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统计局课题组
西湖作为世界遗产地、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首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景区,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通过连续10多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其硬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日益改善,如今的西湖,不仅继续着资源共享的探索,也开始承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互动的实践和期待。由此,世界遗产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从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出发对西湖景区提出了客流量控制的要求。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对免费西湖景区的客流量进行监测和统计成为当前西湖景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还湖于民、还绿于民”、“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目标,2003年西湖景区开始探索试行“免费西湖模式”,免费开放了位列“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并将整治后的西湖南线的涌金公园、柳浪闻莺、学士公园、长桥公园等四大公园以及杭州花圃、中山公园实行免费开放。经过试行,“免费西湖模式”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西湖更是成为了杭州市民平时游览、休憩的好去处,其影响力开始逐渐扩大。随后,西湖景区内六大博物馆、13处历史文化景点、西湖博物馆和韩美林艺术馆、龙井八景和吴山伍公庙景区、太子湾公园也实行免费开放。至今,“免费西湖”模式得到了领导、专家学者、市民游客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免费西湖”模式在为杭州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对免费景区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而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必须有最基础的数据作为支撑,因此,积极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免费景点的客流量进行统计和监测显得尤其重要。
西湖景区从2003年实施免费开放以后,向游客免费开放的景点在日益增加。近年来,国内景区掀起一股普遍涨价的浪潮,凤凰古城门票涨价的事件更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杭州西湖却反其道而行,继续实行“还湖于民,免费开放”的规定。这项规定虽然让西湖每年损失上千万元的门票收益,但是却换来了每年增多的几百万名游客以及连带的经济效益。统计显示:近年来,西湖景区在黄金周期间,再现井喷现象。而对来到西湖免费景点的客流量如何统计,目前主要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一个免费景点,抽取2-3处游客入口作为监测点,由专人负责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按每小时5分钟(相同间隔)进行客流量的测定,乘以12作为每小时的客流量来进行推算,再按一天8小时来推算一天的客流量。但实际中,景区的客流量不是像流水一样,采用这种系统抽样方法过于单一和简单,数据准确性不高。
“免费西湖模式”在赢得国内外广大游客良好口碑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景区游客数据的统计方法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有媒体专题对苏堤景点免费客流量统计方法进行了详细报道,想让大家清楚西湖免费景点客流量数据的出处,却引起公众对这种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更多的质疑,导致统计部门在数据发布时面临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能否找到一种比现行方法更好、更优、更科学、更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也一直是统计部门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是从调查对象的全体单位中按每隔一定的距离随机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这一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系统抽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确定抽样样本,但其对数据选取是有要求的,需要总体数据按某一重要指标进行排序,对排序后的指标进行相同间距抽样。但实际上,景点的客流量不可能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变化,流量会高低起伏,没有严整的规律可循。如果按照每小时5分钟等距抽样,抽取样本的代表性就不够强,由此可见,目前采用的系统抽样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适用性较差。
目前,在对免费景点选取监测点进行统计时,采用的是人工数数的方法,事实上,这种借助人力计数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随着杭州市政府推出的“还湖与民”亲民政策,西湖景区免费景点越来越多,有些免费景点范围广,地理位置特殊,如湖滨景区、北山街、白堤景区等,既与西湖景区无缝衔接,又与市中心紧密接壤,有时很难判定游客与行人。在旅游高峰期,景区内游客人头攒动,行走方向四面八方,免费景点又没有相应的入口,在游客不间断地行走中,监测点的工作人员无法很准确地统计5分钟之内的游客,因此,在监测点准确采集数据存在一定的困难。
根据国家旅游局规定:国内游客是指在中国观光、度假、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居民,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统计时,按每出游到达目的地一次统计一人次。我们西湖景区采取的是每到一处景点分别统计的方法,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使客流量统计存在重复计算的现象。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其技术原理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并在不同的子总体中抽取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的方法。分层抽样的特点是将科学分组法与抽样法结合在一起,分组减小了各抽样层变异性的影响,抽样保证了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西湖景区的客流量虽然不像流水一样匀速流动,但在一天内,景区的客流量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随着时间节点的变化,会出现高峰和低谷,因此通过分层的方式,将样本分成几个子样本后,可以使样本的代表性更强。
1.样本分层设计。分层原则一般是按样本的某种特征属性进行的,为了使分层抽样得以实施,其先决条件是准备好关于层的抽样框。根据免费景点客流量分布的特点,景区客流量存在冷清、舒适、饱和、过饱和极限五种类型。每个景点根据其特点,客流量都会出现上述五种类型。由于许多团队都会按照曲院风荷-坐船游湖-花港观鱼—灵隐—虎跑这样的线路来安排行程,因此,曲院风荷景点旅游团队相对集中的时刻是上午9-10点,而南线虎跑这一带高峰期则是在下午时间。因此,根据客流量的日分布情况,可以把景点当天的客流量分成高峰期(饱和、过饱和极限)、低谷期(冷清、舒适)两个层次进行数据抽样。
2.每个抽样层内抽样方法
每年的春季、秋季是西湖景区迎来游客的高峰期。以白堤、苏堤、北山街免费景点为例,2012年一年中,国庆黄金周客流量最大,其次为春节长假,渐次为(五一、中秋、端午节、清明节)小长假、学生暑假。季节为秋季客流量最大,其次为春季、夏季、冬季。一月中,双休日客流量最大。一天中,上午9-11点、下午1-4点游客最多。一般上午10点、下午2点游客量达到峰值。
高峰期:上午9:00-11:00和下午1:00-4:00。客流量连续不断,可以继续采取等距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推算。
低谷期:除高峰期时间以外的时段。采取增加抽样次数的方法,即以前每小时等距抽样5分钟的单次方法,改为每小时等距双次的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组建客流量监测小组。为提高数据质量,建议组建由基层统计人员组成的实地监测小组,不定期到客流量大、流动频繁的免费景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监测。通过定时、定点、定期的监测,了解和分析免费景点客流量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完善景区免费客流量监测和统计方法。
2.借助电子检测信息系统。一是利用视屏采集的方法。在免费景点监测点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可以利用视屏抓取的方法收集和获取该监测点的游客人数,以提高借助人力计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西湖申遗成功后,景区管理部门的电子眼已经全面覆盖,可以借助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来辅助做好免费景点的客流量监测。二是采用手机定位的手段。手机定位系统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被定位对象的位置的技术或服务。可以考虑联合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公司的手机定位信息,确定西湖景区某个免费景点内的游客数量,虽然该数据会受到游客人均拥有手机数影响,但对于修正和完善现行统计方法而言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3.用收费景点客流量进行推算。随着收费景点门禁系统的不断改进,收费景点客流量统计将变得更加科学和智能。鉴于一般的旅行社团队安排都有固定的路线,我们可以参考旅行社一日游、精品游的路线安排,通过收费景点团队客流量的情况来推断同一线路上的免费景点团队客流量;对于散客人数,则可以从相邻或相近的收费景点散客流量来进行推断。
课题负责人:胡文革
课题组成员:贺 |赵建兰 冯玉香 虞红萍
执笔:虞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