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辉
梁武帝时的刘显博学多才,二十多岁被举荐为秀才后,就凭慧眼识书名动京都。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偶然得到一本古书,视若珍宝,秘不示人。可惜古书残缺不全,文字脱落许多,老前辈虽博闻强识,也辨不出这是本什么书,只得忍痛亮出书来,“历示诸人”。专家学者踊跃前来,又都铩羽而归,因为所有人都“莫能识”。当时,小刘还是个在地方司法部门工作的菜鸟,出差到京城听说这事儿后,也去凑热闹,只一眼,就认定“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老前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查对,果然如小刘说的那样,于是对小刘大加赞赏。小刘因此一炮走红。
老前辈识才爱才,把小刘举荐给尚书令。尚书令做足功课,预备了十道难题登门拜访,要求小刘当面对答。出乎意料的是,小刘竞轻松自如地对答出九道题。这样的优异表现刺激得尚书令突发少年狂,要求互换身份,让小刘也出题考他。小刘也不客气,抛出五道考题。结果,尚书令绞尽脑汁才勉强答对两道,不得不心悦诚服,于是极力举荐小刘入朝为官。小刘从此成功踏入朝廷大门,位列朝班。
刘显在金銮殿首秀时,已经人到中年。一天,梁武帝收到魏国进献的一件古器,爱不释手,把玩之余,见古器上部分字迹隐约模糊,无法辨认,只好遍问群臣。群臣接到这烫手的山芋,都击鼓传花般忙不迭地往下扔,最后扔到了刘老师手中。只见他气定神闲地“案文读之,无有滞碍,考校年月,一字不差”。梁武帝当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没过多久,波斯国上表,称将向朝廷进献“绝域之神兽”——活狮子,乐得皇帝心花怒放。原因是,梁武帝对佛教研究颇深,知道佛祖降生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且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因此佛教视狮子为庄严祥瑞之兽。波斯国进献活狮子,恰好证明他被群臣尊称为“皇帝菩萨”当之无愧!至于狮子长什么模样,看看皇宫门前的自石狮子就知道,但活狮子是什么颜色的,皇上还真不知道。梁武帝于是放下奏章,迫不及待地问群臣,大臣们顿时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这时,刘老师清清嗓子,悠然妙答: “黄狮子的卓越,比不上白狮子的卓越。”群臣满脸黑线,梁武帝笑容满面,刘显又一次在群臣中大放异彩,从此走上副总理的岗位。
按说,以刘显的聪明才智要在朝廷中混得风生水起,想必不是难事,但他却在接下来的“抛头露面”中栽了个大跟头。
一次,某寺院因扩建侵占良田,和农家发生争执,农家将寺院告上了官府。这本是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但因为当事人是僧人,有关部门不敢擅自断案,于是把案子层层上报,最后直达御前,请皇上亲自裁决。梁武帝看完卷宗,大笔一挥,批复了个“贞”字,说让最高法院按字办理。这可让高院领导犯难了,只得紧急动员全院骨干,来共同探讨皇帝这个“贞”字是什么意思,可最终仍是一无所获。
消息传到副总理刘显耳中,惹得老刘心里痒痒的,于是他主动跑到高院指点迷津。老刘详细询问了这桩官司的来龙去脉,仔细端详皇上批复的“贞”字,立刻解出了字谜。
原来,梁武帝篡齐立梁后,不仅将佛教立为国教,还以身作则皈依佛门,三次舍身出家。上行下效,仅都城建康一带就有“僧尼十余万”。梁朝的职业佛教徒,除了享受免除一切賦税的待遇外,还都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所以,当县长、州府、高院等看到一桩土地官司涉及寺院时才会一起叫苦不迭。皇上一脸坏笑批个“贞”,意思是什么呢?老刘分析,“贞”可拆分为“与上人”三个字,而“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所以皇帝的意思很明白:把土地判给寺院。高院院长恍然大悟,当天了结了官司。
梁武帝得知自己苦心御制的谜语被老刘轻松破解,顿时气歪了鼻子,挥手打去老刘的副总理乌纱帽,直接将他下放到基层锻炼。老刘从此一蹶不振,几年后竞郁郁而终。
刘显为什么猜个谜就落得如此下场?官方权威解释是:“帝因忌其能,出之。”真的只是因为太牛了而被皇帝忌恨吗?
梁武帝并非等闲之辈,他天纵英才,与刘显相比不遑多让:刘显是“幼而聪敏,当世号日神童”的青年才俊,梁武帝为“阐扬儒业,介胄仁义”的仁义君主;刘显“聪明特达,出类拔群,博涉多通”,梁武帝“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及”……二人旗鼓相当。所以,梁武帝没有任何理由吃刘显的醋!可见,史书言之凿凿记录的仅是表象,而绝非事情的真相。
事情的真相是:书呆子老刘枉在官场混迹半世,却天真地认为只要能破解他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能博得所有人的喝彩。所以,老刘逢难必破,并乐此不疲,最后发展到主动跑到高院排忧解难。可是,梁武帝炮制这个字谜的目的,不是想测试群臣的智商,而是把它当作一块试探朝廷全体领导干部是否忠心的试金石,考的是情商。所以,智商几乎为满分、情商基本为零的老刘自然躺着也中枪。
编辑 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