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类型,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其侧重点是为行业、企业发展培养和输送适应技术进步的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应积极配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所需,从服务理念、服务创新方面不断拓展与突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手段,是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永恒话题,尤其是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我们不仅在管理和理念上要有所创新,更要在服务功能上不断拓展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适合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高校图书馆不但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要满足教师教学、科研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朝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迈进。
这种服务模式,鼓励持续的有意识的变化,邀请用户参与建设他们所需要的实体和虚拟服务,并通过始终如一的服务评估给予支持。用户将改进图书馆服务,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自身需求。这可以通过实体与虚拟方式来实现,如通过个性化图书馆主页,或者实体服务,如允许读者召集即兴的读书讨论或者讨论组。这些协作努力需要图书馆员建立起更加注重读者的反馈并且经常性的评估和更新改进服务的详细方案。
因此,图书馆应该不断地改进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做好读者服务研究工作,重新评估现有服务和在现有服务基础上拓展服务方式,以及接受、应用新观点都能使图书馆服务历久常新,从而更好地辅助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一)提高综合服务素质的指导思想
在课题组组建之初,我们把理论研究、信息搜集放在首位。我们通过收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了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图书馆作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与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密不可分的。为把图书馆打造成为专业化、书香化、人性化、温馨化的职业教育阵地,通过课题设置的各项活动,了解读者对馆藏文献需求的变化,掌握读者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趋势,提高读者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学院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全面提高馆员为读者服务的综合素质,建立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交流的渠道,引导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文化阵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提高服务综合素质服务功能的研究目标
1.优化品牌服务:图书馆要面向广大读者提供热情、周到、开放和亲切的借阅服务;准确、迅速的咨询服务;积极主动推荐图书和可利用的指导性服务;接受读者的各种申辩、意见和要求的即时服务,以及为不同读者制定的个性化服务。
2.改善馆员工作观念: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馆员将过去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突破传统的“为人找书”的模式,争取做到“为书找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阅读能力,让图书馆发挥更大的效益。
3.促进馆藏结构合理化:通过详尽而科学的调查研究,结合读者、专业设置、文献需求的不同特点等,制定出合理的经费分配标准,和科学而完善的采购计划,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发挥文献的最大效应。
4.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通过图书馆宣传及新生入学工作,使读者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资源,馆藏位置,检索技术,检索方法和图书馆规章制度,使读者尽快认识图书馆,进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使馆藏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5.创建专业化团队,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作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主体,尤其是作为信息导航和提供者,专业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发展表明,学科馆员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宠。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图书馆派专人与某一个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互相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起到信息联络、资源组织,传递导航的作用。另一方面,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知识需求差异,提供定时定量服务,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去选择组配,从而保证一对一地提供读者特定的知识需求,同时节约读者查找资料的时间,真正实现读者要求什么,图书馆提供什么的主动服务模式。
6.强化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为馆员与读者提供各种各样有效沟通的机会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一方面可避免二者之间发生矛盾误解;另一方面,读者的需求能够及时地反馈到图书馆采编部,避免造成读者需求资源短缺,或馆藏资源不被有效利用的情况发生。
(一)围绕着打造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优秀品牌,创建良好的服务文化,有计划地于去年的10月份和今年的4月份,先后两次开展了大型问卷调查,共有2000余人次的读者参加。两次问卷调查的侧重点不同,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读者推荐喜爱期刊和报纸”,第二次问卷调查内容针对“读者需求和满意度”,通过对问卷的整理、汇总和分析,梳理和总结出读者的意见及需求,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各项服务水平、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每周到图书馆来的同学占46.5%,每周来1-2次的占46.5%;到馆借阅图书、期刊和查找资料的占59%,上网的占12.5%,自修学习的占28.5%;会使用检索机检索馆藏系统的同学占66.3%,;经常到馆借阅专业和考试类图书的同学占35.8%,文艺和休闲类图书占64.3%;100%的同学都利用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行CNKI和考级练习;经常利用图书馆系统进行推荐好书的同学有33.3%,在读者意见薄上推荐好书的有32.4%;向工作人员直接推荐的有23.4%,勾画定期挂在网上的新书书目的有10.8%;基本了解馆藏布局的同学占93.1%;基本了解馆藏资源的同学占93%;馆藏资源能满足69.7%的同学使用;比较满意图书馆现有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的同学占72.1%;比较满意图书馆现在开放时间的占59.3%;认同馆员现有的礼貌、热情、周到、及时的同学占81.4%;馆员现有解答读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及馆员仪表整洁、举止得体能够认同的同学占76.7%。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和进一步拓展创新服务功能,以提高服务范围和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便捷、周到、贴心的服务,为教育、教学、科研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开展了多项服务,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开展多项读者服务活动,加强读者对图书馆各项功能的了解和使用
1.提供主动、热情的服务,强化内部管理,首先图书馆全体教职员工在学院内面向广大师生率先做出12项服务承诺、推广使用文明用语和“首问负责制”,即凡属本馆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被询问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不得以“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我还有事”、“你自己去问”等推托或敷衍;对于不属于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或对所询问的问题不清楚,要负责引导、记录或与有关部门联系,直到接待对象有人服务为止。
2.在馆内各个学生密集的区域设“读者留言簿”,并由专人负责定期汇总上报留言信息,好的建议可纳入馆内日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针对其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如有必要,则由专人发布网上公告予以解答。
3.在新学期开学之初,由图书馆馆员分批带领1800余名2011届大一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培训,实现了新生教育100%的覆盖率,确保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年轻馆员们敬业爱岗的理念。
4.结合教学课程需要,定期推荐新书,宣传导读;通过校园网,开展各类百册图书推荐导读活动,实现了一次、二次文献的推介活动。
5.设立学科馆员,跟踪专业课题研究,主动推送前沿专业信息,提供上门服务,实现信息化服务再突破。
6.阅览大厅创新开辟了“过刊角”,根据广大读者需求按专业,定期推出过刊,使馆藏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7.加大数字资源推广力度,多次开展CNKI中国知网培训讲座;阶段性推介使用多项试用数据库资源,搭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荐电子图书免费在线阅读资源。
8.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启动“与书为友,共建书香校园”学院首届读书节活动,与系部共建“读书会”,深入指导系部读书会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本届读书节旨在通过活动拉近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为营造书香校园发挥重要作用。
9.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我馆成立多功能“文印社”,提供打印、复印、速印、毕业论文装订、光盘刻录、证件照快速成像等服务,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10.延长开馆时间,实现了全天候、每周7天不间断开放,日平均接待读者千余人次。
11.电子阅览室为学生们提供计算机、英语、会计考试模拟及创业就业软件系统,点击率极高。
12.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网页服务功能,实现由传统服务向信息化服务的根本性变革。
13.制作了《图书馆简介》及《检索机操作使用指南》PPT文件,已链接于学院外网并在图书馆检索机上推广使用。通过系统的介绍指导全院师生利用现代化设备,自主、便捷、快速地查找利用资源,办理图书查询、续借、预约、留言等业务。
通过拓展多项读者服务,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提高了;馆内的先进设备设施充分发挥了作用。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基本上认可馆员们的服务态度,到馆借阅、学习的同学在逐步提升,图书馆也确实发挥出了其信息资源中心的有效作用。
总之,通过“提高服务综合素质,营造职业教育文化阵地”的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拓展突破服务功能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主题,积极探讨优化品牌服务,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理念,使图书馆工作者能够围绕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料服务工作,并做好校园文化发展、学校良好学风形成的促进工作,从而打造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优秀品牌,创建良好的服务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姚新茹,刘迅芳主编.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殷新叶.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3]骆伟.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报,2007,(03).
[4]何秀文.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05).
[5]杨雪琴.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管理工作初探[J].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6]刘志丽,王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