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021)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分布和管理样式,直接影响着该区域民众的阅读生活和文化享受。近几年来,全国各区域的公共图书馆都在努力的创建实现全民普遍、均等、便捷、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积极探索馆际联合的路径,初步形成了不同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是,这些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先天不足,有的模式从初始阶段就运行不畅,有的模式发展滞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这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造了大好时机。然而,这一使命的完成,仅仅靠业界内部的努力奋斗是不行的,应该从顶层来设计,“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要“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文章从“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这一实际问题出发,以当前创建的各种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为着眼点,对其特点和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略分析,意在探讨我国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
托管模式是指基层图书馆(室),包括街道、社区等将人才物托管给当地的中心图书馆,实行统一的管理而形成的总分馆制模式。如厦门图书馆创建了新型的托管模式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了总馆和分馆人财物的集中管理,是现行体制下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一种有效模式。目前,厦门市图书馆在岛内外建立了17个分馆和20个馆外流通点,其中,托管型分馆已达到10个,实现了面向全市各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合作共建与开放共享。
联盟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技术手段搭建各类型图书馆间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平台,实现跨行业的资源共享。2001年上海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与大学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各个区图书馆“一卡通”文献通借通还服务;2008年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成立,最早是大学图书馆与县(市)图书馆以牵手的方式解决基层图书馆资源匮乏问题,还于2012年11月启动了数字阅读联盟平台,充分利用联盟成员馆的资源,构建了数字信息分布式发布与阅读平台;广东中山图书馆创立的全国公图书馆咨询平台也是一种联盟模式,联合了全国数百家图书馆,24小时为全球的读者开展参考咨询服务。联盟模式是在不受体制约束前提下,各类型图书馆之间共同协商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实行的一种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
协作模式是指以区域中心馆为核心,将区域内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以业务领导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间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区域间公共图书馆的协调发展和共享服务。如2004年长春图书馆为解决县(市)区图书馆经费短缺、设备落后、资源匮乏、人员闲置的现状,提出了创建长春协作图书馆的发展思路。从业务指导、技术管理、活动策划、服务统筹的角度将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纳入统一的体系之中,建立了以长春图书馆为总馆,以县(市)、区图书馆为分馆,以街道、社区、乡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为基层网点的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以总馆为指导,以县(市)、区图书馆为骨干,以基层网点为重点,协作图书馆遵循“协作、平等、共享”的理念。通过探索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构建以图书馆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地区图书馆文献、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地区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建设,真正使更多的民众普遍均等地享有阅读的权利。
主导模式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投资的方式在区域内创建图书馆分馆和基层网点。如嘉兴市政府为了推动总分馆制服务体系,由政府规划投资在嘉兴市的各个区域建立图书馆分馆,形成了以嘉兴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的图书馆网;哈尔滨市政府为了积极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为实现在每一个社区建一个分馆的目标,市政府规定,凡新建的社区都要有图书馆(室),开发商出场所,市政府投资,规定每一个社区分馆投入8万元资金,整个创建工作由中心馆负责,并规定每建一个社区分馆由中心馆派2名工作人员管理。
现代化技术为图书馆联合发展提供了可能,主要体现为:各个区域中心图书馆都搭建了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区域间文献的“通借通还”,构建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如采用RFID技术,全面实现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开通掌上图书馆,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手持设备提供数字资源的免费阅读服务;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等公益性数字文化工程,通过图书馆网站、官方微博、移动图书馆、电子触摸屏、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方式,拓展数字图书馆服务。现代化技术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品质。
近几年来,各地图书馆为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推出了多样化的以阅读为载体的读者活动。读者活动呈现出系列化、多样化、整体化的特点。所谓的系列化,即将图书馆所有活动按内容或形式分成若干系列,形成常规化、制度化。如长春图书馆将阅读推广活动分为讲座、文化展览、休闲假日、未成年读者、文献推介等系列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融入到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世界读书日等载体之中。在整体活动的策划上联动协作图书馆共同开展,在延伸和扩大图书馆活动领域的同时,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2013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社区文化节”中,推出了“2013走进图书馆”系列活动,内容包括主题展览、诗文朗诵、名家讲座、少儿临摹画比赛和图书漂流等。像这种系列化、体系化的读者活动在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都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在扩大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彰显了图书馆人的智慧和才能。
各地区在设计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中,首先考虑的是地区业务建设标准化问题,这是实现区域内总分馆制体系建设和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如长春图书馆在创建协作图书馆之前,首先制定了总馆与分馆以及基层网点之间实施的规则和标准,主要包括统一服务理念、业务规范、技术标准、运行规则、工作机制、评估体系;深圳“图书馆之城”的核心价值就体现在全城内的统一服务。其统一服务是构建在统一的技术体系的前提下,所有的实体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网络资源、参考咨询以及读者活动等都实现统一服务。这种模式真正解决了全城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问题。
各地区创建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在推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为基层图书馆注入生存活力,提高文献资源共享率,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阅读权益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所创建的各种模式的总分馆制体系,似乎没有一种模式真正地解决了体制和机制问题,也没有一种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财物的高度统一管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体制制约和公众参与机制,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很难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行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条块管理,各级图书馆都隶属于各地所在文化主管部门领导。这种体制下的各级公共图书馆仍延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陈旧,人治现象突出,具体体现在:机构设置大而全、小而全,功能定位模糊;人员编制设定不合理,人员短缺,人才匮乏。近几年来国家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等的具体实施都落在各地区的省级图书馆,高强度的工作量、硬性的工作指标给省级馆带了极大压力。相比较而言,县(市)区馆,特别是那些欠发达的县(市)区馆,由于经费短缺,人员闲置现象严重;服务效益低下,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图书馆功能萎缩,馆员服务能力下降。
反映在管理体制上的另一个现象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机关,纷纷到乡镇(村)、街道、社区建立图书馆(室),如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妇女书屋等,这种多头管理体制非但不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反而给基层造成很大负担,多是只建不管,建而不用,更有甚者是有些基层图书馆(室)的创建纯粹只是应付检查,上级检查才开馆,平时完全关闭。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是分级管理,分灶吃饭,各级图书馆的投入都由所属地区的财政负责。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各区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经费投入差异较大,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馆舍面积越建越大,资源购置经费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经费严重短缺,尤其是县(市)区图书馆更为突出。以长春地区为例,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年购书经费仅为1-15万元,在10个县(市)区馆中有6个馆的硬件设施未达到国家二级馆的评估标准。即便如此,由于分级财政管理,各馆之间缺乏协作,文献资源重复采购、业务工作重复建设、现代化设备重复购置等现象十分严重,有限的财政投入不能产生相应的效益。
我国现行的各级公共图书馆都是一个个单体的管理机构,这种管理体制由于缺乏法制约束、制度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人为因素对图书馆的办馆和运营有着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图书馆有着自身的规律,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许多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同时,图书馆的功能不断的增加,所以对图书馆的管理人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有,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其投入产出效益,应该有专业性的评价。以上问题,究其根本是现行的文化体制和机制所致。因此,创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模式必须从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着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我国各项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已经到了“攻坚克难”阶段。涉及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问题,涉及到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让“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还涉及到各种资源的统筹与配置,等等。诸如这些问题都不是公共图书馆业界自身就能解决的。当然,面对如此重大的改革,公共图书馆业界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顶层指的是政府,专业指的是公共图书馆业内。顶层设计就是政府本着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职责,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具体要做的,诸如:统筹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设;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解决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隶属关系;解决财政投入集中管理问题;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非营利文化组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推动公共图书馆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等等。
专业规划要求图书馆业界从自身责任和使命出发,从图书馆专业的角度为顶层设计提供基础性的业务支撑。诸如:分析研究现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成果以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外有利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吸收有利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写出切实可行的业务建议报告;依据本区域的自然情况,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规划公共图书馆的合理布局;规划各级图书馆的规模、业务定位和业务人员及设施的合理配置;研究制定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各项业务管理制度;等等。
依据党的深入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结合2020年实现城镇化目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已经到了整体推进的时刻。整体推进指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是“城市建设考评指标”的要求,这不是想不想干,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想,必须要做的涉及到文化惠及全体人民的大事。各区域应该立刻着手谋划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特别是没有进行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建设实践的区域,就更应该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一旦国家出台有关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就可着手进行。整体推进的同时,还要进行有目的的重点突破。重点突破指的是对目前现有的比较成功或运行比较有效的模式进行总结和完善,把可供其他区域借鉴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可操作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行动方案,向其他区域推广。也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重点,先行一步,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推进的方法,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
通常来讲,在同样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条件下,就应该建立健全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也一定会建立起统一的服务体系和模式。统一模式的建立是受文化管理体制制约,服务模式的统一是相同文化管理体系的必然结果。统一模式是统一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统一模式也是公共图书馆有效运行的需要,在统一模式环境下,有利于使公共图书馆各种资源惠民效应最大化。当然,在不同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条件下,也一定会建立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模式。
模式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没有区别,由于各个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人文背景以及生产活动有所不同,也一定会影响到服务模式的建立。因此,在强调统一模式下,应允许有所区别。
在设计规划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实施推进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体系的建立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涉及到思想观念、政治、经济、法律、人文、自然等诸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对设计规划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实施推进工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要安排阶段性的总结。阶段性总结可以有效地掌握工作过程,控制工作节奏。阶段性总结还可以起到助力催化和改错纠偏作用。
以上文字是对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未来发展模式的一些探讨,可能挂一漏万,仅供参考。
1.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11
2.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图书馆政策研究参考.2013.1
3.王世伟.全球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层级架构不同模式研究.2013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分会场主题报告
4.卢海燕.法律文明与图书馆用户服务.2013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分会场主题报告
5.关汝丽.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及实施要点.公共图书馆,2012(4)
6.天津、福建、厦门图书馆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汇报材料
7.朱亚玲.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区域性数字文化服务中的实践与探索.公共图书馆,2012(4)
8.李静霞.新技术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实践和探索.公共图书馆,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