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留青,张韧志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李留青a,张韧志b
(黄淮学院 a. 经济管理系;b.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技术性和工程性。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教学模式单一陈旧、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应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以案例问题的解决为线索逐步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应重视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应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考评方式;教学内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操作性、技术性和工程性都很强,比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具有更高的可重用性、易扩充性和易维护性,是开发大中型应用软件的主流方法。为了充分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编程理论、语法规则、系统类库等,多数教材的共同点是内容繁多(20章左右),偏重基本理论介绍,程序设计思想、经典案例等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由于教学内容繁多而学时有限,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不重视计算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重视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综合设计性案例的分析,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学生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枯燥无味、不易理解的零散知识,极易丧失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让学生真正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精髓和技巧。“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的语法、语义等基本内容的讲授以及简单的应用举例,缺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编程的内容,缺少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课程结束后学生仍不会编程,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1]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倾向于采用单一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不顾学生对探索的渴望,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顾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只重视“学会”而不顾“会学”和“乐学”,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闭卷笔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往往考核内容片面,信息量不足,只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由于教师将考试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掌握上,容易使学生在学习和备考时将精力集中在要点的记忆上,从而忽视程序设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小,容易导致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出勤率低、实验态度懒散、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2]。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结合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优化组合,才能以教材为凭借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决不可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师要在明确各个知识点的作用及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编排体系,将各个知识点置于最佳的地方。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应用性、抽象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选一些经典案例,以案例问题的解决为线索适时介绍相关的知识点,由浅入深,逐步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把概念、语法规则等融入一些经典、有趣的案例问题的解决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设计案例时,应侧重选择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如小游戏、聊天程序等。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指出,人的“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应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学习的平台,巧妙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要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就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目前,在教学模式上,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的差异就是这种互动性。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才能使学生处于高度兴奋之中,这样学生抓住知识、思考知识的效率才高。”[3]
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可以尝试把理论课搬进实验室,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合而为一。这样,利用交互性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教师可以把所讲的内容同步展示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学习边探究。“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用的需求下学,学以致用,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4]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集体探求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先给以启发和引导,在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讨论和实际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编程的思想和理念,并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优化。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校内一些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或见习教师的科研课题。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课程的考核评价,应强化操作技能测试,增大平时成绩和实践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变以基本概念为主的知识性考核为以实践为主的能力素质考核,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既可以采用闭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开卷形式;既要考核基本理论知识,也要考核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应该在机房以无纸化形式进行,考核时学生随机从考试题库中抽取题目,现场进行操作,最后由考试软件进行评分,这样既可避免教师评分的主观性,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1]。学生的学期成绩应由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方面的考评结果)、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成绩、期末基本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并合理分配各部分的权重。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现象,应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成绩的权重,期末基本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宜超过50%。实践表明,通过这种多元化考核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1] 门秀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2] 周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教学与技术,2008(2).
[3] 唐景莉,万玉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中外大学校长纵论高教“变革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0-05-06.
[4] 杨静,王浩,方宝富,等.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S2).
2013-12-17
黄淮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
李留青(1981―),女,河南泌阳人,讲师,硕士。
G642.0
A
1006−5261(2014)02−0139−02
〔责任编辑 张继金〕