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时代话题。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校园文化必须通过“学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它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市民文化一样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但无疑地它是社会文化的最高层的一种。是广大师生在特殊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范围和校园精神。它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实现人的最高本质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对校园文化的界定存在很大分歧,总的说来可包括“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学校准文化说”、“文化范围说”、“校园精神说”、“规范说”等说法。这些界定都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来揭示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部分地揭示了校园的本质内涵,但是它们或模糊或忽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或片面强调校园精神文化而轻视校园物质文化和活动文化,都存在着种种缺憾和不足。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的长期办学过程中,由学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等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总和。这里的“校园”,首先是一种空间的范畴,即校园文化必须根植于校园,生长于校园,离开了一定的校园地理环境,校园文化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这里的“校园”内涵又指向特定的主体——学校的师生,即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发展的;这里的“校园”还具有特定的目的指向,即校园文化是为实现学校的各项职能服务的。
而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制度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其具体性主要体现在作为文化主体的高校师生和他们创造出来的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在高等教育中,高校校园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健康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创造先进的文化成果。塑造人才和服务社会,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引领作用。与校园文化的分类依据相对应,依据文化现象的不同存在形态,高校校园文化可划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活动文化等四种存在形态。
1.校园物质文化现状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指校园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有许多功能,但最根本的是它的隐性育人功能。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既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精神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载体。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渗透着一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够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能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对校园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比较重视的,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各高校在校园物质文化的美化、规范化和教育化方面工作能够重点发展,特别是在教学设备的先进、建筑设施的完善上取得较高的满意度,但在校园景观建设、数字化建设以及教学设备开放、学生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方面,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需进一步加强。
2.校园精神文化现状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和文化活动,观念文化包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从深层影响着全体师生的理想、信仰、意志、情感及行为。校园观念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是一所学校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但并不一定每一所学校都能形成或凝聚起自己独具特色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成为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相反,没有提炼出学校精神的校园文化可能是松散的,缺乏凝聚力的。校风校训的确立是一所大学确立学校精神的标志,在这一点上,大部分高校都提炼出了自己的特色,定位了学校发展目标,并反映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来,总体上反映出了高样对学校观念的重视。
而学术文化一直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氛围。正是由于大学的学术氛围及传统,才使得大学得以在某种理想状态下进行深高新类的科学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倡导科学精神,重视学术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据调查统计,大部分高校比较重视学术氛围的培养,这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可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材,但总体上现状不容乐观,还有待改善。
校园文体活动和校园社团是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形态,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它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识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各种知识的获取与水平的提高。它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以及健康的评价和判断观念的必要手段。大部分学生对自发组织的社团和活动相当受欢迎,他们抱着锻炼自己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参与。其学术性、社会性、娱乐性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缺乏自身特色,缺乏社会影响力,千篇一律,也是社团活动的问题所在。
3.校园制度文化现状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框架,制度文化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所以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校在制度上的建设都能够受到学生的认可,新生开学教育、校规、学生手册等一系列制度对于约束和规范学生在校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对于初入学的新生,制度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使学生对本校有一种归属感。但对于在学生看来校规和道德规范哪个对自身行为约束大这个问题时,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很重视自己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我。但校规对于学生而言,其规范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文化,不仅在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高校办学实践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向与激励作用、约束与调适作用、传承与创新作用、凝聚与辐射作用。
1.导向与激励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外在氛围,它在内容上包含着崇高的价值理想,这必然会激起学生对崇高生活目标与人生理想的追求,而渗透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高校校园文化透过高校的规章制度,会影响、约束和引导师生的行为举止,会影响、约束和引导师生的健康需求。因此,高校校园文化能够通过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人格构建等方面的引导,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会对大学精神的传承、发扬和对高校学生的人生选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又能够使他们结交深厚的友谊,还能使他们获取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感受到多层次、全方位的关爱,这种关爱,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激励作用,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践能力,为走向社会开创局面奠定基础。
2.约束与调适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整体价值观,这种整体价值观使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将师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意志和共同目标。通过为师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高校的校园文化以共同的价值观影响和约束广大师生,并将之内化为每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思想交流与表现自我的舞台;通过建设赏心悦目的校园景观,能够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放松自我。宽松、和谐、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为高校师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谐人际关系提供外在环境,具有保障高校师生正常工作、高效学习、愉快生活与健康成长的作用。
3.传承与创新作用
校园文化是长期积淀优秀传统形成的,其本身就有一个传承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以校训、学生守则等形式,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成果进行严格的比较、选择、加工和整合,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和综合,传承了那些适合时代发展和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来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些传承,高校校园文化总会蕴含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观念,使其化为文化创新的动力之源和深厚基础。由于师生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都有各自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融于科学知识中去便会有新的领悟,这本身就是创新。丰富而发达的校园文化生活,汇集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充满了蓬勃的创造活力和昂扬进取的开拓精神,激发高校师生的创新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
4.凝聚与辐射作用
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于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使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氛围之中的广大师生受其熏陶和感染,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观念意识和行动指南,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举办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形成了团队精神,凝聚了全员的力量,培养了协作共事的意识。学校的校史、规章制度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文化环境、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以及文化成果都作为文化载体,向学生发挥着辐射作用。可以说,校园文化无处不在,每一座楼、每一块石头、一棵花草都会被赋予文化的内涵,在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给师生以影响。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是高校园文化得以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种辐射作用则使高校校园文化实现了对外的影响和传播。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中心,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构筑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要精心组织和大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我院作为一所高职学院,为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了具有国家心理健康咨询资质的教师授课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输导工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开展了“成长的路上有你相伴”、“大爱育人”等大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院作为团中央“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全国20场启动报告会分会场之一,启动并举行“与信仰对话——党史国情报告进校园教育宣讲会”,此次活动紧密结合青年学生思想实际和成长发展需求,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奋斗足迹,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国情,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党、热爱党,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2.坚持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灵魂,专业素质教育是主干,身心素质教育是保障,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因此,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时,应兼顾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大学的重要途径。
我院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节”、“歌唱比赛”、“民族晚会”、“团情党史知识竞赛”、“田径运动会”、“‘书画人生闪光未来’师生书画摄影大赛”、“‘开启智慧追逐梦想’读书节”、“记者节活动”、“大学生辩论会”、各类社团活动、参观革命圣地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3.坚持传承与发展,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大学校园文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趋势,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培养目标、客观条件、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校自身文化优势、区域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校园文化。
我院通过聘请全国劳动模范—范霞同志为客座教授,以命名突出班集体获得“范霞班”称号为载体,开展了“提升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承担社会责任争做‘范霞班’活动”,并在“范霞班”毕业之际,传承到下一届“范霞班”的活动,这一活动既传承了劳模精神,激励学生在学院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更形成了我院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道风景线。
同时,我们还应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结合职业发展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梦想启航职场风向标’创业就业活动”、模拟招聘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相关活动,为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展示职业技能提供平台。依托我院“图书馆饮吧”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图书馆饮吧”是由学院团委组织发起并与图书馆共同实施日常监管,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我院有志向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参加竞标,最终,由六名同学组合的创业小组在十个参加竞聘的小组中一举中标,并进行运营,此次创业实践活动获得了天津市教委颁发的“大学生创业优秀奖”。
在此基础上,还与天津市意库创意产业园合作,作为“青年创业孵化指定单位”、“就业见习创业实训指定单位”,将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遴选一批有强烈的自主创业欲望和兴趣,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他们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论证等全方位服务,为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同时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将创业实习、实践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通过这些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增添更多的时代内涵,形成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
4.坚持大爱育人,全员育人,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
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校园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协作。应从整体出发,以育人为中心,精心设计,综合构建。
我院坚持对学生实施大爱育人,首先努力为学生建设优良的校园环境,使学院的“笃学厚德求是诚信”校训精神深入人心,并身体力行;使学生深入了解学院的校史、发展、改革、荣誉等等。同时还注重提高学院的软实力,加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与教学、就业创业相结合的活动、德育教育活动等等,既发扬了学校传统,又吸纳时代精神;既建设精神环境,又重视物质环境;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活跃了校园氛围,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能。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融通时代精神的精华。
参考文献:
[1]魏再勋.论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09).
[2]王金生,王健,尹汝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