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刚,潘立敏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白山市浑江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吉林 白山 134400)
2013年7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1]。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1月26日在出席 “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时表示,中国正酝酿更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2]。紧接着,2013年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自2013年12月9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同业存单业务推进得以落地,也意味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奏已经奏响[3]。
从历史上看,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4],因此也被称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惊险的一跳。这一跳影响深远,尤其是对银行业来说,更是如此,需要我们未雨绸缪,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更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实现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各家银行可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战略和市场资金实际供求情况,综合考虑收益、成本、风险、竞争等多种因素,针对不同存款客户,采取优质优价,制定市场化、差异化存款利率,从而提高存款资金来源的灵活性。资金来源的灵活性又赋予银行在资金利用时更大的自主定价权,这将大大提高银行业经营自主权,真正实现银行业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在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以后,各家银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必将会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成本管理意识,加快金融创新,实现差异化经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求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能站稳脚跟甚至脱颖而出。
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会促使各家银行实施存款差异化利率管理,针对不同的客户推出更加灵活,更有吸引力的存款利率水平,主动吸引高端客户,优化存款结构,提高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对于银行贷款客户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为了实现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匹配性,会更加关注贷款市场的变化趋势,在充分考虑贷款客户自身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结合考虑贷款成本、风险、收益等因素,通过制定差异化的贷款利率,不断吸引并稳定优质客户,并对高风险的客户通过制定较高的利率水平进行风险补偿,进而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国虽然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但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仍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受保护的利差收益。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而另一头存款的上限不放开,银行无法争夺到更多的存款也就没有冲动低价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而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各家银行的产品定价自主权将得以扩大,经营管理的灵活性也会大大提升,这为各家银行加快金融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和竞争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银行要实现长期的稳健经营,必然要改变以前的“同质化”经营模式,创新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模式,从而为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主观上的内在动力。
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金融主体的竞争意识将更加强烈,金融创新将更加活跃,从而导致金融工具品种将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合理,金融市场信息披露也将更加充分,最终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次,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可以通过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按照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则,扩大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范围,打击地下金融活动,减少非法集资行为,促使银行体系外的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内,从而为银行业的规范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资金支持。再次,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可以真正自主决定利率水平,改变我国长期信贷约束下,利率偏离实际资金价格水平,不能充分反映金融市场资金实际供求状况的现实,充分发挥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价格信号机制作用。
存款利率市场化给银行业带来的最大挑战无疑就是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银行息差收窄,进而压缩银行利润空间。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各家银行为争夺优质存款,稳定资金来源,势必会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同时,为争夺优质贷款项目,又必须降低贷款利率,一升一降,最终导致银行利差缩小,利润降低。这在国外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过程中,就曾出现过几千家银行因利润缩水而倒闭的现象[4]2。中国银监会的定量测算也表明,如果今后十年内放开存款利率,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收入可能下降60-80个基点,银行利润将降低一半[5]。这对于习惯靠息差生存的我国银行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首先,利率风险加大。存款利率市场化给利率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对利率的预测也更加容易出现偏差,这自然会加大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而另一方面,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银行而言,我国银行业无论是在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上、还是在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都比较落后,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较少,创新不足,管理人才也相对匮乏。
其次,操作风险加大。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经营自主权提高,为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银行的产品创新将加大,计息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对员工的利率定价和日常账户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不当操作和违规操作,引发操作风险。
再次,银行自身道德风险增加。存款利率市场化会提高存款利率,导致银行资金来源成本增加。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匹配性原则以及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诱使银行在高息揽储后,冒险去从事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从而扩大了违约风险,甚至导致银行破产,损坏客户利益。所以,如何降低存款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弱银行在资金运用中的冲动性,保护存款客户利益,这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各家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会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并降低贷款利率,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会增加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提高收益率,通过高利率的理财产品变相加大对存款的争夺,而这最终结果则是带来了银行利润的进一步缩小。利润的缩小直接刺激各家银行去尝试更激进、更冒险的竞争方式和手段,尤其是一些长期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小银行,为了生存,甚至会不择手段。这样一来,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缩小,利润缩小反过来又刺激竞争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疏导,极易爆发恶性竞争,滋生金融腐败,以至于影响银行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将更加多元化,主动负债在银行资产负债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难度加大。其次,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将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和利率定价管理将更加复杂。这会导致银行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变化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容易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风险,增加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再次,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催生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出现,这需要银行更新观念,创新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从而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后新形势的需要。
存款利率市场化后,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对银行员工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我国银行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一些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队伍整体老化,观念陈旧,进取意识不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要想尽快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新局面,必须多方面大力提高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否则,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预期目标将很难实现。
为了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形势,银行业必须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既要用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又要用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认可。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银行业要提高竞争意识,通过差异化经营,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银行要改变以往“坐等客户”的工作方式,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和挖掘客户,始终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高质量的金融产品、技术、网络、团队为基础,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的,全面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经营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经营模式的转换。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经营发展模式要由过去粗放式转换为内涵集约式。即改变过去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靠规模取胜的外延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实行银行精细化资本管理,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发展低资本占用、低风险和高收益的业务,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非利息收入,努力实现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经营收益。此外,在管理模式上,要通过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组织管理体制,改进绩效考核、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定价能力、优化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银行业稳健发展。
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业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不断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吸引顾客,提升定价的话语权。一方面,银行要通过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实现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和双盈,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银行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通过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和广泛的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综合经营能力,努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
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银行要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弥补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息差收窄,利润压缩的不良影响。为此,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间业务是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三大业务之一。近年来,中间业务在国外发展迅猛,而我国银行目前从事的中间业务并不多,有的也只是一些代收代付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中间业务。未来,中间业务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我国银行业要积极开拓多元化的中间业务,如理财、保险、证券等高附加值的业务品种,扩大非利息收入,提升盈利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识别、计量、处理和评价四个步骤。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和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系统、计量系统、处理系统和评价系统,建立风险数量模型,不断提高风险量化技术,创新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其次,加强风险信息系统建设,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尽快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它一些信息处理加工技术等,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各项业务交易数据进行多渠道采集和批量处理,为银行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控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最后,大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风险管理,专业性较强,需要高水平的相关人才,而人才匮乏正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短板”。银行要不断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高度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管理难度的增加。
首先,要正确处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因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相对利率的频繁波动,现行非现场检查体系较为滞后,难以发挥对银行业利率波动和风险苗头的及时预警、检测作用。其次,加大对中小银行的差别化监管和保护性监管。存款利率市场化后,这些银行由于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竞争实力不强,很容易产生经营困难,甚至引发大量中小银行倒闭。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要区别对待不同银行,对中小银行不仅要监督,更要帮助扶持,促进银行业协调发展。再次,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存款利率市场化促进了银行业金融创新,对综合经营,表外业务以及出现的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将成为银行监管的重点和难点。[6]
存款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账户开放、银行业务限制放开等相关改革的配合。除了这些配套改革和配套措施外,相关的制度建设也迫在眉睫: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最关键,也是最惊险的一步,必须先设立一个法律框架,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其次,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有竞争就有胜负,竞争失败则就意味着可能破产倒闭,如何处置在竞争中倒闭的银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我国目前由政府信用提供的隐性存款担保,既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也难以在实践中实现。因此,有必要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有效地保护存款人利益,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不久前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存款保险制度相关方案,目前条件已基本成熟,可以考虑抓紧出台[7]。再次,还应尽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处置条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安全、高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和破产法律制度,使一些经营管理不善,创新意识不强,无法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新形势的银行有序退出,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银行业健康发展[8]。
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打破银行业原有的利益和竞争格局,短期内,可能会引起改革阵痛,导致银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加大,利润空间缩小。但是,只要各家银行未雨绸缪,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正确定位,最终,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银行业竞争实力,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有序、全面发展。
:
[1]王槊.央行: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EB/OL].(2013-07-17)[2013-07-19].http://finance.chinanews.com/fortune/2013/07-19/5064197.shtml
[2]朱凯,周小川.正酝酿存款利率市场化[N].证券时报 ,2013-11-27(A06).
[3]任晓.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同业存单开闸[N].中国证券报,2013-12-09(A02).
[4]王培伟,王宇.存款利率放开成利率市场化关键[N].中国信息报,2013-07-24(005).
[5]周子勋.存款利率市场化不可一蹴而就[N].中国经济时报,2013-08-21(001).
[6]赖志肩.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金融,2012(8):66-69.
[7]辛闻.中国金融改革路径明了[N].上海证券报,2013-11-27(F01).
[8]谢卫群.专访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利率市场化来临,怎么办?[N].人民日报,2013-1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