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的意义与设计

2014-02-12 20:35丁立福
体育科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体育

常 波,丁立福

(1.淮南联合大学基础部,安徽 淮南 232001;2.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01)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活动促进了人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1]美与人的精神情感、生命体验密不可分,审美是对美的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自由观察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心物感应,物我交流的动态心理过程。审美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2]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大学体育教学是传承体育文化知识、培育大学生生命活力、丰富大学生情感世界的审美活动。基于审美的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肯定自我生命,培养积极情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审美教学价值所在,以及如何设计体育审美教学。

1 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的意义

1.1 体现大学体育教学的本义

“人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对人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能力的教育总是涉及到整体的人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决定了体育不应是单纯的身体教育,而应该是以身体教育为途径的人的教育。”[3]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身心二元论”、“生物体育观”的影响,过分强调从生理指标评价体育课程的功用,导致对“心”的教育忽视。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的功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参加强健身体、自由愉悦的体育活动,人们的情感得以表达,意志也得以磨练,体育的美育价值尽显于此。所以,面对大学生这样激情昂扬的生命群体,体育课程的审美式教学,让他们通过运动技术的学练,在轻松和谐的体育项目中,感受体育之美、生命之美,是大学体育教学本义所在,而不是体育课程的附加点缀。

1.2 消解大学体育“工具化”的境遇

目前,大学生上体育课为拿学分的现象普遍存在,体育的培育身心、丰富生命体验的价值被忽视;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不关心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培植和情感领地的观照。这种缺乏心灵参与的体育过程,极大弱化了大学体育课程的人文关怀价值。体育是彻底人性化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应成为大学体育的最高准则,这也正是审美式体育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倡导体育审美教学最大的“功利性”是在于将大学生从被动拿学分的非自由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游戏”体育,因为“人只有游戏的时候才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游戏。”[4]通过体育审美教学,让学生在忘却外在的期望和压力的运动形式中,建构健康而完整的心灵世界,使大学体育课程由工具型向人文型转变。

1.3 促进大学体育以“美”启“真”扬“善”

首先,体育教学中的“美”能激发学生对“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审美式体育教学观强调,利用体育审美教学活动中大量的审美因素,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中来。其次,体育教学中的“美”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弘扬体育的“善”。“当人们在进行审美判断的时候,道德判断也同时发生了”,“如果要想让道德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美育是培养人们热爱善,追求善、践行善的最佳途径。”[5]体育活动中蕴涵着协作精神、规则意识、责任感、意志品质等“善”的特质,可以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审美式体育教学“以美扬善”,就是利用美与善的相互作用和统一的关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生命之美不仅仅是快乐、成功,也要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并激发起求胜的欲望和进取之心,最后取得成功,享受更高层次的崇高之美和生命中超越自我的壮美。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完美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大学体育审美教学设计

审美式教学设计,“是运用审美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美的设计,以求得教育和审美的高度统一的过程。”[6]与其他教学设计相比,审美教学“以学习者的审美心理过程为主干,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纳入审美要素”。[6]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全面的身心参与体验的课程活动,那么,大学体育审美教学设计应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审美心理体验,从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实现教学与审美的有机统一。本文对体育审美教学的设计,有机融合教学与审美的过程,包括分析学生体育学习特点、分析体育审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用体育审美教学媒体、设计体育审美教学策略及建立体育审美教学评价。

2.1 分析学生体育学习特点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来看,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已经是运动知识和价值的主动建构者。“由于主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主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即所谓‘一百个人就是一百个主体,并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建构’。”[7]因此,我们除了要分析大学生一般的学习特点,还需重视分析他们的体育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构建。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对意义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追求,体育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水平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审美教学应向他们呈现新鲜的体育审美元素,激发他们强烈的体育学习主动性。但另一方面,现在90后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体育学习中又往往表现出体能不足、团队精神缺乏、责任意识差、意志薄弱以及体育价值观淡薄等问题。设计审美式体育教学应当根据他们体育学习特点,设计适合审美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这决定着整个审美教学的效果。

2.2 分析体育审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体育审美教学的基础。从审美的角度看,大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教材的知识传递,还要深入挖掘教学中蕴涵的体育之美。在教学目标确立方面,要展现人体健康和内在心灵的和谐统一之美,塑造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之美,营造出大学体育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之美。在体育审美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要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多维审美因素,譬如,田径运动中走、跑、跳、投的速度美、力量美、生存能量美等;健美操、体育舞蹈中的律动美、灵动美;球类运动中的技术美、战术美;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对话自然之美、超越自我之美;太极拳的节奏和意韵之美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之美。

2.3 合理运用审美教学媒体

传承体育运动知识、构建审美教学情境都离不开体育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媒体以直观的视听觉形象,丰富教学过程的形式美,向学生全面展现体育美,诱发学生的美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较好地满足体育审美教学的直观性要求。体育审美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媒体手段有体育器材、音乐、舞蹈、电脑多媒体等,审美功效得到广泛的认可。例如,音乐手段经常应用于节奏感强的教学环节,当音乐速度达到每分钟138~180拍时,就能形成一种明快而强烈的跳跃性节奏,让练习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意境,此时一切烦恼皆可忘却;也使欣赏者身受感染、跃跃欲试、情不自禁。

2.4 有效设计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呈现体育教学过程外在形式美的要素,决定了组织方式、教学节奏、课堂氛围。体育审美教学应注意一下教学策略方法:其一,教师要善于发现、组织体育教学中的审美点。不但向学生展现体育的外显之美,还要挖掘提取身体背后“理性的美感”。这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以标准的示范动作给学生带来美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在学练中感受运动美的刺激,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促进其发展。其二,鼓励学生参与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核心,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练习都是珍贵的美的资源。应当鼓励学生尝试去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调动他们的审美情感,并真实、独特、“审美”地表达出来。其三,师生共同营造充满朝气和生命活力的体育审美氛围。“体育教学不是把运动技术技能从教师复制给学生,更多的时候是靠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激发。”[2]在师生双方沉浸于当下的审美教学气氛中,享受教学之境中的自由、轻松、和谐、融洽、温暖,心灵得到沟通,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师生具有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共同促进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达成。

2.5 以审美的眼光进行教学评价

体育审美教学强调学生的审美心理体验,追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性。教者乐教、学者乐学。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应淡化定量评价,以学生体育学习的对话沟通程度、审美体验和学习自由的程度为尺度,重视评价生成性和多样性,在评价的主体方面,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自己,通过适度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激发他们对体育美的欣赏、想往和追求的意愿和激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基于审美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肯定自我生命、培养积极情感具有深远的意义。审美教学体现大学体育教学的本义所在,体育审美教学最大的“功利性”使体育课程由“工具化”向素质教育转变,促进体育课程以“美”启“真”扬“善”。大学体育审美教学设计应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中,重视他们的审美心理体验,从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实现教学与审美的有机统一,通过分析学生体育学习特点、体育审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审美教学媒体、设计体育审美教学策略等教学环节,实现体育审美教学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价值理想。

3.2 建议

对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的探讨,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师要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挖掘体育课美的精神元素,设计丰富多元的体育审美教学,赋予体育教学更加丰富的情感,让大学体育课程成为强健学生机体、塑造学生生命态度和信念的园地。

[1]朱光潜.大美人生:朱光潜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1.

[2]翟林.体育美学探微——体育美的理解与追求[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78.

[3]杜卫.体育与美育的关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3):32.

[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80.

[5]罗超.美与善的融合——通往德性之路 [J].道德与文明,2013(3):12-16.

[6]邓辉,刘红.基于审美的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27):5-7.

[7]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3(1):9-11.

猜你喜欢
大学大学生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