受到冷漠,有时甚至受到迫害。苏格拉底、早期的萧伯纳都是。一旦他们的价值被众人了解和接纳时,他们的价值便社会化了。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中,最大多数的价值是社会活动的产品。当着一组价值只为社会中一小群人所分享时,这一小群人常被视为特殊人物,如“竹林七贤”等。
毫无问题,价值是每一个人的心灵真实内容之一。人的心灵与高级计算机的重要差别之一,就是人的心灵能作价值判断,尤其能作超越一个时代的好恶和一个人群的是非之伟大的价值判断。罗素就是这种人物,梁启超也有这种气象。个人所涵摄的价值,有时是他自己创造的,有时是社会价值的内化,有时是二者之混合。可是,无论是怎样形成的,个人的价值有而且只有这个人的价值才是一切的价值的真正着落点。离开这一真正着落点而谈价值,一概是虚构。同样是文化价值,有个别差异。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固然多由社会价值的内化形成,但毕竟在他个人私有经验里涵育。当然,他在其个人私有经验里涵育的价值,一旦见之于行为,可能受到社会的接受。如果他的价值受到社会接受,那末便是得到社会化。于是,他产生大家的事即是他自己的事之感觉。他做公事与做私事一样认真。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相同或辐辏于同一目标,而且又得到种种鼓舞,那末就会发挥巨大的动力。在历史上,许多划时代的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含有这个必要条件。狂飙时代、明治维新、美国拓殖、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战后亚非反殖民运动,都是显著的例子。
然而,这一点也不意含着说,一个群体或一个时代大多数人分享的价值,一旦离开了一个一个的个人心灵,尚有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如果尚有这样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那末它是挂在哪棵树上的呢?如果许多个人集成群体时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那末可能表征而为共同的模式行为,例如,党卫军行纳粹礼,杀犹太人。依此,某一价值在某一时代为某一群体所共享时,我们就说这一价值乃群体价值。任何价值,当开始内化时,似乎是新的。但是,为时既久,新异的感觉逐渐消失,而且日渐觉得是“若固有者”。中国文化分子从前之敬皇帝就是如此。人间有些所谓“真理”常常如此。在这种情形之下,价值对个人及群体的支配力,不仅未曾消失,反而增强。因为大家未自觉而视若当然,行之习之而不察之。
(节选自《中国文化的展望》)
6. 下列各项中对“文化与价值”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是文化组成的要素,任何文化都有价值,这是因为人的活动往往为实现某一目的,也就是说,人为着某一价值的追求而活动。
B.价值是人的文化心灵活动产品,而文化的心灵活动反过来又延续、丰富或改变文化,所以,文化的改变常常表现为价值的改变。
C.“上山问樵,入水问渔”这两句古谚,都说明了我们要充分了解一个文化、就必须深入地却了解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的必要性。
D.个人的价值一旦被社会化,个人的价值才能被众人了解和接纳,这样就形成了群体价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文化。
7. 下列关于上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个人价值的形成有自己创造、社会价值内化及二者混合等三种形式,它是其他一切价值的落脚点,脱离了个人的价值来谈其他的价值,只能是一种虚构。
B.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涵育在个人的私有经验里。而个人私有经验里涵育的价值,一旦见之于行为,就说明这种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接受。
C.一个群体或一个时代大多数人分享的价值,一旦离开了一个一个的个人心灵,就不可能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
D.个人价值是人的心灵真实内容之一,是群体价值的基础,当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相同或接近于同一目标时,就有可能被某一时代为某一群体所共享,从而形成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有关广西壮族历史文化的论文,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广西壮族文化的价值系统,
B.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反动政府予以打击,甚至还受到普通民众的抵制,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还没有得到众人的了解和接纳,其价值这时只属于一部分觉悟者。
C.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相同,至少是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D.个人价值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得以社会化,就一定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和人类的和平共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对武帝策
董仲舒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于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辟,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至于殷纣,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伯夷、太公皆当世贤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走逃亡,入于河海,故天下去殷而从周。文王顺天理物,天下归之,故太公起海滨而即三公也。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由此观之,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也。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余年,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至秦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下也。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趣利无耻;又好用憯酷之吏,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
陛下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思维往古,而务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汉书·五十六卷·董仲舒传》)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舜知不可辟 辟:授予官职
B. 故天下去殷而从周 去:离开、背弃
C. 至秦则不然 然:这样
D.又好用憯酷之吏 憯:残暴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属于董仲舒政治主张的一组是( )(3分)
①师用贤圣,爱施兆民
②爵禄以养其德
③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
④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⑤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⑥尧、舜之名可及也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纣王做天子的时候,“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所以,人们都背弃了商朝,而去投奔周文王。
B.从周武王到周文王,再到周成王、周康王,周朝达到盛世,这是因为“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秦国因为不以“文德以教训于下”,所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
C.作者认为民众得以教化的根本在于教育,只有大兴教育,才能得到经国济世的人才。
D.全文善用对比,将尧、舜与殷纣对比,周与秦对比,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突出作者的政治主张,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3分)
(2)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3分)
(3)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3分)
13.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孔 子 为 鲁 司 寇 七 日 而 诛 少 正 卯 或 以 为 太 速 此 叟 盖 自 知 其 头 方 命薄 必 不 久 在 相 位 故 汲 汲 未 去 而 发 之 使 更 迟 疑 两 三 日 已 为 少 正 卯 所 图 矣。
(选自《东坡志林》)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车免,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①汉边墙: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鞑靼部族的边界。②客子,离家戌边的士兵;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③弢箭,将箭装入袋中,即整装待发。④飞輓: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⑤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
(1)颈联中的“冷”字使全诗“境界大开”,请你就此字作一点赏析。(5分)
(2)本诗尾联以问句作结,这一问之中包含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请就此句作一篇简析。(6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体温。“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
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 “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我还是醒着好。”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没有什么可心烦的。”“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测了他的体温。“多少?”“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谁说的?”“医生。”“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了下来。“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我还能活多久?”“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我知道会的。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您肯定?”“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哦。”他说。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
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 体温计在文中起着联结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作用。正是由于两种不同体温计的读数差异,让故事显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B. 小说通过一个孩子在误解体温而等死的过程中,表现了孩子纯真而美好的人性之光。
C. 《海盗故事》在文出现两次,但文中的孩子对这本书并不感兴趣,可见,这本书不是孩子所喜欢的。
D. 孩子根据自己的体温知识,对一百零二度的体温抱有畏惧心理,所以,他从早上九点起,就在等死,显得非常可笑。
E. 小说中最能表现孩子人性之美的句子是“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这一句可以说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17. 小说采用了草灰蛇线的写法,作者在文中埋下了很多伏笔,请找出三处来。(4分)
18. 阅读全文,试分析文中男孩的形象。(4分)
19. 小男孩因误解体温而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当知道真相后,又恢复到调皮、淘气的常态,请结合实际,对这一现象作一探究。(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 学校举办“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活动,请参照下面提供的内容,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补写一段开场白,50~100字。(6分)
浩浩五千年中华文明,辉煌璀璨。千古名篇,字字珠玑。捧读它,欣赏它,我们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邃博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游子商旅的亲情乡愁,旷男怨女的追求呐喊。
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
2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写道:“(林冲)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请你结合林冲性格特征,为此时的林冲写一段心理独白。(4分)
22. 黄鹤楼因唐代崔灏的一首《登黄鹤楼》而名垂千古,2011年被选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请你从崔诗意境和现实角度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介绍语,来向外地游客介绍黄鹤楼。(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日两国对该岛及其附属岛屿一直存有争议,中国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一直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观,所以,钓鱼岛长期由日本实际控制。但是,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了在日本政治中表现自己,疯狂叫嚣“购买”钓鱼岛;为了赢得日本右翼的支持,争取选票,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内阁罔顾事实和法理,于2012年9月10日悍然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北小岛和南小岛“收归国有”。
针对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闹剧,中国政府启动多轮反制措施,从外交层面和经济层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并且派出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开始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巡视和监测,阻止日本船只进入我钓鱼岛海域活动。反制措施不仅让日本经济元气大伤,民众怨声载道,而且在国际社会的的信誉一落千丈,更令日本政客后悔的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也由原来的日方单方控制转化为由中日双方交叉控制。
日本政客为了一已私利甚至是蝇头小利而罔顾历史和法理,虽然达到了个别政客的目的,却给整个国家带来了灾难。可以说是因小失大,日本政客的所作所为正验证了一句中国的俗语:“捡了一粒芝麻,丢了一个西瓜”。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小得与大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