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军事外交的战略功能

2014-02-11 16:37:01汪红伟
探索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国梦外交和平

汪红伟

(武警政治学院,上海 200435)

何谓军事外交?就是指代表国家军事安全利益或国家集团军事安全利益,以军队为主体,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涉外活动,它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主要从实现“中国梦”视角,从三个层面对中国军事外交的战略功能进行解读。其一为国际战略层面,着眼于为建设“合作共赢世界”做贡献;其二为国家利益层面,着眼于营造互信合作的总体国家安全环境;其三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层面,着眼于在紧跟新军事变革步伐中实现“强军梦”。

一、国际战略层面:为建设“合作共赢世界”做贡献

今年6月28日,习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提出了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的“六个坚持”主张[2]。从“和谐世界”到“合作共赢世界”,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逐渐明确的战略方针,是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一方面,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美好愿望,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贯立场;另一方面,建设“合作共赢世界”的主张,也是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等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与世界的和平繁荣息息相关。中国军事外交始终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致力于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从现实来看,虽然中国选择的圆梦路径是和平发展,但必须要有效地应对两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中国始终强调自己的圆梦路径有别于西方大国的掠夺崛起、战争崛起,但一些西方国家舆论持“先验论”的看法,有的认为,“中国梦”是野心勃勃的代名词,“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称霸世界;还有的认为,中国复兴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中国梦”将对世界构成威胁,是其他国家的“噩梦”[3]。西方认为大国不可能和平崛起,只能再走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霸权扩张的老路,因此中国会作“美国梦”、“欧洲梦”,会作“苏联梦”,而不会是用和平、文明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4]。因而,西方一直不愿相信中国能够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崛起。特别是,近年中国周边国家情况呈现复杂局面,在安全上抱有各式各样的疑惑和担忧,担心中国强大后可能在主权纠纷、海上争端上采取强硬态度。那么,中国应该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呢?这就需要中国有战略耐心,用事实、行动证明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另一个挑战是一些西方国家至今仍坚持以冷战的思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不论中国如何耐心向世界解释,它们都还是继续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比如,2012年以来我们试验了一些新型装备和平台,包括改建一艘旧航母,都引起了它们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非议。

《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该条则是对在先注册商标持有人的法律保护依据。

中国必须要对国际事务发出自己的声音,超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低调不介入”的态度[5]。这就需要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事外交必须迈开大步,身体力行,为构建“合作共赢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方面,军事外交不仅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讲清楚我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和作风,还要向世界说明“我将以何种方式与你相处”的问题,讲清楚我防御性国防政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这就需要我们在军事外交中摒弃冷战思维,倡导新安全观,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国际安全合作模式的开创性实践,使“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念,在新时期中国军事外交实践中得到生动和与时俱进的诠释。

另一方面,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探索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用国际社会容易接受的话语,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军队的了解,塑造好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积极支持并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以及援外助训工作等等。军事外交活动大有可为,应对建设“合作共赢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二、国家利益层面:营造互信合作的总体国家安全环境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白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6]。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事外交发展指明了方向[7]。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家利益的外延不可避免要走向太空、涉足海洋。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也就是说,国家利益拓展,必然要求中国军事外交发挥重要作用。

从现实来看,实现“中国梦”必须应对以下三个主要威胁:一是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一直是“三心”不死,就是“弱华之心、乱华之心、亡华之心”不死。个别大国在军事上不断投棋布子,加强同有关国家的军事同盟与合作,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战略遏制、战略围堵。二是某些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采取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日本更是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三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威胁不断上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4月15日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使军事外交工作取得许多新进展、新突破,增进了与各国关系,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但我们必须看到,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安全环境和舆论环境,还要求军事外交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在大国军事关系中,要在保持战略稳定中促进良性互动。要促进中俄两军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开展在人员培训、边防、院校、防空兵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军关系更深更广发展,为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及地区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对于中美两军交往而言,虽然美国在南海、钓鱼岛问题上都暗中支持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但在朝核、反恐、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及全球稳定等问题中,中美都有共同利益,这就需要改善和发展两军关系,在“尊重、互信、对等、互惠”的基础上,推进中美两军新型军事关系建设,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两军关系发展。对中欧军事关系要继续拓展,在巩固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加强与西欧国家的务实往来,探索与北约、欧盟发展军事关系。

二是在周边军事外交中,要构筑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2013年10月,习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周边外交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按照习主席提出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军要深入推进与周边国家军事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周边环境[8]。军事外交既有和风细雨,同时也充满斗争和较量。在钓鱼岛、南海等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军事外交工作要坚决履行习主席赋予军队的使命,明确宣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意志,加强与有关国家的交涉、反交涉。要既讲友好合作,又在涉我重大关切问题上针锋相对。

三是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外交中,要在拓展交流领域中促进国家共同发展。要全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外交关系,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军事援助。此外,要不断巩固和发展与亚、非、拉和加勒比、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军事交往,深化彼此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建立防务磋商机制,拓宽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务交流领域。

三、军队现代化建设层面:在紧跟新军事变革步伐中实现“强军梦”

党的十八大把以前我们说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改称为世界新军事革命,郑重地警示我们,世界军事发展步伐加快,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军事高新技术,抢占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形势紧迫而逼人。这表明,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不断演进,我国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对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军事高新技术发展压力增大。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推进新军事革命,拼抢新的战略制高点,纳米技术、临近空间技术、高超声速技术等,加快在军事领域上运用。近年来,美国加强在海军、空军和外层空间武器等方面的投入,美国国防资金流向无人机、“隐身”战斗机和电子干扰系统等领域,实现“海空一体”作战。我们特别应看到,日本军备也在不断发展,如加快建造万吨级大型驱逐舰和新型宙斯盾驱逐舰等,挑战也在加强。

二是太空军事战略竞争加快。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太空军事优势对现代战争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太空战略,发展太空军事力量,太空武器化进程加快,太空军事竞争有可能改变国际军事斗争格局,给我国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是网络作战能力竞争激烈。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网络军事力量,加紧建设网络战部队,不断提高网络战能力,围绕网络空间发展权、主导权和控制权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在网络空间面临诸多现实和潜在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3月,习主席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向打仗聚焦,向打仗用劲”是当前军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军事外交更有力地服务于中心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军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提升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他山之石。军事外交是军队走向世界的桥梁,是联系外军的纽带,是了解世界军事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公开、合法、直接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外军事交往与合作,拓展国际军事视野,确保把握国际军事技术发展的前沿,掌握世界各国特别是军事大国的军事战略、军事实力、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军事科技、军工生产等重大情况,吸取其他国家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奋斗的目标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仅就武器装备研制方面看,加强军事技术国际合作,可以弥补财力、人力和科技能力的不足,既可缩短提高武器装备研制周期、降低成本,也可从中获取先进的科研和生产管理经验,提高军工技术和生产能力。

二要瞄准实战化训练,精心组织中外联演联训,使之成为我军锻炼摔打部队,提高战斗力的“磨刀石”。军事外交平台,是相对和平时期锤炼部队战斗力的训练场、大考场,把部队训练成果置于国际军事大舞台上审视,把军事人员放在国际大战场磨练,让军事装备在激烈的演习对抗中去验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参与各类对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检验本国军事训练水平、作战能力和作战理论,深度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可以在更加开放的国际军事环境里,审视自己、查找不足、提高能力,学习最前沿的训法战法,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军事合作的能力。

三要自觉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按照打仗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要求,发挥铺路搭桥的作用,为“能打仗,打胜仗”服务。配合中国军队战略型安全人才、复合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军事院校交流机制,开展国际军事学术交流,派遣军事留学生出国深造,安排重点建设部队出国考察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一体化训练和军事演习等,形成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走自我培养和出国培训相结合道路的现代化军事教育训练体系。

四、结论性思考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研究一切问题,都应该以实现“中国梦”为大背景和着眼点,“因为中国梦承载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10]。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加强中国军队对外交往,其战略功能在于:国际战略层面,为建设“合作共赢世界”做贡献;国家利益层面,营造互信合作的总体国家安全环境;军队现代化建设层面,在紧跟新军事变革步伐中实现“强军梦”。研究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梦”与中国军事外交战略功能做出一些结论性的思考。

一是三个层面的军事外交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当前,中国安全态势呈现面临外患、内忧双重威胁,在现实条件下外患、内忧往往相互联动、相互诱发,彼此联系更加紧密,外部因素插手和干预更加频繁、威胁越发突出[9]。这就需要在军事外交中树立大战略思维,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善于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联系互动中思考和处理军事外交问题,善于着眼国际战略、国家利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筹划和指导军事外交的具体行动。

二是中国军事外交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从世界外部形势看,世界西方国际体系的单极化和意识形态的两极化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美国裹胁着众多国家,从陆路到海上直接围堵、打压、骚扰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等周边安全问题日趋复杂且风险加大。从中国内部形势看,领土主权、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民族分裂等各种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也在不断滋生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实现中国军事外交的战略功能,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必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

三是中国军事外交中必须灵活运用军事硬软实力。军事外交的新思路应该着重如何在“硬的更硬、软的更软”方面下工夫。所谓“硬的更硬”就是对面军事外交的困难和挑战时要有自己的杀手锏。没有这些手段,实现“中国梦”只是一句空话。比如说没有航母,海军是无法走向深海的,跟其他国家的海军是无法真正地去较量和取胜的。这就要求我国国防科技研发要扎扎实实推进,加大相关科技研发的速度。但是同时还要“软的更软”。更大的困难是“软的更软”做不好。我们研究中国军事外交,必须了解国际道义,才能真正胜出。在中国军事外交中如何做到所谓的道义就是要“软的更软”,就是要打动人心,要让别国看到我国真正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减少别国对我国实现“中国梦”的猜忌,要让更多的国家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松河.军事外交概论[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1.

[2]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4-06-29(2).

[3]孔根红.“中国梦”的对外解读[J].当代世界,2013(6).

[4]欧阳实.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3-21(8).

[5]王逸舟.提升国际意识,超越“低调不介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27(3).

[6]李大光.习近平军事外交思想内涵与特色[J].人民论坛,2013,(2):15-30.

[7]本报评论员.推动军事外交工作向深度拓展——十谈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N].解放军报,2014-01-16(1).

[8]罗铮.军事外交,经略致远谱新篇[N].解放军报,2014-01-16(1).

[9]薛倩,李玉.确保国家安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20(1).

[10]刘勋昌,胡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取向与中国梦的实现[J].求索,2014(3).

猜你喜欢
中国梦外交和平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博弈·和平
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6:42:36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期盼和平
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 18:18:19
外交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
海外星云 (2001年10期)2001-07-09 1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