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桥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30)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早已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便已引起理论界与教育界的重视,到目前校企深度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然而,不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上看,目前校企合作多数停留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改革等层面,很少涉及文化层面的研究。即使有些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大多数都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切入,出发点是基于校园文化培育的需求,这显然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对于文化培育的要求,当然也就不能引起企业届的普遍重视与推广。
本文以现代企业文化培育的问题与需求为出发,对“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与方式进行探索。
自从20世纪90年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管理中,自此,企业文化管理热潮便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开起来,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但大多数的企业却是没有收到任何成效的。根据对多家企业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众多企业文化培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和粗浅,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仅仅流于形式。
2.急功近利,企业文化培育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3.企业员工流动率过高,加大企业文化培育难度。
4.企业着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企业文化培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培育需要转变思路,开辟新途径。虽然企业文化培育工作不能全面外包,但却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培育进行前置,联合高等或中等职业院校对人力资源进行共同的文化培育,开辟企业文化培育的新途径。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具有相通性、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它们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以及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它们的本质都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们的外在表现都是一种群体行为规范,它们对人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人才也是从校园向企业的进行流动的,企业需要的人才基本都是从各层次的学校中走出来的,处于企业基层的员工则主要来自于各类的职业院校,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自然的衔接关系,附着于人才身上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也自然会随着从学校到企业的流动而自然的转换与衔接,这使得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本身就存在着相互传承与衔接的必然性。所以,与校园文化培养互相融合,将企业文化培育进行前置与渗透,应该是企业文化培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种校企合作的文化培育模式,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于企业一方而言,可以节省企业文化培育成本,弥补企业人力资源高流动率的弊端,还可以借助高等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的专业性与系统性优势,有效提升企业人才文化培育的效果;对于学校与学生而言,则有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1.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理解与认知
课程教学是学校的核心活动,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企文化融合的交点和纽带。对于企业文化的学习与渗透应该从课程教学开始,做到“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课堂学习,结合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实例,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以及质量第一经营理念;通过现代企业文化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切感受企业文化的强大魅力。开设现代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实训基地的模拟工作环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快节奏、重实效等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学生能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使其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得以提高,从而缩短职业院校课程与社会工作的距离。
2.在校园管理与班级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与理念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基本都是在企业的基层技术人员,都要服从企业严格的管理与纪律,要执行非常规范的操作标准,并要有高效的工作能力。因此,为了加强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管理与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与理念。
(1)在学校管理模式上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如:可以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中引进企业ISO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管理、科研、后勤等工作进行全过程控制,使学校的内部管理变得有序和畅通。这样,不仅能快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还能将质量管理体系文化无形的融入到师生观念之中。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好地获得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起到形象展示和宣传效果,既提升办学质量又能带来增值效益,一举双得。
(2)在学生教育上灌输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保持校企文化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出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全球化、持续化等特征。在新的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文化体现出高效与柔性、学习与创新、多元与包容以及注重社会责任等特征。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将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使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还要在学生学习及生活纪律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纪的习惯与细节意识,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精神、诚信观念、效率意识、服务理念等渗透到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办学理念与企业观念文化有机结合,保持校企文化培养目标一致性,提高校企文化的契合度,满足用人单位对企业文化培育的需求。
(3)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逐步“植入”企业行为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企业基层班组工作,而班级也是学校最基本、最基层的单位,对学生影响很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平台。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逐步“植入”企业行为意识,可以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增强学生进入企业后对企业制度的适应性。如:在班级管理中引进企业5S管理制度,用“5S”制度来考核学生。5S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对生产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5S管理不仅有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有利于消除生产现场的各种障碍因素,实现各生产要素的最大化效益。在班级管理中实行5S管理,可以约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效益最大化意识,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也即未来员工)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校园和企业文化注入无限的活力。
3.加大企业文化氛围建设,营造具有浓郁职场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作为与企业文化相互传承的校园文化,在人才文化素质培养方向与校园文化建设上,应注意与企业文化要求与特征的互相融合与感染。而目前我们的校园缺少的就是这种企业文化氛围。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加强与专业相应的职业环境建设,给学生创设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
这种职业环境的营造既包括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也包括校园整体环境氛围的布置,既包括硬件文化建设,也包括软件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企业物质文化接轨,找准企业文化渗透的着手点。任何文化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进行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要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与渗透,首先就要从企业化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熏陶开始。校园物质文化与企业物质文化的对接,首先要以校内实训基地为重点,模拟企业生产与工作环境布置,在实训室的墙上悬挂张贴实训室流程、操作规范与技术标准、安全生产标语等内容,并按照“重要性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功能原则、使用顺序原则”等进行实习设备环境的布置,模拟企业工厂真实的生产情境,努力营造职场氛围;其次,要依托规模大、技术强、具有先进文化理念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到企业参加实地工作,真切、客观地体会优秀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企业文化高效柔性、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等特性的理解,同时还要在校园内环境中展示优秀的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和挂图,实现全方位的企业文化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价值观,实现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
(2)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上融入企业制度文化。在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校园文化,在形成初期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也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与规范,因此,在校园文化管理中也要吸收借鉴先进企业的制度文化,建立与企业制度相呼应的“现代学校制度”,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服务管理、质量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制度,创新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外在制度的约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行为的习惯性和自觉性,从而为学生就业后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在校园软文化体系中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理念。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艺、体育等娱乐为主,企业元素较少。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到学生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特征与要求的内在文化素质。如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团队训练、工学交替、技能竞赛、职业规划、摸拟面试、创业教育等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的企业式文化活动,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以及高效的工作能力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并引导学生学会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与尊重,强化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社会责任意识。
4.通过校企文化活动互动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渗透。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企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与企业搭建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素养,从而有意识地塑造符合企业要求的文化素质体系。交流的具体方式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校企互动”等方式,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走出去”即指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联系,争取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中的人才发展环境与要求,体会企业的经营方式与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请进来”即学校邀请企业家及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爱学校进行座谈、讲座,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邀请相关优秀企业冠名支持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展示其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与了解企业文化,从而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体会;“校企互动”则可以采取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文化气息浓厚的联谊活动、岗位结对子活动等方式,拉近学生与企业间的距离。校企文化互动交流活动是渗透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强化学生对企业认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曾月征.高绩效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其构建[J].商业时代,2009,(21).
[2]李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