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国家形象的符号解析*
——纪1至纪4邮票的符号化过程及结构方式

2014-02-12 03:32张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系谱符号化铭记

■张 昆 张勇

邮票中国家形象的符号解析*
——纪1至纪4邮票的符号化过程及结构方式

■张 昆 张勇

邮票虽小,但其符号化程度较高,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体发展状况,因而被誉为“国家名片”,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基于政治传播的视角,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从邮票铭记、面值和图案“三大要素”入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发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1-纪4等邮票进行符号学解析,旨在以点带面探索邮票构建国家形象的符号化过程及结构规律。

邮票;国家形象;政治符号;毗邻关系;系谱关系

邮政具有通政、通商、通民和国际传播等特点,在信息传播与邮件交换中发挥着重要职能。邮票的产生与使用是邮政事业发展中的里程碑,其既是邮资凭证,又是展现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

一、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能以小见大展现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①近年来,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建设与传播,将此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并视为“主权国家在政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②。国家形象建设的出发点是政治价值诉求的符号化和可视化,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正是这种被符号化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共计发行纪念、特种邮票一千多套,这些邮票取材广泛、蕴含丰富、气象万千,是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缩影和真实写照,方寸之间展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尤其在关注“国家形象”、重视“软实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邮票的独特作用,有望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其一,从经济上看,邮票是国家的“第二货币”。邮票由国家发行与管理,具有法定的面值,发挥着邮资凭证的功能,甚至是一些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邮票在审批、防伪印刷、标准度数孔设计、市场流通及销毁等方面有着特殊性,其从设计到发行过程的管理极其严格,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第二货币”。

其二,从政治上看,邮票是国家主权的象征。邮票由国家或地区邮政机构发行,是国家重大事件的官方见证和永恒记载,是政治传播的重要媒介,它总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志,旨在潜移默化中输出本国执政者的价值观念。邮票随着邮件寄递到世界各地,无论是“中国人民邮政”还是“中国邮政”的邮票铭记都镌刻着时代的政治烙印,发挥着宣示国家主权、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

其三,从文化上看,邮票是微缩版的“百科全书”。邮票既是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化的有效载体。比如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生肖邮票,尽管他国的与中国的生肖邮票会有所不同,但是都以干支纪年法和生肖动物作为依据来设计图案,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③无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由此可见,邮票折射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体发展状况。基于政治传播的视角不难看出:邮票生产与传播的主体是一国的政府或执政党,他们将其政治立场、执政理念、外交思想等经过概念化、符号化、视觉化之后,借助一枚枚邮票使之成为容易被社会大众所认知、理解、宣传和解释的符号及符号系统。这实质上是邮票设计与传播基于拉斯维尔的5W模式的演化与具体化过程,即通过邮票选题、设计、印制与发行将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价值诉求与所取得的成就展现于世,以此实现其政治意志表达和对意识形态的引导。因此,邮票虽小,却能以小见大,承载国家形象,传播本国政治理念和意志。

二、邮票的“三大要素”及其符号化过程

邮票虽没有直接标记上“国家形象”字样,但受众通过邮票所呈现的图文符号能真切地感知到“国家形象”。换言之,邮票是一个承载着政治理念、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被系统化、结构化的符号系统。

1.邮票的“三大要素”及其符号形式

虽说各国邮票的形态不尽相同,但其构成要素却相对稳定一致,均由邮票铭记、面值和图案“三大要素”所构成。邮票铭记是指在票面上用以标识邮票发行主体(国家或地区)的标志;面值是表明邮资金额与货币单位的数字及文字;图案则是表现邮票主题内容的图画。从符号表现形式上看,“三大要素”通过文字、图案、色彩等视觉形式予以呈现。邮票中的文字具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质,文字内容(所指)传达邮票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形式(能指)则由不同样式的字体或图形化的文字组合予以实现。邮票中的图案是通过绘画、摄影、摄像等方式而展现的图形与图像,能指是所有在邮票票面上呈现出来的视觉符号,内容(所指)是图像所描摹的对象或代码的事物。邮票的色彩既能表现现实,更能表达传播主体和设计者的审美情感,其所指为邮票主题和对主题的烘托与渲染。从符号要素与组成模式看,所有邮票均从属于上述“三大要素”所组成的符号体系,并在此框架内将政治现实符号化,利用固定化、模块化的方式,通过艺术性表现促进政治信息转化为可视、可知的视觉符号与图像。

2.符号系统的结构与关系

对于符号系统的结构与关系,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有着精辟的论述,后经结构主义符号学家雅各布森(RomanJakobson)等人不断完善而形成体系。索绪尔认为具体的言语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这些规范即构成了“语言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其中有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即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组合关系又称作毗邻关系,是指人们说话时,各个词或要素总是依次连续发音,“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音素的可能性。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④联想关系又称系谱关系,是指在人们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系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⑤,这些集合里的词汇可供选择、可相互替换。

在符号系统中,组合关系是一种构成符码序列的各单位之间的关系,称为毗邻轴;联想关系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称为系谱轴。系谱轴是被选用符号所出自的一组符号;毗邻轴是被选用的符号所组成的讯息。毗邻和系谱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符号状态与关系的两大主轴,围绕这两种关系(两大主轴)所形成的理论称为“二轴说”。⑥在语言或符号分析的各个层次和场合均可见这两种关系的存在。

3.邮票符号系统的构建

基于符号学的“二轴说”,可从三个层面对邮票的符号系统予以考察与分析。从宏观层面看,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题材邮票是一个大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将其中时间(时期、时段)视为毗邻轴,将邮票选题范围与表现空间(内容、题材等)视为系谱轴;从中观层面看,某一类选题、某一系列或某一套邮票是一个符号系统,画面图文符号元素是毗邻轴,题材类型是系谱轴;从微观层面看,一枚邮票所展现的图文元素构成了一个符号系统,各元素之间的组合是毗邻轴,邮票主题及相关潜在着且可替换的符号元素出自同一系谱轴。

每枚邮票都是一个视觉形象鲜明、结构相对稳定的符号系统。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邮票进行解读,能有效地揭示其背后的符号系统架构及符号生成规律,既可从宏观上对浩瀚“邮海”展开分析,也可从微观上对某一枚或某一套邮票进行深入解读。从符号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关系来看,在邮票中符号化的图形、图像等组成了图案系谱轴;中文或英文铭记等组成了铭记系谱轴;表示邮资面额的,如80分、1.2元、3元等组成了面值系谱轴。基于“三大要素”构成邮票的基本范式,若从图案系谱轴中挑出人物或景物等形象,从铭记系谱轴中挑出“中国人民邮政”铭记,从面值系谱轴中挑出表示邮票面值金额的“元”或“分”值,就可形成一个毗邻轴,相关信息要素组合为符码系统便构成了一枚邮票,即传播主体通过选择邮票所需要的信息要素,并依据邮票符号系统结构来组织这些要素就可形成邮票、产生意义。

三、建国初期邮票中国家形象的政治符号解析

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简称纪1邮票,下同)、第二套纪念邮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纪2邮票)、第三套纪念邮票“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纪3邮票)、第四套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纪4邮票)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这几套邮票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即由华北邮政总局筹印,是在历史转折时期发行的邮票。纪1邮票是新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的纪念邮票,“成为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辟新时代的真实写照”。纪2与纪1邮票同时选题,拟为正式的庆祝政协会议的邮票,由于印制工艺、邮政资费变动等影响而推迟了四个月才发行。纪3邮票是新中国第一套表现国际题材的邮票。⑦纪4邮票是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正式成立后,接手发行的第一套邮票。纪1至纪4邮票发挥了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树立新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作用。它们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经过浴血奋斗而登上执政地位后的政治诉求和树立良好国际新形象的政治期望。

纪1至纪4邮票传播广泛,影响久远。这几套邮票具有划时代意义,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新中国邮政体制和邮票发行机制,规制着以后的邮票选题、设计、生产及发行的路线和原则。上述4套全国通用纪念邮票发行总量达1780万枚,国际、国内影响深远,为新中国的邮票发行、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下面重点以纪1-纪4邮票为例,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从邮票铭记、面值、图案和邮票符号结构与关系这四个方面对邮票所传达的视觉形象、蕴含的符号结构和承载的国家形象作出剖析。

1.邮票铭记变化的政治内涵

邮票铭记是文字符号,代表着邮政的性质。新中国邮票均有铭记,有的还同时在票面上标明了邮票志号和邮票名称等,如:“中华人民邮政”是邮票铭记,“纪1”代表邮票套号,“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指邮票名称。邮票上所标示的文字,主要是对邮票图案作进一步说明或强调,受众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明确地知晓邮票主题,有效地解读邮票图案的内涵,更易于领会邮票发行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当然,通常情况下仅能看到邮票铭记的字面意义,若借助文献和相关知识可以进一步认识新中国邮政乃至国家名称变化的历史脉络和政治主张。1940年1月9日毛泽东提出了“中华民主共和国”的概念,1948年的党内文件中多次出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⑧还有“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等。直到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才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⑨因此,纪1、纪2和纪3三套邮票铭记为“中华人民邮政”是有历史原因的。邮电部邮政总局正式成立后于1950年2月10日发行的普1邮票“天安门图案(第一版)”和7月1日发行的纪4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开始使用“中国人民邮政”铭记。⑩。从此,新中国邮票以及邮资封、片、简等均使用“中国人民邮政”铭记直至1991年底。自1992年开始,邮票铭记改为“中国邮政”。虽说邮票铭记仅几个文字符号的变化,但却映射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价值的取向与变化。

2.邮票面值透射邮资体系和经济工作思想

从邮票面值的变化,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邮资标准调整及邮票发行工作的发展轨迹。1949年10月4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即着手统一全国邮政资费标准。直到1950年7月,国内邮资标准趋于平稳,基本标准是信函邮资分为本外埠,本埠为400元(旧币,下同),外埠为800元;明信片本埠为200元,外埠为400元。自此“基本资费标准持续了40年之久”。(11)国际邮资总体上参照万国邮政公约的基本资率加价20%左右核定,国际信函(20克起重)相当于国内信函邮资的3倍。邮票面值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政治意义:一是改变了当时华北、华东、东北、西北等几个大区邮资标准不同的局面,统一了全国邮资标准,创建了邮资体系;二是邮资随物价之涨落而调整,有效地应对了建国初期通货膨胀的危机;三是促使邮政经营自给自足,不增加中央财政补贴的负担;四是追求社会公平,消除了以寄信少的农民补贴寄信多的都市之人的不平衡。这些,深刻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经济工作思想,呈现出社会主义新气象,树立了清新向上的国家形象。

图1 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2 纪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

图3 纪3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

图4 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

3.邮票图案蕴含的象征意义

纪1邮票共4枚(4种面值),一图四色,主体图案由北京天安门城楼、宫灯、华表、涌动的人潮和政协会徽等组成(见图1)。纪2邮票共4枚(4种面值),两枚一组,计两组图案:一组的主体图案由北京新华门、政协会徽组成;另一组的主体图案由毛泽东像和政协会场组成(见图2)。纪3邮票共3枚(3种面值),一图三色,主体图案由展现亚洲、澳洲(今大洋洲)的地球东半部版图、大铁锤、工人阶级巨手、地图上的北京、飘扬的旗帜等组成(见图3)。纪4邮票共4枚(4种面值),一图四色,主体图案由天安门、毛泽东正面像、飞机、坦克、五星红旗等组成(见图4)。

纪1和纪2邮票筹印时曾登报公开征集邮票图案,要求“两种邮票图案均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阶层大团结’为主题……惟务求式样精美,意义庄严,内容深刻。”(12)纪1邮票于1949年10月8日发行,邮票中飘扬的红灯笼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展现了新中国奋发向上的朝气和蓬勃生机。邮票以隐喻修辞手法将天安门符号化,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图案之一。纪2邮票上的新华门是中南海的南大门,也是中央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的正门,这里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中心。纪3邮票上的地球东半部版图寓意“全球无产者联合起来”,象征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工人阶级的巨手和大铁锤既有阶级属性,也象征砸碎旧世界。纪4邮票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毛泽东正面像和开国典礼阅兵情景等象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划时代意义。纪1到纪4邮票在图案和视觉形象上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在内涵表达及符号系统的结构上却高度一致,无论是人物、景物还是器物均被概念化、符号化与政治化了,共同汇聚成新中国国家形象的符号集群。

4.纪1-纪4邮票的符号结构与关系

从符号系统的结构与关系的角度,可以看到上述四套邮票的图案系谱(系统)由若干子系谱组成,如北京天安门城楼、新华门、地球东半部版图是一个系谱(景物子系谱);宫灯、华表、大铁锤、飞机、坦克等图案是一个系谱(器物子系谱);毛泽东像、涌动的人潮、工人阶级巨手图案是另一个系谱(人物子系谱);五星红旗、地图上的中国、政协会徽等由多种视觉元素组成一个独特的系谱(符号系谱)。另有“中华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铭记系谱和30元、50元、3000元等组成的面值系谱(参见表1),这些要素构成了邮票的符号系统。在邮票设计时可以根据选题从符号系统中按照邮票铭记、面值、图案等选取符号元素,依据系谱轴和毗邻轴的结构方式,组合创生新的邮票,塑造新的视觉形象,传达新的邮票内涵和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邮票是政府组织或执政者为了使其抽象的政治理想与政治意志形象化、易认知、可接受而经过符号化后所建立起的符号系统。对邮票符号结构与关系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邮票内涵与意义的理解。概括而言,在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活动中有三点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是将政治事物符号化,即将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和社会现实概念化、符号化,使之成为社会大众可以认知、理解和解释的符号集群;二是将符号结构化,即从中选取必需的符号元素依照系谱轴和毗邻轴的结构方式,建构为新的邮票符号系统,在符号与意义之间建立联系;三是促进符号的价值认同,即将前述符号系统纳入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价值体系,进而在受众中形成清晰认识和统一意志。这样通过若干概念符号给受众一定的信息暗示或引导,让他们“可以通过符号体系形成条件反射,迅速导出自己的结论”(13),进而使传播变得有效、确定、可以预期。

表1 纪1-纪4邮票的符号元素及系谱分析

新中国通过符号化方式主动地掌握了邮票生产与传播的话语控制权。邮票从选题、设计、审批、印制到发行的程序极其严格,这个过程实质上是话语选择——将有益于公众对新中国产生认同感的符号资源进行意义重建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符号、运用符号、解读符号的“符号化”过程,将“它们(符号)当作教育和培养公民效忠国家、献身民族的载体”(14)。设计考究、印刷精美的邮票能使国家形象信息更加集中、传播更有针对性。

通过符号化方式有效地增强了新中国的识别性,强化了受众对新中国的认同感。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戴八角帽的毛泽东头像、政协会徽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符号承载着特定的意义与价值,对内不断强化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在寄递信件、集邮交流等邮票传播过程中通过上述符号不断刺激人们的意识,并形成公民的集体记忆;对外则增强国家的“识别性”,强化中国不同于别国之形象,增强社会主义新中国形象的感染力。

本文虽然仅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纪1-纪4邮票作了“以点带面”式的剖析,但是通过邮票的符号学解读,可以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有效的政治传播所发行邮票的符号体系与结构规律,从中亦可探寻政治意识演变的历史轨迹、政治传播发展的时代脉络和国家形象构建的政治内涵。一枚枚邮票形象地传播了中国历史文化,表达了新中国的政治理念与诉求,传递着时代精神,向外界展现出社会主义新中国旺盛的生命活力和昂扬向上的国家形象。

注释:

① 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版,第25页。

② 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

③ 丁蕾:《中国生肖邮票设计研究》,《艺术百家》,2006年第6期。

④⑤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99版,第170-171页。

⑥ 陈一:《论广告中的视觉符号:意义与修辞》,《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第3期。

⑦⑩(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中国邮票史(第7卷)》,商务印书馆2002版,第16-21、26、28-37、6页。

⑧ 胡阿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的成立过程》,《唯实》,2013年第8期。

⑨ 霞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确定》,《党史博览》,2009年第10期。

(13) 许静:《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1期。

(14) 吴玉军:《符号、话语与国家认同》,《学术论坛》,2010年第12期。

(作者张昆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张毓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1&ZD024)、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中国邮票中的国家形象视觉符号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g5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系谱符号化铭记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山河铭记
哈萨克族系谱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中国荷斯坦公牛系谱完整性研究
教你如何治好“遗传病”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奉献,来自铭记于心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