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茹(石嘴山市图书馆,宁夏 石嘴山 753000)
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有某一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和文献资料,它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地方人物及其著述等,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宁夏地区地方文献反映了宁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它是了解与研究宁夏地区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在当今数字环境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跨越地域与时空,将散落各地的与宁夏地区相关的文献搜集集中整合,成为地方文献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
(1)有利于地方文献资料的整合,提高利用率。在宁夏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类型多样,相对比较集中,为建库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地方文献分布比较广泛,散见于各学科文献中,将分散的地方文献通过建库得以集中,即弥补了馆藏不足,又方便了读者检索。
(2)有利于地方文献的保护与传承。虽然地方文献的载体多样,但过去的文献大多是纸质的,不利于保存,即使是网络资源,如果不加以集中保护,随着现代化的逐渐加快,也会慢慢流逝。数据库就是要对这些文献进行数字化,加以整合,统一保护,扩大地方文化的传播,对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
(3)有利于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发挥其更好的服务作用。通过对地方文献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与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成为专题数据库,能够从不同层面为不同群体提供所需文献资料,提高社会服务功能,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1)对文献的采集、开发要采取分步分层次的方式逐步开展。首先要立足于本馆拥有的特色馆藏,对稀缺急需保护的这部分文献资料,优先进行数字化;再对特色馆藏重点建设,收录完整的优先考虑。以石嘴山市图书馆为例,馆藏地方文献共17大类,总计465种图书,其中以哲学类、社会科学类、政治法律类、经济类、文学类、历史地理类文献最为丰富。
其中,哲学宗教类中反映伊斯兰教文化的文献比较丰富,反映地方文化的文学和历史地理类也比较全面,但艺术类和医疗卫生类较欠缺。宁夏回族自治区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剪纸、花儿、秦腔、回族舞蹈等可以作为今后文献采集重点,回族医药作为特色内容,相关文献较少,也可重点采集。其次,多渠道面向社会和个人征集相关、特色文献。如石嘴山市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里面有过去珍贵的老照片、手稿、日记、信件、报纸、各种劳动生活用品等,非常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那段历史。其中,最珍贵的是新中国语言改革的四大名家在这里生活过的场景,包括中国第一位用白话文续写《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汉达;有被称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老先生;还有叶籁士先生,他是将书籍竖排本改为横排本的提倡者;最后一位是倪海曙先生,他在这里留下了一万多字的长诗《贺兰山下》。这些将会是石嘴山市地方文献库中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2)文献采集的范围要宽泛。地方文献的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地方区域性,另一个是历史资料性。地方区域性,是地方文献本质特征。地方区域性是指地方文献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反映某一区域范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气候灾害、建制沿革、物产资源、语言文字、风俗人情、名胜古迹、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历史资料性,是地方文献非本质的主要特征。地方文献要起到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必须具有历史价值,悖离文献老化规律,能够提供重复使用。凡是内容涉及某一地方的图书文物资料,而遑论其出版形式、出版地、出版者以及出版物载体如何,都应视为地方文献。由此凡涉及地方区域性的文献资料,不拘形式包括图书、报刊、手稿、抄本、图片、照片、音像制品、网络信息、研究报告等几乎囊括所有文献类型,都应加以搜集、整理、加工入库。
(3)文献资源收集后的整理工作。首先,要对所有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甄别,筛选;其次,对收集来的文献,不论类型、格式,通过各种数字加工设备对文献进行扫描、录音、录入、拷贝、拍照等数据深加工技术,将文献数字化整合、分类、存档,系统地收入数据库中;最后是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分类,由于考虑到读者的知识结构差异,设置类目时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中图法大类,而应灵活使用符合读者思维习惯的关键词和自然语言标签。[1](1) 按体系分为:哲学类、政治类、社会生活、经济类、历史地理类、文学类、科教文卫类及其他类;(2) 按地区分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3)按资源类型可分为:目录、文摘、全文、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
(1)检索功能,首先要求检索界面美观、布局合理、实用、易操作;其次检索系统提供的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入口,要反应检索系统功能的方便性、完整性,提供基本检索、高级检索和扩展检索,应支持基于地区、标题、作者、任意词、关键词的多途径检索,可提供在检索结果上的二次检索,并进行浏览、下载。
(2)浏览功能,在数据库读者可随意浏览检索到的图片和文字及其他信息资源,对图书可以使用全文浏览,还可以与网络资源实现链接。
(3)下载功能,读者在数据库检索到可用资源并进行浏览后,如有需要时可以下载。
以石嘴山市图书馆为例,计算机专业和图书馆学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无法满足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库需要,而参加培训是一种很好的途经,因此应在数据库建设的各个环节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指导,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协作精神的建库人才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
(1)数据库建成后的利用率问题。宁夏地处西部偏远地区,尤其是地级市图书馆,以石嘴山市图书馆为例,人们对文献资源库的了解程度不高,数据库得不到重视,利用价值得不到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媒体宣传、网络宣传、走上街头宣传,让人们了解文献数据库提供服务的方便性、快捷性,获取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使用数据库,提高使用率。
(2)数据库内容重复问题。这需要做好统一规划,对内容加以取舍,建立有本地区、本馆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将内容规划重组,结合实体馆藏、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准确的馆藏位置或直接链接指引,使读者能够通过主题或类目索引轻松查找或直接获得所需信息。
(3)数据库的维护及资源的更新问题。数据库项目完成后一定要把它做成一个长期项目,对数据库的硬件一定要定期及时维护,保证数据库和网络的稳定;要定期对文献资源进行备份,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根据文献内容、读者需求定期调整数据库结构、挖掘新内容、及时更新信息,不要让数据库变成一个死库,失去其使用价值。
[1]程妹芳.CALIS子项目闽方言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与反思[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