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兵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
邱世兵
(湖北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表示认可、接纳的一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与其所处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表示认可、接纳的一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1]。个体或群体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对于增强现行政治体系的合法性、维护现行政治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我国政治体系的认同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展开探讨。概括起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几个方面。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政治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体系内的腐败现象使少数民族失信现存体系。一般来说,民众对某一政治体系的认同是建立在对该政治体系的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只有对该政治体系产生了充分信任,才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目前,我国政治体系内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官场腐败和政治腐败现象,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官官相卫、滥用职权的现象还大有存在,政府官员和政党成员的这种表现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和政党的公信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危机,相应地也影响了民众对现存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生成[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腐败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使得少数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失信现存政治体系,影响着他们对现存政治体系政治认同的生成。而对于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来说更是如此。二是国际反共、反华势力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渗透牵制着少数民族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当前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各国之间、各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激烈。世界各地的反共反华势力总是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例如,在政治领域,他们攻击、贬低、诽谤我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甚至直接干涉我国内政,像美国等国家每年都以人权为借口丑化、贬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干涉我国内政;在经济社会领域,他们极力宣传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极力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批评、贬斥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文化领域,他们利用各种媒体和媒介宣传资本主义文化。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面对国际反共、反华势力的思想渗透,部分民众思想混乱,在是非问题上缺乏明确的判断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西方文化价值观,从而降低对中国国家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而中国的少数民族更是西方反共反华势力宣传和渗透的重点对象,他们利用少数民族的纯朴心理和相对落后的经济状态向少数民族大肆宣传现行政治制度的缺陷,或直接扶持少数民族中的分裂主义分子,挑拨少数民族与我国政党和国家的关系。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和社会经验不够成熟,反共反华势力的负面宣传影响着他们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3]。三是国内分裂势力的负面宣传使少数民族对现存政治体系产生认识偏差。西方国家干涉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扶持中国国内的分裂势力。国内分裂势力往往成为国外反华势力的有力推手,他们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对中国国家制度和政党进行大肆负面宣传,贬低我国国家和政党形象。国内分裂势力的这种负面宣传广泛影响着国内民众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国内分裂势力的主要盘踞地,且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多元,人员结构复杂,经济结构也相对不发达,分裂势力充分利用这些矛盾,大肆对少数民族进行负面宣传,挑拨少数民族与党和国家的关系。国内分裂势力的负面宣传,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负面宣传,极大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的认同。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经济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落后影响少数民族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生活状况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政治状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在现行政治体系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人们就会支持和拥护这一政治体系;相反,则反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多生活或居住在老、少、边、山、穷地区,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及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依然落后。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的家庭仍然存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中少数民族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特别是贫富差距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并不能感受到现行政治体系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从而影响他们对现存政治体系认同的生成。二是民族地区内部贫富差距及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贫富差距影响着少数民族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第十六篇》)。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往往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导致矛盾的产生。目前,中国贫富悬殊的状况大有存在,贫富差距持续悬殊必然引起普通民众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质疑。对少数民族来说,少数民族内部的贫富差距及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得少数民族认为他们并不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获益者,甚至认为内地的飞速发展是开发、挖掘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的结果,他们是推动内地和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买单者,进而对国家政策、政府和领导者产生怀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而作为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对社会的认识也更为深刻,这影响着他们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思想观念的变化影响着他们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4]。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重大的“革命”,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一个核心词汇就是“经济利益”,人们的一切大体上都以此来衡量。当少数民族发现其地区经济、社会比较落后,比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大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改革开放真正的“经济利益”获得者时,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就难以有效形成。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视野也更为广阔,认识也更为多样,人们有更多的“比较”空间,这种比较也会形成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观点,在这种比较认识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会淡化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文化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且这种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其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本族人民对其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心理归属,它是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的综合体。可以说,民族文化与政治体系的价值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民族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中那些与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相一致的内容,较为容易被少数民族接受或认同,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而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中那些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一致的内容,则不易为少数民族所接受,从而阻碍着少数民族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开展政治认同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中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一致的内容,使其成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重要着力点。同时,要注意把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中与少数民族文化不一致的东西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少数民族易于接受的东西。二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一般来说,历史传统对个体的政治认同有着重要影响,少数民族也如此。中国人在传统上不存在国家认同,或者说他们的政治认同很淡薄,老百姓认同的是皇帝个人,而非国家及其政治体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一种臣民型文化,一种依附性或顺从型文化,而且这种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已深入民众的内心深处,形成中国老百姓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有效的政治认同难以形成,少数民族也如此。三是西方敌对势力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渗透影响着少数民族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我国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边疆偏远地区,相对来说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度较低。国际反共反华势力总是努力寻求各种突破口对这些少数民族实行文化渗透,或直接对他们实行反共反华宣传。这大大影响了少数民族特别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对我国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比如,国际反华势力在中国周边地区设有数十个反华电台,有阿土木的“自由亚洲电台”,德国的“东突厥斯坦信息中心”等。他们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向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和西藏地区,发布大量针对中国经济、政治、民族、宗教方面的歪曲信息,大肆对我国境内少数民族实行文化渗透。反华势力的这种文化渗透,对于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形成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个人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阅历因素。社会阅历,即社会经历,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经历各种事件并对其有自身理解的经历。一般来说,个体的社会阅历越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就越深刻,对自身角色则有着更为明确的定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应付升学考试,在激烈竞争的升学压力面前,学生无法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更谈不上对社会实践的深入理解。这样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不足的问题。社会阅历不足往往导致大学生公民意识不足、人生经验缺乏。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时,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反共反华势力的负面宣传面前,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能明辨是非,进而有可能沦为国际国内反华势力的牺牲品。这对于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的认同有着重要影响。二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发展因素。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8至2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青年的普遍特点是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甚至“叛逆”,大学生尤其如此。由于思想活跃,他们常常会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并对社会现实问题展开批判[5]。他们不会轻易地相信一切,面对新的观点,他们总是先予以怀疑,然后在现实经验中找到经验事实来求证,只有在证实之后,他们才会接纳认可。凡是那些不能被他们经验事实所证实的东西,他们不会轻易接纳和认可。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使他们不会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予以轻易地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中,不能只注重向其灌输政治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开展教育。三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意识因素。由于社会阅历不足以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政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主动参与、了解政治的意识不强,政治责任感较为缺乏。大学生对政治冷漠、不关心,缺乏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直接导致他们参加政治教育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把政治教育当作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不重视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政治意识不强和政治责任感缺乏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认同的生成。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政治认同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他们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意识的培养。
[1]商存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N].人民日报,2011-03-29.
[2]丁忠甫.论影响我国政治认同的因素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赵铸.新时期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2012.
[4]高永久.论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国家转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8(2).
[5]姜孟升.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因素解读[J].法制与社会,2012(6).
〔责任编辑 叶厚隽〕
湖北省教育厅专项研究项目(13Z023)
邱世兵(1977―),男,湖北利川人,讲师,博士。
2013-10-28
G641
A
1006−5261(2014)01−0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