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冯洁 袁端端
从“漂绿”到“变绿”
如果你是个如假包换的购物狂人,相信任何问题都能“买”到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你需要清楚自己的权利——每一次购买,都是针对特定产品的“投票”。如果你已经对购买冲动有了较强免疫力,又不愿轻易为可疑的绿色标榜埋单,并知晓“漂绿”的存在,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的力量。
2014年1月,奢侈品牌Burberry位于北京及墨西哥的门店,遭到消费者的祛毒请愿。一些信奉“贵的就是好的”父母,发现自己花费不菲为孩子购买的Burberry童装,被检出残留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包括阿迪达斯(adidas)、迪士尼(Disney)和Primark在内的12家品牌的童装也未能幸免。事发后两周,Burberry公开发表了附带时间表的祛毒承诺,并宣布在2014年6月前公开全球生产供应链的排污信息。
在“绿”被滥用、“漂”成风潮的情况下(详见南方周末2013年1月31日报道《2012中国漂绿榜年度报告》),区分真正的环保行为和虚伪的漂绿行为并不容易。但在大众消费品领域,由环保组织调查、媒体披露、公众施压的“联合行动”促成的改变,已有众多成功先例。
当苹果公司计划将其全球供应链环境监管员的职位从9席扩编为一个更庞大的团队时,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还清楚记得四年前的情景。
2010年,这个在2009年就测量和报告其场所设施和产品的总碳排放量、并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供应商行为准则的“绿苹果”,面对中国34家环保组织对其在华供应链的重金属污染质疑,开始的反应竟是置之不理。
▶下转第14版
◀上接第13版
◤公众对两类公司或品牌的“漂绿”行为高敏感、低容忍。一类是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大众消费品,另一类则是名声不佳、长期被各类丑闻萦绕的资源垄断型央企。
◤在2013中国漂绿榜上,出现了两家“另类”企业威立雅和亚都空气净化器,即原本的环境问题解决者变身问题制造者。这是此前四年榜单中少见的情况。
几年下来,不仅苹果,被环保组织紧盯不放的诸多服装品牌,也先后建立了基于公开数据的供应商检索机制,约束供应商的环境表现,比如香港溢达、Puma、H&M、Levi's、Gap等。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自2011年起敦促各品牌淘汰供应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当年只有6个品牌承诺并行动,到了2012年,承诺品牌增至12个,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0家品牌和供应商承诺祛毒并公开排污信息。
仔细比对会发现,这份承诺名单中就有诸多曾经的“漂绿者”,比如Levi's、Zara的母公司Inditex、G-Star Raw,以及一度态度消极的Esprit和Victoria's Secret。
尽管积极行动派和漂绿派、顽固派相比仍比例过低,但马军和他的反漂绿同盟依然提醒消费者珍视这缓慢的进步,并持续以消费行动表明态度。
漂绿“双雄”:大众消费品 VS丑闻公司
通过网上票选,综合五年“中国漂绿榜”几百家企业的数据分析,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公众对两类公司或品牌的“漂绿”行为高敏感、低容忍。一类是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大众消费品,比如今年上榜的阿迪达斯、迪士尼等品牌童装,大自然地板和沃尔玛等品牌上榜皆在此列。另一类则是名声不佳、长期被各类丑闻萦绕的资源垄断型央企,比如神华和中石油。
熟悉的品牌和公司上榜,也符合中外类似榜单的共同规律。美国反漂绿网站绿色生活的协调人Jeff Gang解释道,这是因为“人们期待看到实质性的改变,而不是广告和漂绿”。这家网站每年的4月1日(愚人节)都会以“小心上当”为题发表年度漂绿报告,以指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神华、中石油这类企业的连年上榜,除了其的确表现不佳之外,也掺杂了公众情绪的因素。有趣的是,在这类企业的投选上,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环保组织的专业评审,其投票偏好与普通公众差异不大。不同的是,普通投票者的表现显得更为“不假思索”。
比如,神华、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家的“漂绿”得票率分别高达85.29%、89.71%和88.24%。如果单看数据,会得出石化“双雄”表现最差的结论。但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博士阳平坚敏锐地看到,所谓“双雄”并不能一概而论。
南方周末几年来通过数次报道掌握的情况亦然。即相对于中石油的数据造假、对炼油企业雾霾责任的默不作声和无视批评声音等行为,中石化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略佳,其对外界批评的反应也更为开放。“更差的要打击,相对好的也要鼓励,这样都有改进动力。”阳平坚表示。
但更多的普通公众看不到这些基于事实的差异,仍习惯性将石化“双雄”并列。
不过,看到榜单后,持续关注“漂绿”多年的武汉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刘文洁看到,入榜的漂绿企业如神华、中石油,甚至连法定的环保义务都没有履行,社会责任则完全是“奢谈”。
相比于这类企业,苹果公司上榜显得有些“委屈”。苹果的每一款上市产品,都有一份详细的《环境影响说明》,清晰地标注了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苹果也是最早发起建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体系的公司。
尽管质疑苹果、三星等品牌在回收体系上奉行双重标准,马军仍认为,要求苹果计算全生命周期内的能耗,解决其笔记本电脑难以更换部件的问题,看上去“更像是对优秀生的更高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和之前四年发布的报告一样,这份最新出炉的漂绿榜上列举的是那些滥用绿色宣言、言行不一的漂绿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劣迹比拼榜单,因此,那些劣迹斑斑但连装都懒得装的公司和品牌并不包括在内。即使同时入榜,一些“漂绿者”的表现也明显优于另一些。
漂出新意,漂成惯犯
在2013年的中国漂绿榜上,出现了两家“另类”企业威立雅和亚都空气净化器,即原本的环境问题解决者变身问题制造者。这是此前四年榜单中少见的情况。
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环境服务大型集团,在中国提供城市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多项环境服务。2013年,威立雅在上海、广东两地因超标排污分别被上海环保局和环保部行政处罚。
而在雾霾深重的2013年内,因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健康担忧,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迅速催生。以健康环保为名,净化器本身的标称却达不到实测面积,甚至根本不标注适用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如此误导消费者甚至虚假广告的漂绿手段,其发生背景是环境问题短期内集中爆发,消费者需要自救、自保。用空气净化器解决污染,实际上重回了消费主义的老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漂绿的源头,实际上在消费者抛开自身责任而过度消费环境本身上。
另一些入榜品牌则漂成了习惯,据南方周末统计,神华、中石油、阿迪达斯、沃尔玛等品牌都是第二次上榜,属于十大漂绿表现中的“屡教不改”。
早在2011年就公开承诺逐步祛毒的阿迪达斯,三年来没有实际行动,一边在其德国官网对外宣称被环保组织检测童装“不会造成任何健康风险,符合所有国际法规”,一边再度承诺在不迟于2015年1月1日前淘汰所有长链全氟化学品(PFCs),是只说不做的漂绿者典型。
还有一些品牌比“勇于承诺、怯于行动”更糟,它们属于消极应对型。
2013年12月,朝露环保、绿色江南等七家环保组织调研发现,Polo 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Abercrombie &Fitch、优衣库、雅戈尔、Calvin Klein、Target等品牌的疑似供应商涉及违规排放。
面对挑战,截至2014年2月,溢达、Puma、H&M、Levi's、Gap等一批品牌已经开始利用公开数据建立供应商检索机制,并据此促使部分供应商作出整改。优衣库、雅戈尔等品牌也积极与环境组织沟通改进事宜,但Polo 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和Abercrombie & Fitch三家品牌面对供应链污染质疑,始终消极回应。
面对漂绿汹涌,立法打击、政府监管、民间社会通力合作已是老生常谈。
在美国,为了不让消费者在喧嚣的漂绿中迷失,让消费者成为反漂绿的主体,两个普通人创建了一个网站greenwashingindex.com。在这里,消费者将可能是漂绿行为的广告上传,并按照1到5分级,1为最低,5为最高。目前这个数据库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品牌漂绿信息。
和漂绿企业打了几年交道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积累了大量的公开数据,计划今年对几十个品牌的环境承诺和实际行动做比对排名,继续号召消费者“以购买行动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