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5-2014.2.11
这些声音值得记住……
N0.1
(原文摘编)林树坤的“多学科数字出版机构”(MDPI)进入中国已经好几年了,此前一直只在迫切要发表学术论文的科研人员中转悠。突然之间,它广为人知,有人把这个注册于瑞士、旗下有127个学术期刊的出版机构查了个底朝天。
客观地说,林树坤初期的做法也并不太出格——除了盗用诺奖得主的名字作为编委之外。在十余年中,其经营的期刊也有几份被收入了SCI中。虽然被收入SCI并不能说明期刊的水平高,但也可以反映它有了一定的作者和读者群。
以此为基础,迎合国内对SCI论文的追逐,林树坤逐渐开始了在国内的忽悠。2008年,MDPI进入中国,此后每年平均开办二十多份期刊,吸引急于发表论文的中国学术界“以钱换文章”。为了敛财,所谓的“同行评议”形同虚设。为了更具吸引力,还疯狂山寨著名学术期刊的名字,有著名的学术期刊cell、cancer、polymer,他就开办cells、cancers和polymers——在这些山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列在简历上,也就可能鱼目混珠。
一百年前,方鸿渐在国外买个“克莱登大学”文凭就可以衣锦还乡。今天,方鸿渐的继任者们手段也更加高明。只是,这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忽悠再精心,只要被有心人注意到,也就必然被剥去华丽的画皮。
但愿此事被披露后,能扇醒国人盲目追逐“SCI论文”的狂热。那些急于发论文的科研人员,和负责学术评价的机构,更应该小心求证,不要被“国际”的虎皮所迷惑:虽然花的钱未必是自己的,但最终成为笑谈的只有自己。
MDPI被揭能扇醒SCI论文狂热吗
◤人民网◤2014年2月7日◤云无心
【推荐理由】建议严肃的媒体跟进对林树坤MDPI及其旗下127个期刊的调查。如果调查结果证明,这些期刊是有同行评议的严肃学术刊物,那就应该还其一个清白。国人也可以自豪终于有海外华人华侨创办了国际期刊。期待看到出于科学精神与科学道义而非利益勾连的人站出来人为林树坤的期刊申辩,事实一定是越辩越明的。
别不把大孩子的“威胁”当回事
N0.2
◤《南方都市报》◤2014年2月9日◤杨支柱
(原文摘编)央视调查独生子女对父母生二孩的反应,有威胁父母如果生了弟弟、妹妹要“离家出走”的,还有说“敢生就扔河里”的。以前亦有报道,有10岁女孩以寻死相威胁逼着怀孕的妈妈在生弟弟前把房产过户给自己的。
那种绝情的威胁是如何产生的?恐怕恰恰是因为父母意识到了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和无责任感等问题,声称要给Ta生个弟弟妹妹来改变现状,而Ta对这种改变充满恐惧。当这种改变真的来临时,Ta的反应通常是对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地占据妈妈主要注意力的弟弟、妹妹充满嫉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终身不睦。
因此,应当在老二出生前打消大孩子对拥有弟弟妹妹的恐惧心理。应该多带老大到跟Ta年龄相仿的、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家中去玩,让其感受到拥有弟弟妹妹不会失去父母的关爱,及感受到同龄人跟自己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的快乐。怀孕期间妈妈应该用不断隆起的肚子来满足老大的好奇心,经常让Ta摸一摸、听一听,对妈妈肚子里的生命逐步产生感情,至少产生Ta对心爱的兔子或小鸟那样的亲近感和爱惜感。
如果大孩子已到10岁左右或者已经提出明确的财产要求,还应经常带Ta到不是独生子女的成年人家里做客,让Ta明白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财产都是自己奋斗挣来的而不是从父母那里分得的,兄弟姐妹主要不是争夺父母财产的竞争者而是赡养义务的分担者和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的靠山。
【推荐理由】大孩子对即将出生的婴儿表现出恶毒与嫉妒,也反映出“一胎化”政策的弊病。单独父母生二胎,对大孩子要心理疏导,也要确立明确的规矩。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认为,必须立规矩:大孩子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抱起小婴儿,是绝对不可以的;除非大孩子已经12岁,否则不要将小婴儿单独留给Ta,即使Ta自己努力地想要帮助父母。
日本人体质早已不是“小日本”
(原文摘编)日本厚生省每年要进行国民营养状况调查。从1950年到1985年,日本国民每日人均钙质摄取量从270mg增到553mg,动物性蛋白摄取量从17g增到40.1g,而乳制品摄取量从11.7g到116.7g,翻了十倍。
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直接反映在了日本人的身高变化上。从1950年到1985年,日本学生的身高经历了高速增长,12岁学生的男女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14cm和13.6cm,17岁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在1985年就分别达到了170.2cm和157.6cm。
而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1985年中国17岁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5cm和156.9cm,且7-17岁各年龄组学生平均身高均低于日本同龄学生,平均低4.60cm,其中12-14岁男生和10-12岁女生之间差距最大,而上述年龄段之间的身高差距到2005年仍存在。
1990年日本校园体育设施中运动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的设置率就分别达到了96.2%、97.6%和72%。在日本,体育并非升学考试科目,但根据文部省全国体力运动能力调查,2013年,日本中学生参加运动部和地域性体育俱乐部的男女比例分别为84.9%和59.9%,除体育课以外,日本中学生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的男生占80.5%,女生占55.6%。
根据2000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和同年日本文部省的数据,在有对比性的5个共同指标中,中国学生除在身高体重指标上落后外,50m跑、握力和立定跳远等3项运动能力指标也均落后于日本学生。再对比2005年的监测数据,中国学生除握力一项稍有提高但仍落后于日本之外,在速度和爆发力上与日本学生之间的差距还在拉大。
【推荐理由】一些愤青说到日本人动辄蔑称“东洋矮子”与“倭寇”。其实人家早就不矮了,战后和平宪法与市场经济之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日本人,享受了富裕、繁荣与文明,身体上,营养上去了,身高体格指标也噌噌噌上去了;精神上,国家观念淡漠,著名右翼(民族主义者)石原慎太郎哀叹日本就像“被阉掉的一只狗”,根本动员不起来呼应其右翼议程。
N0.3
◤网易《另一面》◤第1006期◤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