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只能像骑双人脚踏车那样一路向前

2014-02-12 11:04美国花俊雄
统一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陈菊张志军朱立伦

■ [美国]花俊雄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四天三夜的访台之行,双方都认为非常成功。成功之处何在,爰述如下。

一、张志军的如约到访,表示中国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不变

原先有人预测,受三月份台湾“太阳花”反服贸运动中表现出的“反中”情绪的影响,中国大陆对台交流可能会暂时中断,张志军可能无法像原先规划那样于上半年访台。张志军的标志性之旅,表明中国大陆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势,不会因突发事件而中断。5月,习近平在会见宋楚瑜时提出四不原则,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张志军的访台之行,及其在台期间的一言一行,都是四不原则的体现。

二、张志军不仅见证了台湾的显性社会,更看到了代表台湾大多数人的隐性社会

张志军访台期间固然有喧嚣的呛声抗议团体,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日常的、真实的、具体的、代表多数的隐性社会的热烈欢迎。张志军将此行定性为“倾听之旅”,目的是尽可能在四天三夜的有限时间内“走透透”。他确定要见的是“三中一青”,即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下阶层人士以及青年学生。在接触台湾隐性社会的过程中,张志军不仅体会了他们才是支撑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感受到他们醇厚、朴实的热情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张志军访台的行程安排和会见的人物,突破了往昔中国大陆官员访台偏重会见政治人物与台商的往例。张志军的访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两岸沟通的渠道,拉近了两岸的距离。

三、张志军访台突破了蓝绿的界限

选择拜会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市长是经过精心安排的。首先,其地域正好跨越北、中、南,政治色彩包含蓝绿。其次,这三位市长都与中国大陆有往来。新北市是台湾最大的城市,市长朱立伦颇有政声,且为2016年台湾大选国民党中最炙手可热的人选。朱立伦1995年曾前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担任短期客座副教授。2006年2月,对于国民党表示“台独”也可以作为一个选项,朱立伦提出强烈质疑。他表示“台独”不但不该是国民党的选项,也不应该是台湾的选项。2009年,朱立伦赴厦门参加第一届海峡论坛;7月23日,在华盛顿演讲,有人请他评估未来10到20年的两岸关系前景,他回答:“很简单,经济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政治关系会越来越平稳。”这次在与张志军会见时,他提出了“求同尊异”的想法。台中市长胡志强曾三次访问中国大陆推介台中市,强调要用诚意推进两岸关系,认为与中国大陆签订服贸协议不可避免。此次与张志军会见,张志军表示期盼台中市与中国大陆的交流合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3年8月,陈菊到中国大陆进行两岸城市交流时,张志军特别从北京前往天津与她会面,因此,这次是两人的第二次握手。张志军访问高雄会见陈菊,当然有多层的战略考量。在民进党放弃“法理台独”之前,中国大陆无法与它建立政党交流的平台,最务实的只能从民进党执政县市扩大交往开始。而民进党县市长为了其执政县市的发展,无法漠视中国大陆蓬勃的经济发展和广大的市场所能提供的机遇,也纷纷参访中国大陆。陈菊所领导的高雄市是民进党的大本营,陈菊是民进党目前职位最高的公职人员,是民进党中最大派系新潮流系的元老。中国大陆有意扩大与南台湾交往,与民进党建立交流管道,陈菊和高雄市具有战略代表性。陈菊2014年有望连任,中国大陆希望与她建立稳定的互动关系。陈菊提出,因为不一样更要交流,要互相尊重。除大企业外,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在两岸交流中有一片天地。

四、张志军访台为后马英九时期的两岸关系发展铺平道路

民进党为了2016年大选对与中国大陆接触转趋积极,为了走完“执政的最后一哩路”,蔡英文逐渐向中间靠拢,对张志军此次访台的态度与数年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时相较更为理性、务实。中国大陆的务实做法表明,只要愿意接触,两岸关系话语权并不一定非某个政党垄断不可。张志军和王郁琦两次会面,以正式官衔称呼,建立了国台办和“陆委会”特殊性政府机构首长常态化、双向、制度性接触,不会因台湾内部政党轮替而片面中断。这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新思维和新措施。

两岸关系发展至今,早已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那样脆弱。两岸关系正如同骑双人脚踏车那样,只能前进不能原地不动,更不能后退。只要两人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速度就快。当然,前进的道路上仍不免有坑坑洼洼,两岸关系一直以来就是克难前行,但没有过不了的坎。

猜你喜欢
陈菊张志军朱立伦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蔡英文“捆绑”陈菊
爱情无法栖息
Research on Microcrack Extension Mechanism of SiCp/Al in the Machin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