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槟琪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按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坚持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围绕设施先进、技术先进、机制创新、服务配套、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大力推广蔬菜设施栽培等先进生产模式。莆田市地处福建中部的东南沿海,地跨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经常遭遇高温、台风暴雨,冬季受到低温的影响,采用设施栽培可以达到减小或者避免逆境对蔬菜生产的危害。
莆田市蔬菜消费主要以露地菜为主,反季节和精细菜产量不足,季节性结构矛盾突出。常规性白菜、萝卜、莴笋、甘蓝等露地菜上市时间集中,种植比例和产量较大;西红柿、黄瓜、甜椒等反季节和精细菜受设施限制,种植面积不足,产量较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高温、冬季和台风等不良天气期间,缺口更大,因此,发展设施蔬菜对保障市场供给,调节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莆田市冬季低温、强风,造成蔬菜不能正常生长,设施蔬菜有保温和升温作用,能提高蔬菜产品的商品率、品质和产量,弥补冬春部分品种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短缺。同时适合部分品种的长季节栽培,延长收获期,以大棚甜椒为例:如甜椒露地栽培一般栽培季节是8月到12月,采收期在1~2个月,而大棚甜椒一般从8月至第2年5月,生育期延长,产量较露地也有明显增产,一般亩产可达5~6吨,较露地可增产50%以上。夏季高温,且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莆田会有台风暴雨,致使病虫害增多,蔬菜收成受损。推广高效实用的设施蔬菜栽培,是可以保温、增温,提高产量、品质,争取反季节高价位;提早移栽,保温保苗,提早上市,延长收获期,获得高价格和高效益。
喻景权[1]将设施农业定义为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创造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实现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蔬菜各项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替代了传统农药、化肥的喷洒,使得人们能吃上放心菜。同时,设施蔬菜规模增长使得集约化成为可能,科学排茬,反季节上市,均衡供求关系,满足消费者“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市场供应;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时空结构限制,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应莆田市土地占有量较少的情况,形成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发展设施蔬菜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逐步趋向合理化、多样化。设施蔬菜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具体实践,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农业新的经济增长途径。设施蔬菜可以人为控制,不受外界天气的影响,因此具有稳定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春提前、夏季防雨遮阳、秋延后或越冬栽培等措施调节市场余缺,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收益。同时还将农民冬闲变为冬忙,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生产技术都得到很大提高。
石崇华[2]把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三个问题归结为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发展设施蔬菜能使在相同耕地面积的情况下,生产的蔬菜产品产量更大、质量更优,同时可节约水灌溉、减少使用农药、化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由于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五新”了解少,应用不及时,且应用转化比例小,莆田市设施蔬菜面积占蔬菜总面积不到10%。设施蔬菜棚体建造不规范,简易设施比例大,其中中小拱棚占主体。设施蔬菜装备落后,难以配套,生产期短,比较效益不高。设施蔬菜品种和栽培技术滞后,设施蔬菜发展时间较迟,因此设施蔬菜的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主要还是茄果类和黄瓜几个主要品种。配套技术还较落后,有关大棚温湿度的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设备、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莆田市人口多耕地少,蔬菜生产主要是以农户个体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小,设施蔬菜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设施蔬菜固定资产投入大,建设期较长,许多农户担心土租以后会上涨,因此不愿将土地长期出租,土地流转难,租期长、田块好、劳动力充足的地方较难找。其次,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或进工厂打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等现象,而设施农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民,使得其发展存在明显的劳动力不足。
市场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薄弱,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卖菜难”情况时有发生。蔬菜产业链不完整,甚至是断裂的。一是产、供、销没有形成一条龙;二是采后处理在清洗、包装、加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3]。“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正是由于蔬菜从生产到销售流通环节过多,参与主体较多,导致效率底下,对于农民而言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的原因。蔬菜品种的引进和种植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跟风现象还比较严重。
设施蔬菜是高投入产业,普通的简易竹木大棚一亩需要投资6000多元,而简易钢架大棚一亩要2万左右的投入了,由于规模农田一般离居住地较远,农业用电也不方便。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用电量大增,但由于田间没有专门配电房,电路耗损严重,农业用电基本上也很难申请。莆田市设施蔬菜发展较落后,在购机补助方面只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对于缺乏原始资金积累的农户,即使集体来讲都很难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完成前期投入。扶持规模化设施蔬菜基础设施资金有限,从而制约了莆田市设施蔬菜的发展。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加大适宜设施蔬菜种植地区的发展。它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农业是弱势产业,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统筹全局,解农民之所需,助农民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切实加强对设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设计的优越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莆田市的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形地势、基础设施、种植习惯、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指导蔬菜产业发展工作。科技、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促进莆田市设施蔬菜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推动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蔬菜是莆田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广大农民增收主要产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将大大丰富“菜篮子”的蔬菜品种供应,有效应对恶劣的气候,提升产业的现代水平。设施蔬菜一次性投入较多,对一些中等大小的专业户,修建大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加大专项资金补助,以减轻专业户的资金负担,对规模大棚基地的购机补助应加大最高补助。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科研投入,土地政策立法,增加创新融资机制措施,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及外资以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设施蔬菜园区。
随着中心城市的外扩,城市周边蔬菜种植面积不断缩小,可供栽培设施蔬菜的地块也在不断减少,而设施蔬菜的栽培需要成片集中,地势平坦的地块。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帮助进行土地流转,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物质装备,大力发展产业园区。设施蔬菜实行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质量,增加总量,提升发展水平。
设施蔬菜产业是一项对科学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它需要依托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人才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以及实现最大效益。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争取早日进军植物工厂的行列,夯实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高效率的设施现代化。严格按照“纯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加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顺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引入新能源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通过智能管控、生物等技术代替传统农药、化肥防治病虫害,加大科技转化率,实现设施农业产业“升级”。
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不高、个体户经营居多且难以发挥整体效益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法改善:一是培训人员自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本领;二是培训内容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培训形式要“接地气”,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部分长期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可以让他们发言分享;科技工作人员要深入村头和田间,主动走向农民,让他们对其信任才能进行进一步有效的沟通交流;三是快节奏、竞争大的市场环境靠单枪匹马是行不通的,要调动农民合作的积极性,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把土地、资金、技术发挥到最大的效用;四是充分发挥华林蔬菜基地、意达现代农业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加蔬菜的附加值以及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1]喻景权 .“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J].中国蔬菜,2011(2):11-23.
[2]石崇华,韦爱花,韦鸿雁,等 .加快钦州市设施蔬菜发展的建议 [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1(5):11-13.
[3]段志坚,马君珂,刘记强,等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态势[J].农家参谋,201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