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敏,王 慧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67)
评价是检查、监督,也是导向,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我们判断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督促我们持续地推动党的纯洁性建设。为此,本文主要从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益分化对党思想纯洁性、组织纯洁性、作风纯洁性和党风廉政建设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正确认识党的纯洁性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对党的纯洁性的现状进行评价。党的纯洁性评价是以评价标准为准绳,对照、衡量党的纯洁性的诸多方面的,由此,可以使我们对党的纯洁性的现状作出大致认识,然后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出症结所在。这样就为以后改进工作,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坚实有力的根据,对于推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有90多年,执政60余年,长期执政的历史和优良的执政绩效均表明,党经受住了执政对纯洁性的考验。但是,保持纯洁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伴随党的生命历程的持久战。过去纯洁,不等于今天纯洁;今天纯洁,不等于以后永葆纯洁。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可能导致党丧失纯洁性的种种危险倾向不仅依然存在,且不断变化。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党切不可因有长期执政的历史和优良的执政绩效而高枕无忧,而是必须居安思危,高度重视纯洁性建设,牢固树立执政必须保持党的纯洁性,越是长期执政,越要注意保持纯洁性的观念。通过党的纯洁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进而对于纯洁性建设的持续推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党群关系好坏,在于党能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既是保持党纯洁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核心,同时也是检验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标准。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通过党的纯洁性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着力揭示党的思想纯洁性、组织纯洁性、作风纯洁性和反腐倡廉建设不足之处,并通过推进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通过组织纯洁性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纯洁性;通过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通过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总之,通过构建党的纯洁性建设评价体系,并通过发挥其“助推器”作用,增强全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此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正如2012年1月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对党的纯洁性建设进行评价最为关键的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当然,由于党的纯洁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方面的评价本身都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进行评价,在此笔者主要谈谈粗浅看法。
1.入党动机。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要入党,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都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因为,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入党的根本问题,是激励人们入党的主观原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每一名党员的素质和行为,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对于党来说,如果党员的奋斗目标不正确,就意味着他要谋取其他的目标,从而损害党的纯洁性,影响党的统一和行动一致,破坏党的战斗力。如果党员的目标正确,但是意志不坚定,在考验面前就有可能动摇目标,甚至最终背离目标,同样损害党的战斗力。因此,入党动机无疑是评价思想纯洁性的首要标准。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在党章第二条也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作为共产党员来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党员应具有的基本信仰。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也是思想纯洁性的评价要素之一。
3.党员的政治性和原则性。党员的政治性要求党员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原则性要求党员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坚持党性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4.宗旨观念。这一指标主要考察广大党员是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忱为人民服务;在实际的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1.党员发展情况。发展党员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党员的质量就是党的生命,直接关系党的纯洁性,因此保证新党员的质量,是保证党的纯洁性的永恒主题。为此,要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各项程序,既要确保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又要牢固树立质量高于数量的观念,坚决纠正部分党组织盲目追求数量扩张的错误做法,切忌“带病入党”。当然这一指标下面又可以分为诸多子指标,主要包括:①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否贯彻上级精神,定期研究发展党员工作,并科学合理地制定本单位发展党员规划和具体的工作部署。②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工作情况。这一指标又包括:一是是否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程序。二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制度是否健全,有无明确的培养规划和措施,配齐培养联系人。三是对预发展对象是否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履行民主测评、公示等程序。四是发展党员材料归档及上报和履行手续完备情况如何。③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情况。主要包括:是否严格履行预备党员转正手续和程序,预备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度健全情况如何等。
2.党员管理情况。主要包括:①党员教育的开展情况,包括学习培训活动情况、“三会一课”、教育创新情况、教育实效性情况,有无形成党员受教育的长效机制等。②党内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创先创优”活动、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等。③党员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状况,包括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的制度、党内民主评议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交纳党费制度、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等。④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情况。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及时办理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是加强党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党员的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经常性工作[1],因此,考察组织关系转移,尤其是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情况也应是党员管理的评价要素之一。
3.党的纪律严格程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情况。主要通过疏通“出口”,净化队伍、提高能力,从而使党的各级组织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这是保持党组织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这一指标主要包括:①党的纪律的严格程度(党员和群众评价)。②依据党章和党内法规、科学界定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处置不合格党员退出的标准和处理办法情况。③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程序的运行情况。④不合格党员处置率(违纪党员与党内处分的比例)。
4.党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情况。领导干部对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示范效应,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也是评价党组织纯洁性的重要性指标。关于领导干保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又可以分为多项指标,主要包括:①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一是政治意识。这部分的指标又包括是否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把握政治方向;能否关注上级的政策和要求。二是民主意识。主要包括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听取、采纳各方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品德修养。包括为人是否正直,谦虚谨慎,能否正确对待名与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四是政策性和原则性。主要指是否严格按党的政策、原则和程序办事。②组织纪律性。主要包括是否廉洁自律,自我要求严格,能否坚决执行上级和班子集体决定;能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与不良风气作斗争。③工作态度。包括是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进取心,是否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④工作能力。包括是否具有加强的业务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
5.党员忠诚团结情况。主要考察是否做到如下几个方面:①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对党忠诚老实。②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顾全大局,坚持原则,不搞小团体活动。③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做到襟怀坦白、开诚布公,表里如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一般来说,对作风纯洁性的评价大致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几个方面。由于思想作风评价的很多内容在思想纯洁性部分已经进行了阐述,在此就不再加以特别说明,主要对后面三个作风进行说明。
1.学风。学风方面最根本的是在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张学以致用上下工夫[2]。在具体方面,要求有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计划。学习态度要认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①是否坚持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是否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2.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方面,这一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群众工作体系建设情况,包括是否成立了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是否配有负责群众工作的人员,有无建立便民服务的各种平台等。②群众工作制度建立制度情况,包括定期走访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民情登记和公布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等。③工作绩效。主要考察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状况。在这方面考核上,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增加收入、扩大就业、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教育投入等内容纳入评估体系。④群众工作信息处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科学实用的群众反映问题采集办法,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报告群众工作动态及预警信息。⑤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当事人满意率等。
3.生活作风。主要包括:①是否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两个务必”,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②管好自己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情况。③有无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对腐败与治理状况进行诊断性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查明腐败和治理不良的原因,阐明腐败的影响,进而进一步了解腐败的现状。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党委政府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视程度。这一指标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①党委和政府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的力度。②公众对本地区党委政府是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的评价。
2.腐败预防工作的完善程度。腐败预防是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的重要举措,这方面的指标主要有:①预防腐败制度的完备程度。②党务公开程度(公众对党政机关透明度的评价)。③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完善程度。④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覆盖率。⑤公务开支指标等。
3.惩治腐败的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是否严格执法及其取得的效应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效,总的看来,这一指标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如下:①惩治力度评价指标(公众对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的评价)。②群众参与指标(公众如果掌握腐败线索是否自觉举报)。③纪检信访受理总量。④成案率指标(群众举报之后立案数和查核案件数量的比例)。⑤司法处分指标(违法违纪党员干部是受司法处分与违法违纪党员干部数量之比)。⑥“一把手”处分指标(主要考察“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与查处数量的比例)。
4.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反腐倡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防止公共权力运行的私有化,保证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因此,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也应该成为评价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些指标主要包括:①腐败控制指标,即群众对当前腐败控制程度的评价。②满意度指标,即群众对当前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③廉洁自律评价指标,即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严于律己的评价。④信心指标,即群众对党遏制腐败的信心。
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鉴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努力使评价工作趋于真实和科学。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历史发展为参照系进行评价。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在历史中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对党的纯洁性的评价,不能脱离其固有的历史而进行孤立评价。对照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历史不仅可以看到今天的不足,也能看到所取得的进步,同时,对照党的历史,比较不同时期党所处的不同环境及其给党的纯洁性带来的挑战,也可以使我们更为客观地看待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现状。总之,党的纯洁性的评价不能脱离历史而孤立展开,因此,对党的纯洁性的评价要充分考虑其历史起点和历史发展,特别是纵向上的各种因素和变量的变化。
2.以现实要求为参照系进行评价。党的纯洁性的评价既要参照历史,更要关注现实。一是党的纯洁性建设本身就处于现实的环境中加以展开,通过现实不仅可以看到利益关系多元化条件下党的纯洁性建设面临的变量,使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只有与实践相对照、相检验,才能真实说明党的纯洁性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党的纯洁性面临问题的症结,进而找到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举措。
定性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根据经验和知识,综合运用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评价对象的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形成基本评判。定性评价方法是所有评估方法中通用性最强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弥补定量评估方法的不足。因为对很多问题的评估难以用数字加以衡量,这也正是西蒙(Herbert A.Simon)提出的“数学家失语症”,即运筹学家为了适应数学模型的需要,经常将“原始问题加以抽象直到数学难点或计算难点被抽象掉为止(并失去了全部真实的外观),并将这一简化的新问题加以求解,然后假装认为这就是他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3](50)。定性评估方法恰恰能对非量化的对象作出评判。如在对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的评价方面,定量评价方法难以有用武之地。正因为如此,定性方法被认为是评价的“软”技术。当然,定性评价方法也有显而易见的弱点和局限,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定性评价办法主要是依据评价者的经验,或者基于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而得出结论,这种结论的普适性值得怀疑。二是主观洞察性的分析评估既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但也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三是定性评价得出的结论由于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无法对其结论(即使是正确的)进行检验。
所谓定量评价方法,是指根据调查研究、资料搜集所获得的信息,运用统计学、数学、计量经济学、系统工程理论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型,然后借助电子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大量计算求得答案的方法、技术的总称。定量评价方法以理性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以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作为评价的依据,因而被认为是评价的“硬”技术。目前,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是评价领域最富于创造性和生命力的方面。
对于党的纯洁性的评价而言,一方面由于有些指标本身不是很准确或无法进行准确描述,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如对群众工作制度的建立情况,对预防腐败制度的完备程度,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的评价,对党的作风的评价等,这些评价很难得出十分精确、准确的数字或结论,这就需要运用定性评价方法。另一方面,为了深入掌握党的纯洁性面临的问题,又需要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对现有资料的掌握,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党的纯洁性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如对党的思想纯洁性指标,可以分别通过向群众(主观感受)和党员(亲自体会)分发问卷方式,掌握党思想纯洁性的大致现状;再如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案率指标”可以通过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数字加以掌握。通过综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果,最终实现对党的纯洁性的评价。
总体上,静态性评价属于一种结构意义上的评价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进行评价,应该充分关注经济结构、区域结构、党内权力结构等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关系及其带来的影响。动态性的评价方法强调的是现实的实践,它不仅关注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现实举措,还要关注其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静态与动态结合的评价方法要求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就党的纯洁性建设面临的整个经济社会结构来看,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民众利益诉求的增强,给党的纯洁性带来巨大挑战,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权力腐败的蔓延导致负面效应快速、大范围传播,不仅使党的形象受损,而且也使党的纯洁性建设成效遭到质疑。但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将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仅表现自觉实现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制化的对接,使保持党纯洁性的制度资源不断丰富,而且将党的纯洁性建设与国计民生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在服务群众能力方面得到极大提高。此外,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眼界和驾驭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本领,都比过去有很大提高。所有这一切使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群众生活改善最大的时期。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党的纯洁性建设存在的问题,而是强调要以全面的思维去看待党的纯洁性现状。
2.从党内权力结构来看,当前党内权力结构存在着不利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方面,如由于党的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常委会特别是党委书记等,这些问题在某些地区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由此导致权力运行人格化,这与《党章》的制度安排相违背。但当做这样的结构性评价时,也必须看到近年来党内为突破这种权力结构所进行的实践,如目前各个地方实行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雅安模式在常任制试点中通过设立党代会常设机构,对“两委”委员工作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立党委、纪委由党代会选举产生并对党代会负责的基本权力关系格局,这种探索对于党的纯洁性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旦党代会常任制真正运作起来,不仅会激活党内各个要素,而且会深刻地改变党内原有的不够科学合理的权力架构,最终代之以新的党内权力架构的科学体系”[4](285)。再如,目前基层民主所推行的乡镇党员领导干部的公推直选,逐步实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选拔由组织“当家”转变为党员群众“作主”,所有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为探索建立科学民主的党内权力运行结构奠定了基础,也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进一步引发的思考是:党内民主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保障,而目前各个地方基层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不仅构成基层党的纯洁性的重要屏障,而且所引发政治文化、政治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效应又为未来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动力基础。总之,客观看待党在这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可以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勇.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政党权威:分析与建构[J].天府新论,2012,(2).
[2]韩强.保持党的纯洁性需深化对五个重大关系的认识[J].理论探讨,2013,(1).
[2]郝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王长江.党代会常任制理论与实践探索:台州党代会常任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