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云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纵览
张建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对于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整体性的内涵、加强整体性研究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等角度挖掘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就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如何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重要成绩。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存在不足,需要从哲学高度、直面现实的深度继续努力。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课题。2005年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就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提出、内涵、本质、研究路径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拟对此作全面综述,以供参考。
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进行了广泛探讨。包括如下观点。
1. 是克服分科研究缺欠,完整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
受传统“三分法”影响,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分散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中。分科研究有优长,但是,容易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碎片化,造成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带来的弊端和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学界深刻反思了以往分科研究的局限。正如有学者指出:不同学科会按本学科要求解读马克思主义,造成马克思主义许多原理不一致的现象,以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遭到质疑[1]。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分门别类研究不能真实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不能解释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何以经久不衰[2]。总之,分学科教学和研究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内涵和根本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势在必行。
2. 是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和肢解,彻底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需要
断章取义是反马克思主义者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手法之一。反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意割裂马克思主义整体与部分、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正如有学者指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归结为哲学,归结为人本主义和异化理论;教条主义者不问时间、地点和条件,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结论,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样,就遮掩或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来面目。”[3]制造对立是反马克思主义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手法之二。所谓制造对立,即制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观点对立。如有学者指出:反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发展阶段,制造所谓的“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等的对立,让他们互相否定,以达到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目的[4]。有学者指出:所有制造对立者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割裂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体系上的完整性和整体性[5]。人为分割是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手法之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脉相承的整体,任何割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思想和观点都是错误的。反马克思主义通过割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把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若干形态或部分,如“革命的理论”和“建设的理论”。反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整体分解为互不联系、彼此孤立的各个部分,不仅使这些部分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原理相互矛盾,面目全非,造成极大认识混乱,以至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自相矛盾的,不可信的。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利于人们把握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各理论组成部分、各历史时期的根本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从而有力反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
3.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05年12月正式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学科设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正如有学者指出,“整体性”提供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体系构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方法和原则[6]。
4. 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提出,是日益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有学者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总体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来建设[7]。有学者指出:现实生活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社会发展中综合性、整体性的问题。为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8]。有学者指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为了抽象地抬高马克思主义能够说明一切的地位,而是为了要确认: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改造现实世界的系统性[9]。总之,任何现实的社会现象、事件、问题等都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从某一个方面去认识,就很难把握事物的真相,无疑,肢解化、碎片化研究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现实解释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既是回归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大势所趋。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当前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起来,大致如下: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核心,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概括。
从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角度进行概括。如有学者指出:逻辑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核心与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外部逻辑蕴含着交错和互补的思想演变逻辑、批判推进的逻辑和实践展开的逻辑;内部逻辑是由诸多理论范畴勾连衔接整合而出的动态系统;同时,内外部逻辑之间亦具有叠加、交错和互补的关系[10]。有学者强调: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逻辑内涵的把握,关涉到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成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需要着重从历史理论内涵、科学实践目的以及终极关怀形式等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解读[11]。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必然体现为逻辑主线、总体性范畴等的整体性,这是学界的普遍共识。但是关于这个逻辑主线、总体性范畴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不同学者观点不同。本文在下文专门介绍。
从世界观、方法论角度概括。有学者强调,世界观与方法论所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逻辑布展为哲学即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通过物质实践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12]。有学者指出:世界观、方法论本质上是统一的。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层次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整体;从客观世界、人、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和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理论的逻辑关系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整体;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整体;从“三个统一”的运用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整体[13]。
从马克思主义内在结构角度进行概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和人学“七维结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理论体系[14]。有学者从层次结构角度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次的理论,核心层次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实践结合层次的理论,上述两个层次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实践结合层次的理论。“以此为基础,我们就能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层次性,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是在理论与理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反映出来的。”[15]
从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概括。这是一个传统的,也是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概括方法,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三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上,如有学者指出,分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学科特点,但它们又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整体,彼此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离,以统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6]。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在于三个组成部分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的主体内容[17]。还有学者主张从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内在逻辑角度把握,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18]。
从真理与价值、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角度概括。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理论特征、社会理想、理论品质和政治立场四个方面概括。例如胡锦涛在2003年7月1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就是从上述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综合概括的。有学者指出:从理论特征、社会理想、理论品质和政治立场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科学的概括,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19]。此外,还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为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体现着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尺度,阶级性体现着追求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内在要求[20]。
2. 马克思主义方法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有学者指出,提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主要之点在于整体性作为一种辩证的方法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运用,这既是一个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又以整体性的方法、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21]。有学者指出: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运用的具体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唯物辩证法首先具体化为系统方法的运用[22]。
3. 历史或发展的整体性
作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学者指出,从历史的或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含义表现在:(1) 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的马克思主义与其后发展的各个阶段或具体形态都各具有整体性;(2) 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的马克思主义与其后发展的各个阶段或具体形态构成了更大范围的理论整体[23]。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其理论处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侧重,但其前后的发展过程是朝着“整体性”的目标前进的:它体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统一,体现为由不完整走向完整,也可称之为“连续性成长”[20]。有学者通过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学术路径的历史发生学,指出任何以“纯粹学理”的名义把其中的一个部分独立出来的做法,都有碍于对其思想的准确把握[24]。此外,很多学者都强调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机组成部分,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如有学者指出,所谓一脉相承性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上的一致性,包括它们都具有共同尊奉的文本,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信仰追求[25]。
4. 层次整体性
亦即从多层次、多角度综合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有三个层次:理论整体性、学科整体性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26]。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体现为“三个内在统一”,即三个基本层次的内在统一,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统一[27]。
5. 学科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二级学科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原则,很多学者对六个二级学科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突出特征。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下设的六个二级学科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具有基础性地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是历史性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创造性的应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出发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28]。
关于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问题,与如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密切相联的,很多学者都将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分析、讨论。当然,这两个问题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将比较有代表的观点归纳如下。
1.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整体性角度
具体来说,又包括如下视角:
一是将理论内容与其发展相结合。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形式包括共时性结构的整体研究和历时性发展的整体研究。必须将结构的整体和发展的整体统一起来,从源头出发,才能真正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整体性[23]。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角度把握。如有学者从哲学与经济相互关系分析,认为:哲学的“问题”本性内在要求从经济问题中寻求实现,而经济问题只有提升到哲学高度才能揭示其本质并找到根本性的解决路径[29]。
三是从层次结构来把握。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背后存在着一个隐性的层次结构,即根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具体论断。根本方法是灵魂,基本原理是骨骼,具体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具体问题得出的观点、结论[30]。
四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角度把握。有学者强调,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真理性,在总体上规定着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31]。有学者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也是整体性的基本要求[32]。
2. 从方法角度
关于从方法论上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的整体性是指以一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把握[23]。有学者强调:整体性研究是指对问题研究得出的理论、观点、结论,不是指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是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整体性研究,根本不在于是否运用了整体性研究方法,而在于是否得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结论[33]。
3. 立足现实实践,从动态和过程角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抽象学说,而是立足于现实实践,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因此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动态生成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根源于实践整体性,实践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要以实践性为落脚点和出发点[34]。有学者认为,对马克思理论整体性的把握,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几代人甚至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立足现实,汲取实践精神,就能不断地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9]。
4. 从发展史角度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是一个连续的、历史的整体,很多学者都强调,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加强整体性研究。有学者指出,以其发展史为基本纲领,从其构建的过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等探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整体的研究,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整体的研究[35]。有学者认为,从发展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着重把握:(1)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与其后的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征。(2) 把马克思主义放在其产生以来160多年时代变迁的历史长河中考察,把握其发展的规律。(3) 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放在其与各国具体实践结合的进程中,把握其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规律[36]。
5. 从文本角度
通过经典作家的著作文本来解读和说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宏伟大厦的缩影,《资本论》堪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37]。有学者认为,《巴黎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创生大纲,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大纲,是马克思主义全部丰富内容的理论起点和立论基础[38]。
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角度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内容。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才能真正建构起这种整体性[39]。有学者认为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问题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融通,真正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路径,在实践基础上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40]。有学者指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最佳视角。”[41]
7. 从学科角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整体性研究搭建了学术平台,提供了学科支撑,是加强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把手和载体。这是学界普遍共识。如有学者指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23]。有学者强调,在认识到二级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同时,更要认识其区别,要有“边界”划分。明确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才能够更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42]。
8. 从教学和宣传角度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和宣传中,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现实途径。有学者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要从整体性的高度理解“原理”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要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要从整体性的视角设计、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同时,要重视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37]。有学者指出,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现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的。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要用以下三条主线来统领课堂教学: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三是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28]。
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问题是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学者讨论比较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讨论交织在一起,本文将其摘录出来,以供参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主张或总体性范畴是内在相联的问题,本文将其分开介绍,仅是为提供一个更清楚的呈现。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有关马克思主义本质及其属性等马克思主义观的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认识越深入,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把握才会越科学。讨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然涉及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由此,“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它不同于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涵的解释和说明,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对于这个问题:有学者定义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或者简化为“人的解放学”[43]。有学者定义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44]。比较全面的定义,如高教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用了1000字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强调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45]2。
2.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视角、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
如何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很多学者都谈到了逻辑主线、基本范畴或总体性范畴。什么是逻辑主线、基本范畴或总体性范畴?正如有学者归纳的:总体性范畴指贯通于一个思想理论或一个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中,对整个内容体系起着方法论建构作用和目标导向作用,从而使整个思想理论成为一个逻辑系统的范畴。逻辑主线是指融会并引领于思想理论体系各主要组成部分之中的基本范畴、核心观点和基本方法。二者紧密相关,两个论域经常可以重合[46]。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主线、中心线索或总体性范畴是什么?当前研究包括如下观点: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如有学者认为,探究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主线,以此构建整体性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47]。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如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包括三个方面基本范畴,一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立论基础”(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实践等);二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必然性“具体证明”(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条件和目的”的基本范畴(包括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等)[17]。
实践。以实践范畴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是很多学者主张的观点。如有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点。要以实践范畴为核心,通过一定的中介贯穿到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48]。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表现形态,是建立在实践运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科学学说,这种实践所具有的具体的、整体的性质,规定了这种学说的整体的性质[49]。有学者指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就必须批判实证主义之类的抽象的理论哲学立场,而深入领会马克思开创的现代实践哲学精神[5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问题对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最终归结为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也是密切相联的,讨论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1. 关于如何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
理论界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包括以下几种主张。
一是从核心层次角度概括。有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为核心层次、第二层次或次核心层次等,但是不同学者对核心层次的内容理解并不相同。有些学者认为核心层次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等。有些学者认为核心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即人民立场,辩证唯物论、能动反映论等观点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方法。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始终不变的根本原则有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一切为人民”[51]。有学者认为,第一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2]。有学者强调,要从马克思主义层次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层次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层次是经典作家提出的重要观点和重要结论。第三层次为马克思主义个别观点和个别结论[32]。
二是从总体、综合角度概括。有很多学者主张从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统一的角度来把握,如高教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有些学者主张从理论与实践、理想与价值统一角度来把握,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知识论的维度上表现为唯物史观,在价值论维度上则是共产主义,二者统一于“革命的实践”[53]435。
三是从文本角度概括。即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大量论述中来看他们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有学者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的原理包括:一定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等等,共有7条[54]。
四是从性质与功能等角度概括。如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为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原理等,共有14条[55]。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
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都必然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组成部分、具体观点之间内在相联,彼此呼应,首尾连贯,合乎逻辑,浑然一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即是如此,马克思说:我的著作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以贯之”整体,那么这个“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呢?从当前理论界研究现状看,学者们普遍主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体性范畴或其内在的逻辑主线、中心线索的角度来构建。主要包括如下主张。
一是实践。有学者认为,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点,由此,劳动范畴是实践范畴内在规定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展开的逻辑中介,无产阶级革命范畴则是实践范畴内在规定的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向科学社会主义领域展开的逻辑中介[56]。
二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相得益彰地链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整体性,贯通于其中的中心思想线索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政治经济学解析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现实性和条件性,科学社会主义瞻望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可行性和目标性[5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当然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6]。
三是立场、观点和方法。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与生俱有自身的三个内在维度,即其人本立场、实践观点和辩证方法[58]。
四是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如有学者认为,最基本的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主要包括价值取向上的内容,如追求人的解放和发展,以及科学认识上的内容,如实事求是原则、实践批判精神、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5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和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身也是一个整体,需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当前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很集中,本文将其单独列出,以供深入研究参考。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统一整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内容,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辩证统一体。
有学者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科技教育、国防外交、民族宗教等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60]。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整体上不外乎三个层次:最深层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被认识的“规律体系”;中间层是作为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方法被运用的“思想体系”;最表层是作为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所形成的“理论体系”[61]。有学者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严整性,它以“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在理论逻辑和历史形成方面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以及理论间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62]。有学者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整体,从理论上看,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论旨趣和根本方法。从实践上看,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的事业中[63]。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路径
如何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学界进行了多方探讨。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路径选择,有学者认为,要把纵向的历史的研究与横向的内在逻辑的研究相结合,要把文本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要与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著作的研究和党的文献研究相结合[60]。有学者认为,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而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应着重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联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多维研究[64]。
很多学者强调,要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65]。还有学者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整体性研究,是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国化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化以世界变化为依据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世界意义;大众化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使理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从方法论角度说,把‘三化’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研究的基本方法。”[66]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根本精神的途径。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是从超越“三分法”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确实,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不是所有学者都主张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涵仅看成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对于除此之外的内涵,很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进行了阐释,这里不再多述。但是,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兴起原因来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确实是直接源自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三分法”模式存在的缺陷的深刻反思。学术界普遍认为,传统的“三分法”不能全面系统地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割裂了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理论创建的本意,整体性研究是科学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因此,尽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具体内涵理解不同,但人们一般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就是要超越以往“三分法”为我们设置的学科界限,更多地从揭示三个组成部分内在联系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因此,从总体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表现为超越“三分法”的努力。从近些年的研究实践看,学者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整体性、方法整体性、历史或发展的整体性、层次整体性、学科整体性等角度,进行了分别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研究总是给人“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的感觉,以至于很多学者认为,当前的整体性研究没有真正完全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它的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正如有学者所说,当前,就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并没有出现得到大家基本认可的实实在在的真正体现整体性的研究成果。现在大家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整体性研究,而不是拿出体现整体性研究的理论成果。
超越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胶着状态,切实推进整体性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当前任务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全面、综合、创新的角度来深化整体性研究。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分科性研究,即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研究;层次性研究,从一般原理、具体论断、思维方法等方面研究;发展性研究,按照经典作家和学者等线索来研究;统一性研究,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统一角度研究;分类性研究,主要是从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错误观点四个方面研究;破立性研究,从批判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研究;国别性研究,包括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的理论等的研究;“三化”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研究,等等。由此,还马克思主义一个真正的整体性的面貌,从而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
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多加努力。
第一,需要努力把哲学思维渗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学员开学典礼上,曾特别强调要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指出,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指导下,我们才能正确判断形势、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分析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哲学是理论基础,只有在哲学研究上狠下功夫,才能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根本精神,从而才能正确判断形势,保持头脑清醒,创造出卓然超群的高水平成果。
从当前理论界现状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并没有真正渗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之中,人们一般认为,哲学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和解决不切实际,而整体性研究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辩证统一起来。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度和穿透力,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辩证统一起来,是难以想象的,最终会因缺少实质性内容而难有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果缺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视野和空间,也容易越研究路越窄,最终真正地进入抽象空洞的玄学境地。
第二,努力在直面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展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理论研究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提出的最深远的现实时代背景,也是整体性研究深入开展的生长点和源泉。从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现状看,现在研究偏重在理论层面,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的解决难以有效衔接。一方面是从理论到理论,在理论范围内转圈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实践价值并没有真正显现;另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现实问题,提出重大政策主张的能力不足,很多人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缺乏在对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根本精神的深刻把握基础上的创新思维。这个困境的症结就在于,不能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不变的根本原则与可变的具体结论之间的界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核心部分,它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原理,而一个原理体系,是涵盖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实践论及其内在联系的辩证统一体,它的核心内容是不变的,但是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充实、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需要深刻揭示这一原理体系的内在关系,把握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和根本精神,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一根本思想去解释和解决各个时代人类实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具体结论,再用以指导具体实践。因此,用以指导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具体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而不断创新的。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要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局势的基础上,深入实践发展前沿,感悟时代发展先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使理论本身得到丰富和升华,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高境界。
[1]秦宣.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学科建设[J].理论视野,2010(3).
[2]肖巍.创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视角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3]丁军,王承就.以整体性方法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J].理论与现代化,2008(5).
[4]赵家祥.关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J].新视野,1997(1).
[5]房广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回顾与瞻望[J].辽宁大学学报,2012(3).
[6]吴宏政,王玉柱.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7]郑海呐,王同起.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多维度阐释[J].求索,2008(5).
[8]顾钰民.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9]叶险明.对“整体性”的批判性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J].哲学研究,2011(9).
[10]郑丽娟.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路向与运演[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4).
[11]王玲.试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J].学术交流,2010(11).
[12]袁凌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布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8).
[13]张雷声.从世界观,方法论相统一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
[14]林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结构新探[J].探索与争鸣,2009(5).
[15]张雷声.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J].甘肃社会科学,2010(6).
[16]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17]“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研究”课题组.关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18]叶险明.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10(3).
[19]逄锦聚,李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20]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J].哲学研究,2012(8).
[21]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7(11).
[2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3]隽鸿飞.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及其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
[24]何怀远.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历史发生学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6(6).
[25]袁银传.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26]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层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27]肖映胜.“三个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集中体现[J].吉首大学学报,2009(5).
[28]张云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维逻辑[J].新东方,2010(2).
[29]韩庆祥.经济学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经济学[J].社会科学战线,2011(7).
[30]王彦深,吴鹏.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J].河北学刊,2005(2).
[31]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J].教学与研究,2005(8).
[32]寇清杰.整体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J].南开学报,2008(4).
[33]顾钰民.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34]吴苑华.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9(6).
[35]杨倩.基于发展史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探讨[J].理论与实践,2012(5).
[36]高娜.发展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
[37]唐昆雄.在教学中科学把握和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
[38]王文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创生大纲——论《巴黎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性质与地位[J].伦理学研究,2012(2).
[39]张云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40]朱荣英.论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5).
[41]肖月.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所不容忽视的“一”,“两”,“三”[J].青海社会科学,2010(5).
[42]李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J].教学与研究,2007(3).
[43]高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J].江西社会科学,1990(6).
[44]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定义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5(3).
[45]本书编写组.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6]吴育林.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整体性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47]牛先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生成和逻辑体系[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6).
[48]张国顺.生产社会性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建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逻辑的一个镜像[J].云南社会科学,2009(1).
[49]王贵明.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J].探索,1999(4).
[50]王南湜.从实践意图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南开学报,2008(4).
[51]李德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从一个平常问题引发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52]刘林元.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认识[J].学习论坛,2009(7).
[53]杨筱刚.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4]梅荣政.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五个马克思主义文本有关论述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
[55]靳辉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点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9(6).
[56]郭小香.基于实践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解读[J].理论探索,2011(2).
[57]吴育林.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58]李昆明,许恒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在维度和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3).
[59]陈新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60]肖贵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思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5).
[61]曹富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哲学透视——从内容相通的“规律,思想,理论”到方法各异的“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5).
[62]常宝红,赵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J].探索,2006(3).
[63]杨谦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性特征[J].南开学报,2008(4).
[64]刘爱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区别及其联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5).
[65]陈曙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66]顾钰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6).
〔责任编辑 叶厚隽〕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Marxism Integrity
ZHANG Jian-yun
(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732,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eople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and to grasp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spirit of Marxism accurate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level discipline of Marxist theory,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Marxist theorists have mad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the meaning of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the path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and other issues; Marxist theorists have dug into what the basic principles 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the logic main line or category of totality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widely discussed what integrity of adaptation of Marxism to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adaptation of Marxism to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issues, and have achieved important results. Of course, there is still deficiency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and efforts continue from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and in the depth of facing the reality.
integrity of Marxism; Marxist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10919151001003)
张建云(1970―),女,辽宁阜新人,副研究员,博士。
2013-05-06
A8
A
1006−5261(2014)01−0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