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2014-02-12 05:51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华图书馆传统

柳 丹

(鞍山市少儿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完整地传承、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则是中国学者和文化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是尊敬师长、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谦虚礼让、和谐相处等等,这些也是我们基本的做人准则。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少儿图书馆,要让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和培训,让文化的核心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改变他们的行为,用传统文化指导他们行动,这才是少儿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少儿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的使命,可促进少年儿童心灵健康,扩大少儿馆工作范围,同时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社会文化体系建设会起到重要作用。

1 加强少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战略意义

少儿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特殊形态,因其面对的读者为少年儿童,受众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儿馆工作与其他公共图书馆有所不同。20世纪初,在改良主义者的教育救国思想影响下,少儿馆作为“普及教育”“启迪民智”的重要手段,被国内主张教育从儿童抓起的有识之士引入中国。但少儿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沿袭成人图书馆的模式,不能与少年儿童读者的特殊要求相匹配。少儿馆作为少年儿童走向“终身学习”的起点,必须适应少年儿童读者群的特殊性,有相应的服务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少儿图书馆也有了新的定义: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收集、加工、组织、存贮与传播儿童和有关儿童成长、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文献信息,为广大儿童乃至全社会提供系统文献信息服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形式上表现是为少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本质上是少儿图书馆在发挥普及知识、传播文化的功能。少儿馆以对少年儿童心灵培养为主,而传统文化重在促进人的心灵健康,二者在这一层面上相合。少儿馆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和便利条件,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国家要真正强大,不但要有丰富的经济物质基础,而且还要具备优秀的精神文明与人才储备;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国防力量,还要具备先进的人文社会科学与优秀的文化底蕴。诚如作家梁晓声所言:“将文化边缘了的国家或民族,肯定难以强盛,即使强盛一时,终也不会长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便失去了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根本,便失去了民族魂。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国度,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前提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力量,党和国家的事业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继承,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开创,因此他们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的程度不仅关系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与复兴。

2 传统文化教育给少儿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1 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呈日益多元化趋势,不同文化的冲突、价值观的碰撞、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激烈,一些优秀的、传统的美德逐渐被遗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所发生的变化令人堪忧,我们的文化传承面临严峻考验。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还十分薄弱,我们不能不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正在使本土文化淡化的现象,无处不在的外来文化已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和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个学生可能不知道本国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但一定不会不知道圣诞节、情人节;从韩流的入侵到日本漫画的盛行,“亚当夏娃比盘古女娲更悠久,木马屠城比鸿门宴更普及,白雪公主比夸父追日更家喻户晓”,现在的学生明显表现出对本土文化严重的“营养不良”,与之相关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的状况。

2.2 少儿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社会上形成的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潮一味重视应试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出现了重科学而轻传统,趋功利而淡人文,偏智育而轻德育,唯成绩而轻品行等误区,从而忽视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使中小学生很少接触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这种功利化教育必然导致功利性的人生观,导致很多青少年出现了道德意识弱化、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等问题,最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少儿图书馆作为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共同承担了素质教育之重任。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不只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第一是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基地,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面对未成年人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状况,少儿图书馆应当牢牢把握新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文化导向作用,切实承担起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位的重任,大力发掘、提炼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引导模式,用“润物无声”的教化方式,在宣传、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引领成长,塑造未来,为文化的传承保驾护航。

3 少儿图书馆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

鞍山市少儿图书馆作为文化宣传的阵地和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场所,围绕着重视民俗国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个目标,有针对性地探索和创新发展思路,将传承民族传统美德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精髓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培育广大未成年人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3.1 以人为本,采取精耕细作型的导读模式

少儿图书馆在书目选择方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注重一些优秀的传统书目的推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少儿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征询他们的意见,采集既具教育意义而又生动有趣、深受少儿读者喜爱的文献资料。比如:针对未成年读者对有着深厚文化沉淀的中国文学不感兴趣,不去看《西游记》,却对日本同样以唐僧四师徒为题材的《最游记》热烈追捧,盲目喜好外来动漫作品的现象,少儿馆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小读者的不同心理特征与不同阅读兴趣,采用精耕细作型的导读模式,循循善诱,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盲目热衷外国漫画到喜欢国产漫画,再喜欢漫画到喜爱名著的回归。

3.2 推介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读书方法

读书是把别人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就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更无法获得更新、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帮助青少年明德修礼、扬荣拒耻,获得道德熏陶和人文修养。我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培养孩子们阅读技巧时,根据读者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点来因材施教,并针对不同类型、参差不齐的书籍,引导孩子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如:古典名著思想博大精深,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对娱乐性较强的书籍,仅需用粗读的方式浏览一遍即可;对于一些精华与糟粕混杂在一起的书籍,就着力培养孩子们批判式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努力使小读者能轻松掌握读书技巧,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立足地方文化,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丰富的馆藏吸引少儿读者的首要因素,是少儿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地传承时总是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充分吸收利用本地先贤们创造的文化成果,用以加强青年传统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路子。少儿馆在科学建立馆藏体系的基础上,要以建设地方文献特色馆藏为抓手,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确立目标定位,面向社会征集地方文献,编印以地方文献为主题的二三次文献,并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所体现出的从容和谐、拼搏进取的人文精神水乳交融,在传统文化精髓中注入时代气息,努力构建完备的地方文化保障体系,为引领广大未成年人追溯民族历史文化、保存地方文化、反思过去、前瞻未来奠定基础。

3.4 树立传统文化培训品牌,塑造未成年人的完美人格

少儿图书馆要立足本地文化特色,构建少儿传统文华培训基地。在具体操作中,要紧紧围绕“家长送少儿馆一个孩子,少儿馆还社会一个人才”的服务理念。少年儿童是新世纪的主人,是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希望。创新发展是少儿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少儿图书馆应当紧扣时代的脉搏,进一步转变观念,在“新”字上动脑筋、在“精”字上做文章、在专字上下功夫、在“变”字上求发展,用传统文化精华引领成长、塑造未来,努力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启迪心智、修身养性的良好氛围,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当前社会价值观整体缺失情况下,对少年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而中华传统文华的传播对其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少儿图书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通过不同路径的探索与开拓,可为中华传统文华的传播开辟新路,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陈大惠.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2013.

[2]刘小敏.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探讨[J].新华文摘,2005(14):36-37.

[3]陈国婷.试论以人文精神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J].河北科技图苑,2006(4):35-37.

猜你喜欢
中华图书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