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灯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全球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就业口径较宽,特别是在动手实践方面具备较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正是加强学生经济与管理科学理论的掌握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实际动手技能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而服务区域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实验室开放需求的不断扩大,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等人员不断增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当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课题。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指出:“经济学是一门可以实验的科学”。伴随着经济管理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进行实验的学科也逐渐增多,因而高校建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商品学实验室、国际贸易物流实验室、ERP财务管理实验室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与理工类实验室不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备主要是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商品学生化检验设备(主要有化学成分分析仪、马沸炉、视频显微镜等)以及物流管理等专业模拟沙盘等相关设备。从数量方面来看,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居多,但相关的生化检验设备及试剂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综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特点以及相关高校过往发生的安全事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型主要有:火灾事故;化学品及实验设备伤人事故;实验设备丢失与损坏事故。
1.设施陈旧、投入不足
伴随着高校的发展,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多校合并升格、多校区并存等复杂情况。特别是在旧校区中,由于实验室建造的年代较为久远,规划设计不合理,化学物品存放与实验空间未能分隔开来,通道狭窄,甚至缺乏应有的消防通道;设备陈旧,线路老化,无法满足现行标准下消防等级的要求,造成了实验室安全的隐患。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消防设备、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等安全设施配置与更新不足。例如实验室中未能配置足够的灭火器,缺乏火警报警装置,在存放化学物品等危险部位缺少监控装置或者有装置但维护更新未能跟进,造成装置成为摆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相关制度不完善、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在政府层面缺乏有效的能起到统一管理作用的法律法规,且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层面许多高校也缺乏系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尚未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文件或者有相关制度,执行效果欠佳,未有责任奖惩措施。此外,相关院校中还存在实验室安全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的状况,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管理效率并不高。
安全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学校方面即应用型本科院校方面还存在着实验室安全管理“只投入、不产出”的错误观念,只注重教学与科研,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领导管理层面不够重视。其次是实验技术人员方面,安全管理责任意识欠缺、思想麻痹。特别是现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人事改革,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聘用实行派遣制度,使其工资、福利与正式在编人员形成差距,于是其缺乏归属感,造成目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尚未形成量化管理方式的情况下,其管理的责任更不愿意担当,心存侥幸,安全意识薄弱。最后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等人员方面,从中学以来一直欠缺安全意识与能力,而升入大学后对其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安全教育与考核不够全面与系统,表现在安全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较为单一、考核的标准过低等。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管理体系,它表现在具备管理体制的完善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并同时拥有安全教育制度和完善的安全技术。因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目前,我国教育部出台的与安全相关的法规或规定有《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等,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仅有较少量涉及,全面、可操作性也不强,且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法规或规定。而在我国台湾地区,政府制定了一些专门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法律法规,例如对于化学品的管理制定了《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并依据该法制定了《学术机构运作毒性化学物质管理办法》,所有台湾地区高校均需要依照此法接受管理。与此同时,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构建和使用了“化学品管理与申报系统”,使高校化学品的管理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各个高校依照法律法规,投入经费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实验室基本信息与人员信息、安全设施情况、实验室内化学品数量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我国立法机关及政府主管部门可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通过认真调查与研讨,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
综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首先是建立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宏观管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分工、监督与协调;同时院系也要成立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领导与管理人员,形成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的格局。这一过程主要应明确:校长是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能持续提供资金、政策及管理的有效支持。学校安全职能部门负责实验室相关安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监督与检查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协助实验室负责人完善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例如指导危险化学物品的归口管理等。实验室主任主要负责实验室内所有的安全责任,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设备齐全、有效,其提供针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进入实验室内的人员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实验室主任还要负责实验室日常的安全运行与卫生管理的检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主要应接受安全培训,能遵守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佩戴安全防护工具,按照实验规范有序操作,形成良好、安全的实验习惯。
在校内相关管理体制相对完善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制定校内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例如,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与事故,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保障措施等。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作用是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投入救援处置,并避免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产生新的伤害和损失。
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素质的缺失是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大力培育安全文化,树立安全价值观与责任意识,营造浓厚氛围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
针对实验技术人员,应通过安排专门培训,使实验技术人员成为专兼职的实验室安全员或实验室安全秘书,并与之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必要时,应组织实验室安全演练,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意外事故的处置能力,防患于未然。同时,并通过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还应有安全检查的能力与意识,通过查找隐患,促进实验室整改,使安全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科学管理,加大学校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投入,以绩效管理的方式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实验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针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等人员,实行安全培训考核准入制度。对学生在入学初进入实验室之前实行“始业”教育,采取实际上课、讲座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主要的做法是:增设安全方面的课程,必要时给予学分,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实验室安全形成系统与全面的了解;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安全讲座,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实验室安全动态和最前沿的安全知识;组织编写安全教育与培训使用的《实验室安全手册》,使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手一册,以便适时翻阅学习。同时制作学习视频,将安全知识与管理制度资料、安全事故案例等编辑成录像资料,使学生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同时也汲取事故的经验教训。另外,多方面拓展教育培训的模式,将相关资料全部集中,建立网上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测试系统,在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前完成培训与考核。
有效利用可靠的安全技术,可以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使用现代监控设备,有效监控实验室安全运行情况,预防设备丢失,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门禁监控系统,有效杜绝非参与实验的学生等人员进入实验室,以降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风险;涉及使用化学试剂的实验室需安装监控报警与自动喷淋的装置,并定期检查其灵敏度及使用效果;为减少发生事故对人员和设备的二次伤害,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代替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同时,实验室应配备医疗急救药箱,实验技术人员应掌握急救相关技术,以应对发生意外时的需要。此外,为避免人为原因损害实验设备,在充分掌握设备使用技术的基础上,规范实验流程、制定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操作指南。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科研投入并建立交流访问机制,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学校层面,可设立专门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科研基金,鼓励实验教学、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编写教材等形成可利用的科研成果,不断促进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上升至新的层次。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借鉴成功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前往国内外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做得比较成熟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己比较适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体系。
[1]荀阿先.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1(9):1-2.
[2]任光超,杨德利,郭灿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安全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150-152.
[3]张志强.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4-167.
[4]郑春龙.台湾地区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