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秦丽娜
董事会特征与高管薪酬粘性刍议
李飞 秦丽娜
高管人员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人物,是完成董事会目标的执行者。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不对称现象被称之为高管薪酬粘性。论文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高管薪酬粘性的可行建议。
高管人员 董事会特征 薪酬粘性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已成为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特征。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委托代理人,负责选聘高管人员并为其制定薪酬方案,对高管人员起着激励与监督的双重作用。近年来,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很多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而高管薪酬反而出现“天价薪酬”的现象,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外众多学者很早就对高管薪酬粘性进行了研究。例如,Caver&Gaver(1998)、Leone et.al.(2006)、Jackson(2008)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美国的上市公司具有高管薪酬粘性特征,Jackson(2008)还对高管薪酬粘性进行了定义,即高管薪酬在业绩上升时边际增加量大于业绩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如方军雄(2009)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的增加幅度大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而且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降低薪酬粘性。杨蕾、卢锐(2009)得出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高管薪酬越高,但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却下降。史晓明、尼楚君(2011)得出大规模董事会、两职合一降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而且提高独立董事比例、设置薪酬委员会可以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钟夏(2013)实证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且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薪酬业绩相关性比国有控股公司的更强;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存在粘性特征,而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薪酬粘性特征相对不显著。
1.董事会规模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董事会规模作为董事会特征在数量上的体现,直接影响董事会决策与监督职能的发挥,从而也影响董事会对高管人员薪酬的制定。规模适中的董事会,沟通起来方便,在薪酬契约的制定上容易达成一致,并能在企业业绩发生变化时,及时做出适当的薪酬调整。而规模大的董事会,加大了董事间的沟通难度,容易出现意见分歧,不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同时也削弱了对高管人员的监督与控制,使得高管人员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与企业业绩不相适应的薪酬待遇,导致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不对称性变化。
2.独立董事比例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高管薪酬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独立董事的存在有效防止了高管人员对薪酬设计的越权干预,减少了高管人员为追求过高薪做出不合理的决策;而且,独立董事还可以辅助董事会制定最优的薪酬契约,使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适应,避免所谓的“天价薪酬”,从而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3.两职兼任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委托代理理论告诉我们,股东与经理层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会使管理层的权力过分集中,并利用其权力干预董事会对薪酬方案的制定,以期获得更高的薪酬水平,从而造成薪酬与业绩的不对称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更容易导致经理层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因此,两职兼任增加了企业的高管薪酬粘性。
1.设置合理的董事会规模,提高决策效率。由于过大的董事会规模,容易产生董事“搭便车”的现象,不仅影响决策效率,也削弱了对管理层的监督,不利于对高管薪酬粘性的控制。而过小的董事会规模,虽然对外部环境反应敏捷且易于沟通,但因为董事过少而容易产生决策专断,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董事会规模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设置一个适中的董事会规模,从而可以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高管薪酬粘性。
2.改革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增强其独立性。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很难保证独立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独立董事的提名与选聘制度,增强董事会在薪酬制定上的独立性;同时,重视独立董事在薪酬委员会中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高管薪酬方案的讨论,提高董事会决策的效率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控制高管薪酬粘性的产生。
3.完善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制定合理薪酬。两职兼任容易出现“集权现象”,过多干预薪酬的制定,弱化了董事会的作用。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应实行两职分离,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管薪酬粘性,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董事会往往依据业绩为经理人定薪,若高管人员控制了董事会,使其监督流于形式,则会导致高管人员自定薪酬的现象。因此,上市公司应通过优化董事会结构来有效控制高管薪酬粘性的出现,并制定合理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地激励与监督高管,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1]Gaver J.,Gaver K.The R elation between N onrecurring Accounting Transactions and CEO Cash Compensation[J].Accounting Review,1998,73(2):235-253
[2]Leone A,W u J,Zimmerman J.Asymmetric Sensitivity of CEO Cash Compensation to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 ics,2006,42
[3]Jackson S,Lopez T,Reitenga A.,Accounting Fundamental and CEO Bonus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8,27(2):374-393
[4]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J].管理世界. 2009(3):110-124
[5]杨蕾,卢锐.独立董事与高管薪酬——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9(5):111-115
[6]史晓明,尼楚君.公司高管薪酬、业绩与董事会特征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1(5):72-73
[7]钟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研究——基于产权性质的比较[J].财会通讯.2013(2):39-41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
(责编:若佳)
F830.91
A
1004-4914(2014)1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