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慕竹
春秋时的某一天,在燕国通往齐国的驿道上,一队人马旌旗招展,护送着两位君主缓缓而行。这支浩荡的队伍,是燕庄公为齐桓公送行。之所以摆出如此隆重的仪仗,是燕君为了表达一份由衷的感激之情。
原来燕国北边居住着山戎人,这些善于骑射的民族经常侵扰中原国家,燕国深受其害,可苦于军事实力有限,一直不能根除这个祸患。恰巧齐桓公刚刚当上诸侯国的盟主,于是燕国便向齐国发出了邀请函,请求派兵援助。齐桓公与仲父管仲分析了形势,认为山戎虽然与齐国不搭边,但一旦他们攻破燕国,无异于自己的后院起火,到那时与南方强大的楚国的竞争,难免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重要的是,既然是盟主,盟国有事而不出手相助,恐怕有失威信。于是不仅派兵出征,而且是齐桓公亲自出马。战斗进行得虽说艰苦,但还算顺利,强大的齐军在燕军的协助下,一路向北高歌猛进,一直打到孤竹国,不仅打垮了山戎,活捉了山戎首领密卢,还顺道灭掉了孤竹国。
联军取得了胜利,接着摆在眼前的是如何瓜分面积达五百余里的领土。此时齐桓公展示了大国之君加盟国之主的气度,大手一挥,五百里土地全部送给燕国。燕庄公诚惶诚恐,不敢接受,说我靠您的帮助才得以保全了国家,内心里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么还好意思再额外获得这么多土地呢?齐桓公倒也没唱高调,诚恳地说:“这些地方离齐国很远,我也没法来管理。这些地方很重要,只要你能治理好,使戎狄不敢再来侵犯,并按规矩向周天子进贡,我也就满意了。”
燕庄公看齐桓公一片真诚,便接受了这五百里土地,为了表示感激,除了举办盛大的宴会为齐桓公饯行之外,还亲自远送。两个人边走边谈,聊得十分投机,结果不知不觉之间,已经送出了燕国国界,深入齐国五十多里。齐桓公发现以后,立刻停下马,郑重地对燕庄公说:“按周礼的规矩,诸侯送诸侯,是不能送出自己国家边境的。我怎么能违礼呢!”坚持又把这五十多里送给了燕君,让脚下的地方变成了二人分别的边界。
齐桓公的这一举动让燕庄公很意外,继而又大为感动。齐桓公是在周王室衰落,诸侯为争夺利益而长年征战的背景下,高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从而一呼百应,登上盟主的宝座的。尊王不光是说给别人听的,关键自己要信守诺言,率先垂范。所以当燕庄公无意中多送出五十里,齐桓公宁愿割让这些土,也不肯违背周礼的规定。
细节往往具有最鲜活的生命力,它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贪财利,唯重信义的高大形象。
许多诸侯得知了这件事,纷纷前来朝拜,表示由衷地臣服,齐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
齐桓公送出的不过是五十里的土地,但得到的却是超越国界的宝贵人心。世界上真正的征服,从来都不是某种武力的占领,而是一种对信义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